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52例围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监测治疗模式(CGM+CSII),II组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该组患者监测其指端血糖;比较2组治疗3d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l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3d后CGMS+CSII和CSII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3餐后血糖、晚23:0血糖及凌晨3:00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9%和64%,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MBG和MAGE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CGMS十CSII组患者的MBG、MAGE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胰岛素治疗前CGM+CSII组患者1 d发现低血糖次数多于CSII组(P<0.05);治疗3d后CGM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CSII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能全面提供血糖水平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泵在临床上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新诊断2型糖尿病79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诺和锐)输注(CSII组)(40例);另外1组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多次皮下注射(39例)即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及C肽变化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 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CSII组能更快使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C肽水平较MSII组明显改善(P<0.05).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痛患者,具有快速而安全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优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门诊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及门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CSII(A组)、住院CSII(B组)及门诊MDI(C组)患者,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治疗费用。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A组小于B组(P<0.01);A组与C组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能平稳有效控制血糖,且费用较低,降糖效果优于门诊MDI。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组对比分析,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联合方案在治疗高龄妊娠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武警总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高龄GDM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GMS+CSII组和MDI组,其中CGMS+CSII组采用CGMS+CSII联合方案治疗,而MDI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较之MDI组,CGMS+CSII组胰岛素用量更少,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共建方案较传统MDI方案,能更快速平稳控制血糖并减少低血糖风险,是安全有的高龄妊娠糖尿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宁  王文汇  崔莹 《山东医药》2005,45(7):9-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治疗2型糖尿病、减少低血糖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血糖控制不良,需要住院使用或调整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26例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12例)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14例) 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均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II组血糖控制时间显著少于MSII组(P<0.05),且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较有效地控制黎明现象发生.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快速、安全、方便,是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CSII)治疗,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每日8次微量血糖仪血糖监测(A组)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方法(B组)对其血糖进行监测,比较两组血糖稳定达标时间、发现无感知低血糖次数、血糖漂移幅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评价血糖监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易发现低血糖事件,调整治疗方案所需时间短,血糖漂移幅度小。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于脆性糖尿病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治疗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初诊糖尿病组(N组)和糖尿病组(T组),均给于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泵(CSII)治疗1周,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达标情况、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提示短期CSII治疗后,N组和T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能良好控制,两组的均有较高血糖达标率、但N组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T组(P0.05)。结论短期CSII治疗能够迅速控制各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血糖的达标率,缩减治疗时间,但N组患者安全性及血糖达标率更高(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7年2月该院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均分为两组,即A组(常规治疗)与B组(A组治疗前提下给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低血糖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B组改善的程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血糖与住院情况: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住院用时短于A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不仅能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迅速恢复,还可减少低血糖事件,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2C)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61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31)和2C组(30)连续治疗6 d至血糖达标。3C组实时监测血糖,开启高低血糖报警功能。2C组除据指末测血糖过高或过低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常规每天导出数据1次,据血糖图谱回顾式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C组MBG(P0.01)、FBG(P0.01)、MAGE(P0.01)及AUC10、AUC3.9(P0.01)均显著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C治疗方案相比,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脆性糖尿病治疗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1.
CGMS和CSII联合应用在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双C)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1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双C组、CSII组及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组,前者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3 d.比较三组治疗3 d时的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HUN)及治疗3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 (1)MBG与HbA1c;三组MBG与HbA1c较研究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双C组、CSII组较MDI组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漂移;双C组MAGE显著低于CSII及MDI组(P≤0.05).(3)低血糖;双C组38例患者有17例出现73次低血糖事件,其中16例出现HUN(42.1%),以夜间多见.而CSII组与MDI组仅分别发现12例15次(30%)、14例18次(35%)低血糖事件.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的作用,而CGMS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方法,二者联合使用对改善血糖控制、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阻止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糖尿病家兔肾脏组织、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和炎症因子表达为判断标准,探讨模型胰岛素(Ins)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糖尿病模型组(D组)、多次Ins治疗组(A组)、50R混合Ins治疗组(B组)、30R混合Ins治疗组(C组)。