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入院当天开始连续7 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 d时,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住院时间为(29.4±1.5)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8.6%(12/42),均较对照组患者的38.1%(16/42)、(34.4±1.8)d和47.6%(20/42)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患者输注红细胞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本院入院6 d内申请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ICU患者101例,并收集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入院第1 d的初始Hb检测指标、入院第6 d(入院后120 h)的最终Hb检测指标和入院6 d内红细胞输注总量。结果 患者入院第1 d初始Hb为(71. 49±10. 40) g/L,入院第6 d最终Hb为(77. 86±8. 8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81,P 0. 001),6 d内每个患者平均输注红细胞为(3. 04±1. 65)单位,每单位红细胞提升Hb(1. 92±3. 48) g/L。Hb的平均变化在年龄、性别、血型、基础疾病、高热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CU患者输注红细胞后Hb水平升高较低,尤其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因此,临床医生应关注影响输血后Hb水平升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预后(脑出血后90 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54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血肿体积>25 ml 17例,血肿体积≤25 ml 37例;脑出血后90 d预后不良32例,预后良好22例),比较不同血肿体积、预后患者入院时的HbA1c水平,分析入院时HbA1c水平与血肿体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肿体积>25 ml的患者入院时HbA1c水平为(6.68±1.05)%,高于血肿体积≤25 ml患者的(5.49±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入院时HbA1c水平为(5.19±0.86)%,低于预后不良患者的(6.9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入院时HbA1c水平与血肿体积、脑出血后90 d的预后成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入院时HbA1c水平与血肿体积、脑出血后90 d的预后成正相关,可将其作为防治脑出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入院时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低于正常值低限者为观察组(27例),正常值范围者为对照组(41例),随访时间1年.分别对两组急性发作入院次数、住院时间、病死率、呼吸困难评级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急性发作入院次数、病死率明显大于对照组[(18.3±4.6)d比(13.0±6.0)d、(5.4±2.0)次比(2.3±1.2)次、25.9%(7/27)比19.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评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3.82±0.70)级比(2.79±0.63)级、(56.80±5.80)分比(35.90±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血清皮质醇检测应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选择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 入选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重症组15例与轻症组17例.同期入选19例胰腺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72 h、5 d、10 d测定血清IL-1β水平.结果 轻症组入院即刻血清IL-1 β[(62.17±11.2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3±3.98)ng/L](P<0.01),并于入院24h、72 h、5 d内呈进行性下降,除入院第5天外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重症组入院即刻血清IL-1β[(78.87±11.2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期轻症组(P<0.01或<0.05),并于入院24 h、72h、5d、10d内呈进行性下降,除入院第10天[(20.32±10.12)ng/L]外均高于同期轻症组(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增高,且重症急性胰腺炎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细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胸腺肽对细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60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3d及7d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3d与7d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3±1.08)%与(3.52±0.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4±1.26)%、(6.42±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24h、3d与7d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分别为(87.62±3.02)%、(62.30±1.21)%与(50.66±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13±2.11)%、(55.06±1.16)%与(32.10±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存在细胞异常凋亡现象,胸腺肽可改善线粒体的功能,抑制细胞异常凋亡,对脓毒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对患有心力衰竭疾病老年患者实施早期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心力衰竭疾病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mg/次,1次/d)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81.25mg/次,1次/d)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症状消失时间、心脏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分别为(6.48±1.54)、(10.69±2.13)、(14.72±2.25)d,对照组分别为(9.62±2.04)、(13.56±2.68)、(18.91±3.40)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2.27%、18.1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对患有心力衰竭疾病老年患者实施早期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7年1月采用痔切除吻合器对10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PPH,分析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术后100例患者中治愈90例(90%),好转10例(10%),无未愈患者;Ⅰ级疼痛者85例(85%),Ⅱ级疼痛者15例(15%),无Ⅲ级疼痛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5)min、(6.0±2.6)d、(6.0±1.9)d;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尿潴留10例(10%),水肿10例(10%).随访2周至20个月,1例再行外痔切除术,其余未见复发,无肛管狭窄、大便失禁发生.结论 PPH大大减轻了传统手术后常见的肛周疼痛,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改进PPH手术的方法 ,可使之容易推广,同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变化规律,探讨HLA-DR表达与感染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90例(试验组),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试验组分为试验1组(GCS评分13~15分)、试验2组(GCS评分9~12分)、试验3组(GCS评分3~8分),每组30例,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试验各组入院后1、3、7、14d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情况,入院后30 d统计试验组患者感染率、治愈率、残疾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结果 试验1组、试验2组入院后1、3、7、14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分别为(28.11±2.37)、(26.45±1.63)、(27.75±1.83)、(27.15±2.17) MCF,(29.34±2.07)、(27.55±1.63)、(28.42±1.94)、(29.46±2.12) MCF]与对照组体检当天[(29.18±1.91) MC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入院后1、3、7d及对照组体检当天HLA-DR表达与试验3组入院后1、3、7d[分别为(18.02±1.78)、( 16.05±1.97)、( 20.76±1.65) MC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入院后14d及对照组体检当天与试验3组入院后14d[(26.13±2.15) MC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感染率分别为0、3.6%( 1/28)、82.8%(24/29),治愈率分别为100.0%(30/30)、100.0%(28/28)、10.3%(3/29),残疾率分别为0、0、41.4%(12/29),植物状态率分别为0、0、20.7%(6/29),病死率分别为0、0、27.6%(8/29),试验1组与试验2组感染率、治愈率、残疾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与试验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1、3、7、14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不明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LA-DR表达伤后1d开始下降、3d明显下降、7d开始升高、14d恢复到正常水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LA-DR表达下降与感染有相关性,并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尤瑞克林随机对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川芎嗪、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9%NaCl溶液100~250 ml+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0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7.5±2.3)分降至(2.8±2.0)分,临床有效率为78.0%(39/50);对照组NIHSS评分由(7.4±2.1)分降至(5.2±2.6)分,临床有效率为42.0%(21/5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出现呕吐、面色潮红或心悸等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低血压;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