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大面积脑梗塞是脑梗塞中较严重的一类 ,笔者通过回顾性总结使用抗凝、扩张血管、血液稀释及目前所用的甘露醇、吸氧、对症四组疗法进行比较 ,全组共 2 48例。结果 :抗凝组 5 7例 ,有效 14例 ,无效 43例 ,有效率为 2 5 % ,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12 % ;扩血管组 6 1例 ,有效 14例 ,无效 47例 ,有效率为 2 3% ,死亡 8例 ,死亡率为13% ;血液稀释组 6 4例 ,有效 2 6例 ,无效 38例 ,有效率为 41% ,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6 .3% ;甘露醇吸氧对症组 6 6例 ,有效 37例 ,无效 2 9例 ,有效率 5 6 % ,死亡 2例 ,死亡率 3%。结论 :结果提示使用甘露醇、吸氧、对症法治疗大面积脑梗塞 ,其疗效优于抗凝及扩血管疗法 ,(均 P<0 .0 0 5 ) ,与血液稀释疗法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虽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其有效率高于后者 ,病死率低于后者 ,且付作用少 ,从目前的治疗水平看 ,是较为满意的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对168例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电图(EKG)检查,并取100例临床确诊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作对照。以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特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脑梗塞组男98例,女70例,年龄50~80岁,平均73.6岁,其中28例...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新疗法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帕金森病新疗法的研究动态刘道宽复方多巴信尼麦(sinemet,sinemetCR)及美多巴(madoparHBS)仍为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D)最主要的药物,有效时间可长达5~20年。其他佐剂尚有:抗胆碱能药、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及perg...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遗传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对脑梗塞引起痴呆的25例和未引起痴呆的63例二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脑梗塞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痴呆发生可能性最大的危险因素,既往卒中发作史和心脏疾患为痴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CT表现为双侧半球梗塞灶、多发梗塞灶、底节丘脑区梗塞灶与痴呆的发生关系密切,也应视为脑梗塞引起痴呆的重要临床因素。对诸危险因素易致痴呆的机理和痴呆组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导3例Huntington舞蹈病(HC)用佳必利(Tiapridal)治疗的经验.例1男性76岁,66岁起病,例2及例3均为50岁,女性,分别于44岁及40岁起病,三例均有家族史.均表现典型的HC症状.例3并有不典型忧郁症状,入院前曾服用氟呱啶醇及舒必利治疗无效.三例均于病情急剧并显著加重时住院治疗.例1开始用佳必利4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静滴于3小时内滴完,每日一次,合并Chlor-azepate早、午各5毫克,去甲羧基安定每晚25毫克,双氢麦角胺及罂粟硷混合液20滴一日3次.第一次静滴佳必利后异常动作减轻,第三天完全消失.10天后改口服佳必利100毫克每日3次,次日不自主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CM检测脑梗塞患者(16例腔梗,18例大面积梗塞)颈内静脉(A)和肘静脉(B)的血小板GMP-140,GP53和GPⅡb/Ⅲa。结果:脑梗塞组A和B血中三种G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疾病(CVD)组和健康组B血(P<0.01~0.001);脑梗塞组A血明显高于同组B血(P<0.05~0.005),A/B比值为1.24~2.52,而非CVD组A与B血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B比值≤1.06;大面积梗塞组A血阳性率高于腔梗组A血(P<0.05),但两组B血无显著差异。提示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主要在脑循环中活化,测定A血指标较测定B血更能敏感地反映脑梗塞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智能障碍与多发性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AQ和CCSE对102例经颅脑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智能评定。并将痴呆(39例)和非痴呆(63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智能障碍与脑梗塞灶的数量关系不显著,而梗塞灶容积愈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则愈高(P〈0.01)。皮质梗塞比皮持下梗塞更易产生智能障碍,尤其是丘脑与皮损与痴呆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从自由基病理学探讨脑梗塞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传统的脑梗塞治疗方法日益受到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挑战和冲击。本文就缺血性自由基反应过程、损害机理、恶化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非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和26例健康人对照,进行了血浆Ox-LDL和血清HDL-C.LDL-C,Cho.TG,apoA.apoB以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测定。结果脑梗塞组Ox-LDL、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DL-C、Cho升高,HDL-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Ox-LDL水平与HDL-C,LDL-C,Cho,TG,apoA,apoB的水平无相关性。结论Ox-LDL可能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损伤内皮细胞致血小板聚集及释放,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从而Ox-LDL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新疗法的国外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COMTI、谷氨酸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氯氮平等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病人中的不同效果。