治疗组用Ins治疗30d后处死动物,同时处死其他组动物;观察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Ins用量。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白天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平均值(MOS)、每只兔血糖绝对差值的平均值(MO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外基质部分成分(ECM)、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达标时间最短,C组最长(P0.01)。治疗各组血糖和HbAlc较D组下降(P0.05)。A、D两组较C、N两组NF-κB灰度值明显降低,TNF-α、ECM明显升高(P0.05)。A组的MOS、MODD较C组和N组明显升高(P0.001);HbAlc与MBG呈正相关(P0.001),与MOS、MODD无相关。D组血糖及NF-κB灰度值与TNF-α呈正相关(P均0.02)。肾脏组织病变受损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度D组A组B组C组。结论 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最佳。提供一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肾组织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或长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不主张首选。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其中口服药物治疗18例为A组,预混胰岛素分次注射治疗18例为B组,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0例为C组,对三组病例不同时段血糖、血糖达标天数、血糖达标率、低血糖事件及单位住院费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组间在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达标天数、血糖达标率、单位住院费用上差异显著(P0.01);C组在上述参数上明显区别于另外两组(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血糖状态,缩短控糖周期,基层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管理运作程序,提高胰岛素泵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非糖尿病感染患者75例和体检中心健康者75例分为A组(糖尿病合并感染78例)、B组(糖尿病未合并感染72例)、C组(非糖尿病感染)和D组(健康对照)。观察各组血C3、C4、Ig M、Ig A、Ig G水平和血CD8+、CD4+、CD3+、自然杀伤(NK)细胞和B细胞水平。结果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C3和C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C3和C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Ig 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Ig 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组和D组比较,A组、B组Ig 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CD4+、CD3+和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CD4+和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NK细胞和B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NK细胞和B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者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C治疗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双C治疗组(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10 d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达标时间、低血糖情况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3C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达标天数均优于双C组,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更好、更安全地调控血糖,提升胰岛功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6.
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先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血糖达标后改用诺和锐30。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起始日剂量分别为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的诺和锐日剂量的100%、90%、80%,2次/d,分别于早、晚餐前15min皮下注射,根据早、晚餐前血糖调整诺和锐30的剂量。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达标时诺和锐30的日剂量,并记录各组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果:A组血糖达标时间比B、C组快(P〈0.01);各组血糖达标时诺和锐30日剂量与该组胰岛素泵治疗达标时诺和锐日剂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各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血糖达标后改用相同日剂量的诺和锐30做为起始剂量进行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的影响。方法观察9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7)接受基础治疗+高压氧治疗(1次/d),B组(n=44)接受基础治疗,另外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将A组分为FPG≥6 mmol/L且10 mmol/L(C)组(n=23)及FPG 10~13 mmol/L(D)组(n=24)。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血压、FPG及餐后2 h血糖(PG)水平,观察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B组FPG及2 h PG治疗前后差值均低于A组(P0.05)。A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经2 w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高压氧治疗可增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高压氧治疗在空腹血糖水平偏低的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容易导致低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种不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2列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评价常规人胰岛素和胰岛素Aspart应用于胰岛素泵的特点.方法对108例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MSII组)、胰岛素泵持续人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组(CSII-R组)和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Aspart输注强化治疗组(CSII-A组),比较血糖治疗达标所需天数、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频率、泵应用的餐前大剂量和基础量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CSII-R组和CSII-A组血糖达标天数分别为4.7±1.6,4.8±1.2)比MSII组缩短13.8天(P<0.0001),胰岛素用量比MSII组显著减少(均P<0.05),CSII-R组和CSII-A组未发生低血糖,MSII组低血糖发生19人次.血糖治疗达标后至停止泵治疗时,CSII-A组胰岛素基础剂量比CSII-R组显著增多(均数增加14.2%,P<0.05),餐前大剂量显著减少(均数减小17.4%,P<0.05);CSII-A组餐后血糖较CSII-R组显著降低(均数降低1.3mmol/L,P<0.01),前者发生低血糖1人次,后者6人次.结论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地控制血糖的作用,胰岛素Aspart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胡淑芳 《山东医药》2010,50(51):48-4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胰岛素泵CSII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两种方法治疗。观察两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达靶血糖值所需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及胰岛素用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达预定靶血糖值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CSII法治疗可明显缩短达预定靶血糖值所需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分别转换为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多次皮下注射(MDI)治疗、人胰岛素R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MDI治疗及预混人胰岛素30R每天2次注射治疗后的血糖迭标率、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 对大连市中心医院2006-2008年2型糖尿病患者CSII治疗7 d后血糖达标者分为3组,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MDI治疗组(A组),人胰岛素R与NPH联合MDi治疗组(B组),预混人胰岛素30R每天2次注射治疗组(C组),当血糖控制平稳达标时入组分析,比较转换治疗后3组之间血糖达标率、日内平均血糖、日内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血糖达标率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内平均血糖及日内血糖波动幅度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式若能均使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相似的血糖控制状态,A组与B组治疗较C组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上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