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施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价值体会.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16.52±1.31)天、(7.41±0.50)小时,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的(19.26±3.27)天、(10.38±0.69)小时;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93.33%,P<0.05,2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在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同时,实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55-15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膝上10 cm周径、膝下10 cm周径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膝上10 cm周径和膝下10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配合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加入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术前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训练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情况、干预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总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6.45%,治护依从性率为98.39%,高于对照组88.71%,且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VAS、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达96.77%,护理总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10%、91.94%(P0.05)。结论术前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性高,且患者恢复更快,疾病相关知晓率高,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围手术期间,观察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2.8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相对明显改善,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间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分别按给与常规护理和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90例手术患者术后2例发生血栓,下肢肿胀、疼痛患者显著 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85±3.56)d,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连续性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连续性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改善,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将200例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即在骨科病房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量化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及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前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建立前(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客观的量化评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及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35%较对照组19.57%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26.84±2.51)分高于对照组(23.25±2.48)分(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静脉血栓的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及DVT发生率明显不如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术后加强对静脉血栓的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其采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明显,且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19%,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受患者信赖,保证了患者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预防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在术后的2周内,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的术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术后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护患间交流、沟通,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共管照护模式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还需实施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统计术后不同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显著降低,Harris、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两组护理后7 d、1个月下肢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下肢DVT发生率7.69%与对照组25.64%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共管照护模式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减少术前等待时间与住院时间,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着促进作用,临床应当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对高原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实验组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从患者入院起的第一时间即尽早行术前宣教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医护沟通和严密观察。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后对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只有1名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8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实验组DV 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该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抽取其中56例患者,并分别预见性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统计两组护理结果。结果预见性护理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明显低于对照组,即发生率分别为2.89%与19.88%(P0.05)。在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过程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方式,大大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且缓解了患者疼痛症状。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预见性护理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体魄,故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踝泵运动联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踝泵运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同程度的肿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87%)(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踝泵运动联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下肢DVT,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常飞跃 《黑龙江医学》2021,45(6):638-63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ANFH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干预前、随访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ADL评分低于对照组,HH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ANFH患者,能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