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异常的症状或体征,或检查发现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除外其它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疾病。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在10%~96%不等。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30%~50%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致残率高达46.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50例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25(OH)D3水平与四肢末梢神经传导功能。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因变量,年龄、病程、血清25(OH)D3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B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高于A组(P<0.05),空腹C肽低于A组(P<0.05)。Logistic逐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3、空腹C肽同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P<0.05)、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与周围神经病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 25(OH)D3的水平变化对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较大影响,糖尿病患者适度补充25(OH)D3可在某种程度上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科住院的357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名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271名为既往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所有入组患者接受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检查,包括周围动脉、周围神经、肾功能、眼底检查以及PHQ-9检测。结果既往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年者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动脉病变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非抑郁症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及病程≥5年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既往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并且其病情更加严重;糖尿病病程≥5年、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病变是指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为常见(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和运动)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无症状和  相似文献   

5.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2]。我们以腺苷辅酶B12为对照,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在我院就诊的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伴有下列改变:①肢体感觉及(或)运动神经障碍,如患肢麻木等;②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下肢肌电图异常。全部病例分为依帕司他片治疗组36例,维生素B12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试验,并在入选前2个月血糖控制稳定。两组糖尿病及神经病变病程、治疗前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100例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联合组治疗后肢体症状改善、患者满意度、神经传导情况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P<0. 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情况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 05)。两组没有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更加明显地改善肢体症状和提高末梢神经的传导功能,无严重不良后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病因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等有关 ,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 ,作者应用弥可保 (甲钴胺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 48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9.42± 11.2 5岁。糖尿病病程 3.5~ 2 1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其中 2型糖尿病患者 5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程 2~ 4.5年。应用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尤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多见,其发病率高,危害大,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DPN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及降低危险因素、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几个方面。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是治疗DPN的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病程相关,糖尿病患病10年内常有明显的神经病变的症状,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1].申捷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具有高效的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帕金森病等,且临床效果肯定[2,3],但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应用申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到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的稳定,并采用甲钴铵营养神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联合用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P0.05);且无论是神经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还是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都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小纤维神经病变往往发生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阶段,如能早期诊断小纤维神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感觉测试作为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之一,因其无创、方便等优势便于被患者接受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光量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达 60 %~ 90 % ,我们利用肌电图 [运动传导速度 (MCV)、感觉传导速度 (SCV)、体感诱发电位 (SEP) ]做为诊断和判定疗效指标 ,观察光量子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 ,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 ,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排除其它疾病 ,诊断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0例 ,其中 2 3例为无神经病变症状及体征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3 0例 ,男性 11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5 5 .6岁 ,糖尿病病程平均 3 .7年 ,神经病变病 0~ 3年 ;对照组3 0例 ,男性 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T2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糖尿病病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将年龄匹配的T2D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并进行分析,评估糖尿病病程对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随着病程的增加,T2D患者足部振动感觉阈值逐渐增加,病程大于6年后,周围神经病变显著加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会随着病程延伸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胱抑素、25(OH)D、尿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无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神经病变症状组、有神经病变症状组及无神经病变组,各60例,进行胱抑素C、25(OH)D、尿酸的检测,对比3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判断各项指标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有神经病变症状组患者的胱抑素C、尿酸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无神经病变症状组患者的胱抑素C、尿酸检测结果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神经病变症状组患者的25(OH)D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无神经病变症状组患者的25(OH)D检测结果低于无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胱抑素、25(OH)D、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胱抑素、25(OH)D、尿酸是影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工作中,可以根据胱抑素、25(OH)D、尿酸的检测结果进行预测,评估疾病的发生风险,便于及时、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是指在糖尿病的背景下,大脑、小脑、脑干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及脊髓的神经元损伤而造成的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如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依靠体征筛查和(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可诊断。  相似文献   

16.
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2型糖尿病者按腓神经传导速度(PNCV)分为神经病变组(24例)与无神经病变组(30例),比较三组间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PNCV的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P<0.05),有神经病变者sVCAM-1水平又高于无神经病变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NCV与病程、收缩压、sVCAM-1、空腹血糖呈独立负相关.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周围神经病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4例,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数据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改善其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末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凉、麻木、疼痛、灼热等,是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研究的焦点。临床上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包括许多类型,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常见。本病发生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与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糖治疗、增加运动量,给予维生素B、甲钴胺注射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方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均较低,表明疗效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6.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末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冻、麻木、疼痛、灼热等,是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研究的焦点。临床上糖尿病未梢神经病变包括许多娄型,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常见。本病发生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糖有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