对丘脑切断术、苍白球切断术、胎脑移植的再评价及其改进。深部脑刺激疗法最新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塞后病人认知功能和痴呆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7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认知功能进行检查。对有认知受损者时一步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以确诊血管性痴呆(CD),并对VD组和非痴呆组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确诊为VD,VD发生率为28.38%,其中≥65岁VD发生率为31.91%,MMSE分值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明显相关,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者MMSE分值低。两组病人比较,年龄有明显差异,VD组明显高于非痴呆组。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需注意认知功能的减退,以便早期发现VD。  相似文献   

13.
高血糖对脑梗塞预后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探讨了脑梗塞急性期高血糖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64例脑梗塞病人,根据血糖、果糖胺检测结果和既往糖尿病史分为三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分别于入院时和第4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以判断病情和预后,同时测定了患者的SOD和LPO。结果发现,血糖高的病人病情较血糖正常者重,预后差。同时其血中LPO也升高,说明高血糖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不利,自由基损伤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我们利用CT证实和确定脑梗塞的部位,以便与出现的心电图异常作相应的比较。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1986~1992.6,我们共收治经临床诊断并有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塞224例,全部病例均做了1次以上的心电图检查。选择既往无明确心脏病或发病前心电图正常组无显著电解质紊乱的病例171例,其中男109例,女62例,年龄44~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患者血浆蛋白C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5例脑梗塞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PC:AC)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说明脑梗塞患者血浆中PC:AC下降。血浆蛋白C是体内重要抗凝物质,它的缺乏与血栓形成具有密切关系,所以血浆蛋白C的检测对脑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运用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发现,不少脑梗塞病人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表现,且无明显局灶性神经症状或体征,尤以中老年首次发病居多,以抑郁状态为突出表现已有不少报告,本文总结45岁以上首次发作抑郁症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扩酶新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P随机采用1对1配对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设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尿扩酶50万i加入隆 水100ml,静滴,1次/日,连用3天,而后20万u加入生理协水100ml静滴,1次/日,连用5天,最后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0.1g。1次/日,二组均给予脱水,改善微循环等综合药物治疗,治疗一月后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及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比较,疗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塞后抑郁与病前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等工具评定 30例脑梗塞后伴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 ,并与 30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脑梗塞及 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生活刺激总量 ,抑郁组高于非抑郁组 ,非抑郁组高于健康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抑郁组寻求帮助因子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抑郁组的退避因子得分高于非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分 (P <0 .0 1) ;抑郁组的主观支持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高、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脑梗塞后抑郁症状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的最新疗法─—抗氧化治疗许继平综述李大年审校近期大量的研究资料揭示,帕金森病(PD)黑质神经元变性可能与氧化反应和能量代谢障碍有关,故采用抗氧化治疗正日益成为治疗PD的重要手段。抗氧化治疗实质上是抗自由基治疗,其目的是保护神经元,减少神经元变...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塞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脑血管闭塞,其中以脑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占多数。近几年来国外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脑梗塞后,前列腺素改变及其对脑的影响。正常脑组织内含有少量的血栓烷A_2(TXA_2)与少量的前列腺环素(PGI_2),前者在血小板内合成,有促进血小板凝集与血管收缩作用;后者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合成,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与促进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