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微转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微转移一般是指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道,骨髓及各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尚未形成转移结节,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常规病理检查等难以发现。肿瘤的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所以检测微转移很重要。PCR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基因诊断检测出肿瘤微转移可作为加强术后辅助化疗的选择性标记,有助于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微转移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转移是指用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结、骨髓及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在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微转移的检出率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并可早期诊断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角蛋白(CK)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部分研究显示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肿瘤的转移大多通过淋巴及血液循环播散。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 ,肿瘤细胞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肾、肺等组织器官中的微小肿瘤灶 ,常无任何临床表现 ,这称为微转移[1] 。常规的检查方法如 :X线、CT、MRI、单抗放射显影技术以及普通的病理检查对于这些微转移的肿瘤细胞常难以检测。但微小的转移灶会迅速生长 ,成为复发和转移灶 ,因此检测患者淋巴结、骨髓和血液中有无肿瘤细胞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复发、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治性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 ,而癌细胞在腹腔内、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微转移 ,是导致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由于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数量较少且无任何临床表现 ,常规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学检查等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微转移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转移是指用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结、骨髓及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在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微转移的检出率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并可早期诊断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角蛋白(CK)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部分研究显示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了69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CK19 mRNA的表达,并将骨髓微转移与肿瘤细胞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HER-2和ER等指标和传统预后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阳性率为34.8%.骨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及激素受体状况等指标无相关性,P0.05.骨髓微转移与腋窝淋巴结状态、HER-2过表达、VEGF水平、S期细胞比值(SPF)以及PCNA有相关性,P<0.05.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阴性的病例中,有17.6%的病例骨髓微转移检查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无相关性,但与反映肿瘤细胞增殖、侵袭特性的大部分生物学指标具有相关性.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阴性的病例中,部分病例骨髓微转移阳性.  相似文献   

7.
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和侵袭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微转移的诊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已能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骨髓、淋巴结中检测出常规临床检查无法发现的转移灶-微转移灶。淋巴结检测微转移阳性率较高,许多肿瘤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对诊断微转移有重要意义。淋巴结微转移在肿瘤转移、复发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就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肿瘤细胞从原发实体瘤向其他地方的扩散被认为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播散的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肿瘤的分期、患者的预后及辅助疗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检测标本和检测方法的选择,以及更加特异的肿瘤标志的发现可以明显提高微转移检测的准确率。相信微转移检测的不断发展,必将为肿瘤研究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基因检测肿瘤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杰  王灏 《中国肿瘤》2000,9(10):460-461
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50%以上,微转移是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转移方式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肿瘤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并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1微转移的概念 自 1869年首次在外周血中发现癌细胞以来,肿瘤微转移逐步引起人们重视。微转移一般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微小肿瘤细胞灶,常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检查方法如 …  相似文献   

10.
黄同海  王正  李富荣 《肿瘤》2008,28(5):450-452
研究发现,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患者的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监测患者术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由于存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原发肿瘤细胞的不连续脱落、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及无效转移等诸多问题,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对实体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当前肿瘤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mRNA联合检测预测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SLCmRNA RT-PCR方法、细胞角蛋白CK20免疫组化染色法、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2003年至2006年间手术的35例胃癌病人的523个淋巴结。[结果]14例胃癌患者63个淋巴结免疫组化和常规组织学检查未证实淋巴结转移,而SLCmRNA联合细胞角蛋白CK20免疫染色以及常规组织学检查可更准确地发现淋巴结微转移灶,有利于判断胃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局部或区域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术前或术时已脱离原发灶,以极少的数量转移到淋巴结、骨髓、血液或远处器官中,常规的检测手段却不能发现,称为肿瘤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是肿瘤远处器官转移的重要起始步骤.及时诊断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现就恶性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循环肿瘤细胞(CTC)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检测CTC的方法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磁珠富集检测法等.检测CTC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患者的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监测术后或者放化疗后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分子生物学意义。方法 以行肺癌根治性手术的39名患者为对象,用免疫组化角蛋白(CK)染色的方法检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90枚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同时也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相应患者原发肺癌病灶中的p53、p21^ras和Ki67的表达。结果 22个患者(56.4%)的26枚淋巴结(28.89%)检出微转移移灶。原发肺癌灶中有p53、p21^ras和Ki67表达的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高于无这些蛋白表达的患者。肿瘤直径大于3cm的患者和肿瘤直径小于3cm的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58.3%,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原发肺癌病灶中p53、p21^ras和Ki67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局部或区域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术前或术时已脱离原发灶,以极少的数量转移到淋巴结、骨髓、血液或远处器官中,常规的检测手段却不能发现,称为肿瘤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是肿瘤远处器官转移的重要起始步骤。及时诊断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现就恶性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腹腔播散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方法,故大部分腹腔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应用腹腔灌洗细胞学(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IFCCs)的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似,但是腹腔镜结合PLC可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IFCCs肿瘤标志,IFCCs预测胃癌复发的阳性预报值为91%,特异性为97%。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FCCs是一个有效的、独立的预测胃癌生存期的阴性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F中CEA水平是预测腹腔播散的指标,其诊断腹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8%和90.8%。应用PLF进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优于PLC、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新的诊断腹腔灌洗液中IFCCs的方法,基于靶基因的RT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腹腔微转移的肿瘤分子标志。在IFCCs中表达的这些分子标志还可用于腹腔微转移治疗。存在IFCCs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很差,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预测腹腔微转移都是困难的,但术前均应进行IFCCs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胃癌微转移与外科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和复发是胃癌患者术后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胃癌的微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因素[1~3]。胃癌的微转移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存在血液、淋巴结、腹腔冲洗液和骨髓中CEAmRNA,CK 19 mRNA,CK 20 mRNA等了解微转移状况,微转移和胃癌的分期、病理类型、外科手术操作等有关。外科手术技术即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不接触隔离技术”和微转移密切相关,现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1微转移检测微转移是指临床未发现转移者,一旦周围血或淋巴组织、骨髓等出现肿瘤靶分子标记即表明可能出…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术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重要的死亡原因。行根治术的患者约有 30 %~ 40 %在 5年内出现转移或复发 ,但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 (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 )并未发现显性转移 ,因此微小的转移灶客观存在。我们将这些微小的 ,存在于血循环、淋巴道、骨髓和其他各组织脏器中的 ,临床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转移灶称为微转移。实际上微转移是一个模糊的、不完全确定的概念 ,它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变化 ,它适用于所有的恶性肿瘤。微转移虽小 ,但有发展形成致命的显性转移灶的可能 ,因此…  相似文献   

19.
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少常规诊断技术诊断的早期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淋巴结、骨髓、血液等组织中的肿瘤微转移灶,可能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帮助。而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指标,确定微转移灶的临床意义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肿瘤微转移的早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少常规诊断技术诊断的早期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淋巴结、骨髓、血液等组织中的肿瘤微转移灶,可能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帮助.而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指标,确定微转移灶的临床意义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