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0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眼底出血持续的时间、眼底渗出持续的时间、视网膜水肿持续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眼底炎症、视力;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眼底出血持续的时间、眼底渗出持续的时间、视网膜水肿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眼底炎症、视力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底炎症、视力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眼底炎症、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宋艳  蒋晨 《中国药业》2014,(13):84-85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眼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型CRVO患者78例(78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水肿(ME)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ME消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可改善缺血型CRVO患者的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及渗出液明显吸收和ME的消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应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光凝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最佳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减少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眼底病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眼底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中心凹容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后视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311.84±13.25)μm、中心凹容积(8.99±0.24)mm3均大于对照组的(286.29±8.47)μm、(8.56±0.1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的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等改善更明显,可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84只眼)RVO继发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眼底视网膜出血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BCVA、CMT及VEGF低于对照组,眼底视网膜出血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仅观察组出现1例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 RVO继发ME患者采用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CMT、VEGF水平,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底视网膜出血,且对患者眼压影响小,并发症并未增加,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沈阳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试验组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水肿恢复情况与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9.649,P=0.002);治疗后,2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缩小,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视网膜水肿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2组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4%,低于对照组的18.18%(χ2=4.064,P=0.044)。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李雁朋 《上海医药》2023,(1):19-21+29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100只眼)DR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对照组(35例,40只眼,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和观察组(45例,60只眼,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vs77.50%,P <0.05);观察组的眼底出血吸收用时、渗出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logMar BCVA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可有效改善DR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的视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 59例(59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30眼)和对照组(29例, 29眼)。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治疗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治疗6个月内雷珠单抗注射次数。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2、6个月,两组LogMAR BCVA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LogMAR BCVA(0.44±0.31)低于对照组的(0.8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2、6个月,两组MC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MCT(227.17±114.26)μm...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眼底激光单用和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DR患者临床资料,收集82例(均为单眼)随机分为两组,眼底激光单用组(A组)40例,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组(B组)42例。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 A组中30例CNV完全闭合,10例CNV大部分闭合。B组中35例CNV完全闭合,7例CNV大部分闭合。OCT显示两组患者术眼视网膜下液吸收, CNV强反射区明显缩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减少,随访中无明显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治中,采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较激光单用更有利于患者视网膜内渗液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6例(251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组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变化,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视力下降率8.97%显著低于对照组2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减少对黄斑区功能损伤,提高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运城同德医院2013年收治的66例(7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36眼)和对照组33例(34眼)。对照组仅进行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治疗后荧光素渗漏点吸收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荧光素渗漏点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缩小或减少眼底造影荧光素渗漏,加快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53例(63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7例(32眼)应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26例(31眼)应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临床疗效、视力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为(1.15±0.07),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14.2±112.4)μm,对照组视力为(0.86±0.06),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26.4±108.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采用视网膜光凝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矫正视力、眼压、CMT.结果 两组治疗前视力、眼压、CMT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眼压、CM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有效缓解患者视力模糊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力,延缓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卉颖  江玲  李青 《海峡药学》2016,(12):132-13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共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 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15±0.17),治疗后为(0.28±0.20);治疗前平均眼压为(13.5±1.9)mmHg,治疗后为(14.2±1.9)mmHg;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13±311)μm,治疗后为(208±121)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37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观察组玻璃体腔注射1次雷珠单抗0.05mL,7d后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内行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检查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中央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明显减少(t=2.483,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可快速、稳定地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og Mar视力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月Log Mar视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CR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方式,采用雷珠单抗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减轻患者息肉病灶渗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联合应用雷珠单抗与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148眼)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73眼)与观察组(60例,75眼)。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止血次数、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眼内填充率);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包括玻璃体再出血、一过性高眼压、前房渗出、视网膜脱落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1.36±10.18)min短于对照组的(84.73±12.64)min,术中电凝止血次数(0.97±0.42)次少于对照组的(2.03±0.61)次,视网膜裂孔发生率6.67%(4/60)、眼内填充率8.33%(5/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21.67%(1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39±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6±0.12),眼压(11.24±0.92)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5±1.26)mm Hg、中央凹视网膜厚度(281.16±30.25)μ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19.47±45.01)μ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4/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PDR患者展开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促进新生血管消退,积极改善患者的视力,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疗法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实施抗VEGF药物疗法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4、12周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研究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25±0.08)LogMAR低于对照组的(0.41±0.10)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两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研究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213.05±40.20)μm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8.50±40.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4、12周,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抗VEGF药物疗法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视力情况,且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此次研究41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8年7月某院眼底内科收治,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20例患者使用激光进行治疗,联合组2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单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0.0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与CMT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BCVA与CMT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曲安奈德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80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珠单抗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曲安奈德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RNV渗透面积、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与并发症等.结果 雷珠单抗组患者BCVA为(0.556±0.155),显著高于曲安奈德组的(0.409±0.143);RNV渗透面积为(5.405±3.274),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的(8.332±4.058);雷珠单抗组患者CMT为(289.231±64.040) μm,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的(370.127±88.172)μm;雷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为(15.157±2.351) mmHg,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17.264±3.197)mmHg;两组比较,t=4.4897、3.550、4.695、3.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