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解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过程中的组织学表现及可吸收机理。方法 将多孔块状β-TCP陶瓷在兔颅骨骨膜下埋植,实验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的组织学表现,并和羟基磷灰石(HA)作比较。结果 β-TCP及HA陶瓷均能引导新骨生成,新骨大量从颅骨表面长入材料内,颅骨骨膜下无明显成骨,并观察到大量多核异物巨细胞吞噬β-TCP的现象。结论 β-TCP能引导大量新骨生成,可以作为萎缩牙槽嵴加高的代用品,细胞对材料的吞噬作用是β-TCP具有可吸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观察在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情况下,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的引导成骨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萎缩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显微镜用测微尺测量新骨从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对比。结果:经过两组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组新骨生长高度相差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能力优于羟基磷灰石(HA)陶瓷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新骨形成的高度及材料的剩余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nHAC组新骨形成的高度为2.63mm,材料剩余量占原植入材料的53.2%,被吸收的材料量占46.8%。结论:nHAC在骨膜下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定量测量其在体内的吸收速度。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2,4,8,12周4个时间点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将β-TCP及羟基磷灰石(HA)样本种植在兔左右顶骨的缺损处,于术后2,4,8,12周取材,采用“数点法”计算各组材料的剩余量。结果:12周时β-TCP组材料剩余34.54%,材料吸收了40.01%。结论:多孔块状β-TCP陶瓷作为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曲面体层X线摄片测量,对男女两组共46例无牙颌患者下颌角皮质骨厚度与剩余牙槽嵴高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下颌角皮质厚度与剩余牙槽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男性组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及剩余牙槽嵴高度虽均大于女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该结果提示全身性因素对剩余牙槽嵴吸收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周膜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材料增高重建牙槽嵴效果,为缺牙后牙槽嵴重度萎缩的种植义齿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将其分别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及附着龈组织工程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诱导后,植入犬双尖牙缺失致牙槽嵴缺损部位,PDLSCs-HA/TCP植入骨缺损区,PDLSCs-ADM植入粘骨膜缺损区.植入32周,大体测量植入前后增高牙槽嵴高度;X-线片显示牙槽嵴高度与密度变化;组织学观察边界区新生牙槽骨结构,未植入做对照.结果:细胞-材料复合体植入后牙槽嵴高度显著增高,由移植前4.15±0.20,增加到移植后9.30±0.15(P<0.05).X-线显示邻牙标记部位冠方有类骨密度硬组织形成,牙槽嵴明显增高.组织学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材料移植组可见缺损区有新生骨样组织形成,可见骨陷窝和骨细胞样结构.结论:PDLSCs分别与骨及粘骨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HA/TCP、ADM复合后体内移植,可显著增高牙槽嵴高度,是牙槽嵴增高重建、实现无牙合种植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前上颔美学区的可控性辅助牙槽嵴扩增技术(controlIedassistedridgeexpansion.CARE)。牙槽骨萎缩及牙槽嵴狭窄导致了种植窝制备的困难.CARE外科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骨膜保护结构和骨膜下嵴顶部松弛切口.具备高度的可预见性,可以用于无牙颌的狭窄牙槽嵴的扩增。压电外科技术的精确应用及萎缩牙槽骨水平推开器和循环骨冷却系统的辅助应用.使种植外科过程具备了高度的可预见性.它可以实现即刻种植.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种植体功能丧失率及总体费用,同时也增大了萎缩上牙槽嵴的自体骨量。  相似文献   

