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现有的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可能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认知与行为失常、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本文检索和分析了近10余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的研究成果,从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与CRC的定义、健康与CRC状态下的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的失调方式、肠道菌群微环境与CRC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微环境与CRC的病理生理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够为揭示肠道菌群微环境在CRC的发生与发展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以肠道菌群微环境为靶向的、新的CRC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研发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的发生及发展与肠道微生态有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对于肠道功能的维持及内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CRC的发生。益生菌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主要方法,并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合目前研究进展,从调节肠道代谢产物、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抑制肠道炎症、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促进凋亡和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等方面总结益生菌对癌前病变及CRC的防治作用及机制,为临床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及CRC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诸多研究表明肠道细菌是结直肠癌(CRC)的致病因素。目前研究已发现可增加CRC风险的相关菌属。肠道细菌可通过对肠黏膜上皮细胞作用,如影响DNA完整性、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改变干细胞动力学等,促进CRC发生。调整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CRC的手段。本文就肠道菌群在CR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发生与发展。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可以作为肠道中其他病原体或感染的屏障,并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来调节炎症。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的肠道炎症有关,还可以调节宿主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本文讨论肠道菌群的作用,及其在抗癌治疗中的协同作用。背景CRC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居第三,死亡率居第二。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在远端肠道中特别丰富和多样化,其在塑造炎症环境、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传导通路参与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并在炎症诱发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起关键作用。尽管炎症是CRC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仍有待明确。因此,了解微生物组及免疫反应对癌症的影响,有助于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本文对目前肠道菌群通过TLRs影响CRC发生发展的现状、潜在机制及相应研究作一概述,并讨论其在CRC预防和治疗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CRC病因研究指出饮食、遗传、炎症等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在CRC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肠道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DNA直接造成损伤、诱发肠管慢...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约25%的CRC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这类患者预后极差。高预测性能的生物标志物能早期精准检出CRC并精确预测疗效。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炎性标志物、非编码RNA、肠道菌群、循环肿瘤细胞等指标具备CRC诊断及预后预测能力。本文就CR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为CRC的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直肠癌(CRC)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近年研究显示具核梭杆菌在CRC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与CRC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野生型C57BL/6小鼠和肠道多发性腺瘤APC(Min/+)小鼠,分别予具核梭杆菌菌液灌胃、皮下注射致癌剂1,2-二甲基肼二盐酸盐(DMH)或两者联合等不同处理,观察结肠异常隐窝灶(ACF)(8周)或肿瘤(20周)生成情况。以Roche 454 GS FLX焦磷酸测序分析各组野生型C57BL/6小鼠肠道菌群结构,Bio-Plex ProTM技术检测肠黏膜免疫因子表达。结果:与无具核梭杆菌定植的DMH处理组野生型C57BL/6小鼠或APC(Min/+)小鼠相比,具核梭杆菌定植小鼠结肠内ACF或肿瘤数量显著增多(P0.05)。具核梭杆菌定植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明显,表现为蓝藻菌门含量减少,软皮菌门、疣微菌门含量增加(P均0.05),肠黏膜肿瘤相关免疫因子IL-21、IL-22、IL-31、CD40L表达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具核梭杆菌在肠道定植可促进小鼠结肠肿瘤发生,其机制可能主要为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和调控肠黏膜肿瘤相关免疫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CV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但是,肠道菌群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CVD中的作用阐述较少。本文就肠道菌群与CVD的关系及肠道菌群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唐亮  鲍玉成  张文龙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2):1333-1338
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产物与人体互相作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促进全身营养代谢与免疫平衡,参与多种系统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结核感染、发病、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刚刚起步。作者综述肠道菌群在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进而梳理和总结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最终扩展至相关临床问题,讨论肠道菌群改变对机体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产物与人体互相作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促进全身营养代谢与免疫平衡,参与多种系统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结核感染、发病、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刚刚起步。作者综述肠道菌群在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进而梳理和总结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最终扩展至相关临床问题,讨论肠道菌群改变对机体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CRC)的癌前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均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两者的发病因素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相关性。胆囊良性疾病导致结直肠息肉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胆汁暴露、基因突变、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作用和病因共享。该文就胆囊良性疾病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受遗传与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数目最大的菌群库,影响宿主的生理代谢,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从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多个方面影响CVD。因此,以肠道菌群作为CVD治疗靶点的方案值得探索。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VD的方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研究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细菌易位特别是来自肠道革兰阴性肠杆菌的易位参与了SBP的发生发展。简述了SBP发生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及肠道菌群在SBP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生物技术的提高使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作用日渐清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有望成为防治SBP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 由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引起, 其潜在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些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RA与肠道菌群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本文从RA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RA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RA治疗中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设想与展望, 为RA尤其早期RA及难治性R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的关键步骤。新近,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和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心衰与心肌重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心肌重构等方面, 介绍肠道菌群与心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被证实与多系统疾病息息相关,经调整肠道菌群体系以达到预防、缓解或治愈疾病也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随着中药活性成分的明确及对其药理作用的不断研究,肠道菌群被发现与中药药效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肠道菌群与中药的相互作用进行阐述,总结肠道菌群对中药化合物的转化、中药化合物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及二者间作用模式,为临床经中药改变肠道菌群从而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大量的微生物构成.肠道菌群和人类健康与疾病密切相关,且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同时与机体共同维持消化,吸收,代谢等功能.近年来,肠道菌群始终是研究的一大热点,有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发病机制及防治作用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体,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肠道菌群紊乱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由于肝脏和胃肠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在肝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宏基因组学研究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对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失衡)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调直接或间接诱发了一系列改变,从而影响和促进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草药一直被视为一种天然制剂,应用在医学治疗上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并且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抗癌辅助治疗的新发展方向。中草药由于是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结构和药理作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被发现具有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和减轻炎症等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草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策略来防治结直肠肿瘤,从一种新的方向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