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可行性。方法以40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MSCs组及HGF/MSCs组,透视下行股骨头钻孔后分别注入MSCs悬液及HGF/MSCs悬液,4周后处死动物,对股骨近端进行Micro-CT、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了解两种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灶的治疗差异。结果 HGF/MSCs悬液的Micro-CT影像学指标显示骨小梁数量增加,钻孔隧道消失,BMD(517.41±69.37)mg/ml,TMD(817.61±12.31)mg/ml,BVF0.61±0.11,主要指标均优于MSCs悬液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方面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HGF/MSCs悬液可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2.
王汝杰  王铁翔  王志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1,(9):75+77-75,77
目的回顾性观察分析髓芯减压、高压氧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42例,实施髓芯减压术、高压氧的同时植入自体体外分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结果经1年随访及MRI检查,股骨头坏死体积由31.67±7.58,降至13.23±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结论髓芯减压、高压氧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邓云平 《西部医学》2017,29(2):292-296
【摘要】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晚期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如果早期能得到正确治疗,可避免股骨头塌陷和延缓髋关节置换术时间。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或者物理等方法,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包括核心减压、干细胞或骨移植等,以核心减压为主联合其他疗法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早期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12例。结果: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唐俊  黄克  李林  张波  梁红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273-1274,1277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ARCO分期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髂骨植骨、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5~28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坏死区有新生骨小梁通过。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1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53例髋关节疼痛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占86.9%。其中行走间距延长的患者有33例,占54.1%;关节功能有所改善的患者有20例,占32.8%。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提高,其总有效率为86.9%。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取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其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在治疗的时候没有不良反应,其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7.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髂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对1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结果术后12例获得随访1—5年,平均3.2年。根据范启申的评定方法:优6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83.3%。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手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重建股骨头血运、髓芯减压、清除坏死骨和支撑股骨头软骨的特点。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手术治疗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确定位打孔联合植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2月~2011年12月,共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52例(93髋),根据ficat分期,Ⅰ期36 髋,Ⅱ期47髋,Ⅲ期10髋,在MRI三维定位、C臂引导下实施坏死区定位打孔植骨的同时植入体外分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 经1到4年零10个月随访及磁共振检查,49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股骨头坏死体积明显减小,血管增加,新骨形成,总有效率97.8%.结论 准确定位打孔联合植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需坏死灶清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2003年10月-2009年2月,采用改良式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联合自体红骨髓骨泥填充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8髋)。结果术后对32例患者经6个月~5年随访,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变化,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优2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改良式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联合自体红骨髓骨泥填充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股骨头修复效果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能够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股骨头坏死领域的研究。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分离与培养及成骨特性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揭示MSCs的内在特性,说明其有潜力治疗骨坏死疾病;对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运用的论述,说明MSCs治疗骨坏死疾病的可行性;并分析展望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所要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75例(共12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先灌注罂粟碱30ml、尿激酶50万u、复方丹参30ml,最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等量注入各支血管。术后第3、6、12、18、24个月,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与再造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疼痛缓解率95.65%(118/126);步行距离延长84%(63/75);关节功能缓解率8650%(109/126);影像学改善率72.73%(56/77)。结论经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其因病程长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难以治疗,预后差。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多样,如髓芯减压、高压氧治疗、肌骨瓣移植等,但总体效果不理想,且疗效存在争议,多数患者最终只能选择做股骨头假体置换。而细胞疗法的出现为其治疗带来希望。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来源丰富且没有显著的伦理问题,是细胞工程的种子细胞。因此,干细胞技术现已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研究的热点。未来,应继续寻找创伤小、成本低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骺板下血管束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1 983年 9月~ 2 0 0 2年 8月对 6 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儿采用带骨块的旋股外动脉移植手术治疗。结果坏死区的血管经骺板下移植再生 ,股骨头坏死灶术后一年即可见到坏死区缩小 ,一般 2~ 3年坏死区 80 %可以完成修复 ,3~ 5年坏死的股骨头骺基本上恢复与健侧相同。结论股骨头骺板下旋股外动脉束三支移植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对照组、模型组以及MSCs移植组(n=6)。对照组和移植对照组小鼠每日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PBS,3h后移植对照组经皮下注射1×106个MSCs,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模型组和MSCs移植组小鼠每日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1mg/ml)博来霉素,3h后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1×106个MSCs,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共计3周。RT-PCR检测与瘢痕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纤维化程度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BM-MSCs下调了TGF-β1、Ⅰ型胶原及HSP47的表达,并且促进了MMP-2、MMP-9及MMP-13的表达,也使得α-SMA的表达下调。结论 MSCs可以重塑细胞外基质以及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生成,从而抑制皮肤瘢痕形成,为MSCs在皮肤创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渊  咸宝山  刘富  咸如良 《海南医学》2010,21(23):68-69
目的研究中青年重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期以上)的治疗,修复自体股骨头的完整性及恢复髋关节功能,避免过早人工关节置换。方法将病变股骨头坏死组织病灶清除后,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移植联合自体柱状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关节软骨缺损。结果治疗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9髋),经术后2-8年随访,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该手术是治疗中青年重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的有效方法,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能够避免或延迟中青年患者过早的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炎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泌TGF—p家族分子的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PCR、细胞免疫荧光及ELISA等方法分别检测TGF—β家族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M—MSCs可以分泌TGF—β家族分子,并且在炎性因子刺激下其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炎性环境可促进BM—MSCs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对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股骨头坏死保留自身髋关节是公认的治疗目标,但保髋治疗有较高的失败率,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临床中缺乏有效预测塌陷风险和防治塌陷的方法。基于影像学(主要是X片和磁共振成像)的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方法均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实际保髋手术需求,亟待开发新的方法。其中有限元分析就是一个方向,另外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机制研究也是重点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按ARCO分期均为1~2期,其中采用死骨刮除+植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采用传统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通过放射线检查术后骨质变化情况和VAS疼痛评分及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疗效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运,防止股骨头塌陷,保护股骨头,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向多胚层分化、免疫调节、归巢、旁分泌等作用的多能干细胞。近年来,肺损伤动物实验研究表明,MSCs移植主要通过旁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作用,不同程度地缓解肺损伤。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CL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入研究MSCs对CLD的保护作用,可为早产儿C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作为最早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其分泌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微环境重塑的能力,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M-MSCs治疗AD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BM-MSCs直接移植,基因修饰后BM-MSCs移植以及BM-MSCs源外泌体移植治疗,深入讨论BM-MSC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效果、机理及其优缺点,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