8.
各种原因所致的牙槽嵴骨量不足是口腔种植临床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与自体骨相比,块状异质植骨材料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目前已经应用或有望应用于牙槽嵴骨增量领域的块状异质植骨材料的性能特点,分类讨论了无机陶瓷类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及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块状异质植骨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骨内植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拔牙后牙槽嵴生理性萎缩难以维护理想的义齿固位形态。采用羟基磷灰石根状种植体值入增高牙槽嵴或无牙颌牙槽骨骨膜下植入生物材料增高牙槽嵴,其应用均受到一定限制。作者选择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颗粒材料,经动物实验表明,可引导形成新骨。并运用于临床拔牙后立即植入牙槽窝,经平均72.4周的临床观察,局部牙槽嵴丰满,无明显牙槽骨萎缩吸收现象,比对照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分别增加2.812mm和1.645mm,两组间存在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曲面体层X线摄片测量,对男女两组共46例无牙颌患者下颌角皮质骨厚度与剩余牙槽嵴高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下颌角皮质骨厚度与剩余牙槽嵴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男女两组均为P<0.01);男性组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及剩余牙槽嵴高度虽均大于女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该结果提示全身性因素对剩余牙槽嵴吸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素对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下颌中切牙缺失模型,于剩余牙槽嵴的粘膜下注射葛根素,用X线片测量大鼠相对剩余牙槽嵴高度和骨密度值,HE染色观察不同时期剩余牙槽嵴的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高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除一周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剩余牙槽嵴光密度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大鼠剩余牙槽嵴表面的成骨质量较对照组高,骨吸收程度较对照组少。结论将葛根素注射于拔牙窝周围能够抑制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并保存牙槽嵴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定量测量其在体内的吸收速度。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2,4,8,12周4个时间点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将β-TCP及羟基磷灰石(HA)样本种植在兔左右顶骨的缺损处,于术后2,4,8,12周取材,采用"数点法"计算各组材料的剩余量。结果:12周时β-TCP组材料剩余34.54%,材料吸收了40.01%。结论:多孔块状β-TCP陶瓷作为骨代用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已经证实羟磷灰石是一种有高度组织相容性的亲骨性材料。作者从1978年以来曾用数种方法作牙槽峭增高200余例,虽有较好效果,但有些缺点仍难以克服,于是设计了本术式。方法:在离牙槽嵴顶部约3cm,从一侧磨牙后区至另一侧磨牙后区的唇颊粘膜上作一弧形切口。用小弯剪仔细在粘膜下分离,直达牙槽嵴顶,以形成一全厚粘膜瓣。骨膜瓣的形成是沿牙槽嵴项全长作直达骨面的切开。在牙槽后部之骨膜瓣向外侧翻开可到外斜线,而牙槽前部的翻瓣则依病人下颌牙槽嵴吸收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严重骨萎缩病例(Ⅲ、Ⅳ度骨吸收),骨膜瓣同粘膜瓣一样均  相似文献   

14.
解决牙槽嵴吸收萎缩是口腔修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种植体配合其他材料(如骨移植物,骨引导再生膜)和技术(外科手术,牵张成骨)对半高和维持萎缩牙槽嵴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剩余牙槽嵴吸收是影响缺牙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各国学者探索和应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修复重建,本文综述了骨移植,生物陶瓷材料骨膜下植入,种植体,膜引导组织再生,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技术,并且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是从组织学及血液学来研究多孔磷酸三钙陶瓷作为一种加大牙槽嵴的生物材料。作者用十条成年的杂种狗进行实验,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先拔除下颌右侧所有后牙,并作了牙槽嵴修整。在两个月伤口愈合期后,作外科手术形成骨膜下通道,用多孔的磷酸三钙陶瓷加大牙槽嵴,陶瓷块大小约15×5×5mm,材料为多孔性的,其中孔占50%,每孔直径为400—500μm。在7、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实验动物-狗拔牙后,以羟基磷灰石复合骨形态形成蛋白施行牙槽嵴加高术,并于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均可见到有新骨形成充填种植间隙、其近远中两个对照组可见纤维包绕无新骨形成。或新骨甚少。此实验为加高牙槽嵴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配对方法,选择20例女性无牙颌患者分为牙槽嵴萎缩组和丰满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水平。结果发现:萎缩组和丰满组之间血清E2、Pro,T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作者认为,绝经后性激素水平与无牙颌剩余牙槽嵴吸收程度无明显关系,尚有其它全身因素参与并显著促进了剩余牙槽嵴吸收进程。  相似文献   

19.
活性玻璃陶瓷植入牙槽窝预防牙槽嵴萎缩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摘除以后,牙槽骨逐渐萎缩,使牙槽嵴变低、变窄,甚至呈刀刃状,这是临床上常见的现象,尤以无牙颌患者最为常见。牙槽嵴的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义齿的固位与功能恢复。以往为了解决这类患者义齿修复中的困难,通常是先行外科手术——前庭沟形成术、牙槽嵴植骨加高术等,而后才行义齿修复。但由于适应症的限制和材  相似文献   

20.
牙槽嵴高度的降低和萎缩,导致影响义齿的修复。为增高牙槽嵴高度,取得良好的义齿固位,恢复咀嚼功能,保持面容,国内外学者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但效果仍不很理想。本研究将冻干、脱矿胚胎骨植入到牙槽骨与下颌骨之间,以加高和增宽牙槽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