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高职新生从中学步入大学会经历一段情感不稳定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情感因素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学习成绩。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强化新生情感策略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英语成绩,并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2.
护理专业新生心理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棣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70-170,178
本研究应用情感平衡量表来研究大学生对新生活的心理满意度,通过测查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探讨护理专业大学新生的情感平衡状况以及所经历的牛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以揭示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心理满意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丽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122-1123
因为种种原因,大学新生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负性的心理体验,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退学。本文分析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内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一些举措,对大学新生顺利渡过适应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詹丽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1122-1123
因为种种原因,大学新生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负性的心理体验,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退学.本文分析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内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一些举措,对大学新生顺利渡过适应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情感平衡量表来研究大学生对新生活的心理满意度,通过测查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探讨护理专业大学新生的情感平衡状况以及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以揭示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心理满意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经过高考的激烈角逐,踏入了大学校门,人生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伴随着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职业规划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学新生必然面临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和平安校园的建设. 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大学新生适应期的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以便引导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针对五年一贯制高职新生的特点,分析如何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和谐班级.  相似文献   

8.
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处于高中向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转变阶段 ,也面临着一个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 ,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由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将来求职择业等新情况、新问题等因素的影响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的不适应现象。我们对华北煤炭医学院 2 0 0 1级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寻找高校新生在心理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与研究 ,以期探求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工作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心理调适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生进入大学后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方面分析了新生出现不适应现象的基本原因,以便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及引导。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对策是教育、引导新生学会自我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心理调适。同时,也迫切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及时的了解、分析、掌握大学新生所存在的不适应现象,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如何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一个大学新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地方医学院校新生中普遍存在着适应环境能力弱,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不能适应医学专业学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大学生今后几年大学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学校环境有着特殊性,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引导新生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少数民族医学院校新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调查,了解其心理转型及适应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消除不良影响起到推动作用。方法对医学院校2006级全体新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大学学习生活、选择医学的原因、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奋斗目标及理想职业等方面。结果被调查的新生有97%能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91.7%在进入大学后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78.3%希望将来能够从事医学相关方面的工作。结论对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教育,应在注重并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并依据负性生活事件建立相应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研究,发现对大学新生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精神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新生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分量表、大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对614名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1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显著预测神经质(β=0.27,P<0.001),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神经质显著预测社会支持(β=-0.14,P<0.05;β=-0.17,P<0.05),神经质和社会支持显著预测新生适应(β=-0.30,P<0.001;β=0.29,P<0.001);2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社会支持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新生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通过神经质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适应。  相似文献   

14.
应激状态对城区老年人幸福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城区老年人在身心健康体检过程中发现疾病时心理应激状态对其幸福度的影响。方法 选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包括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正性体验(PE)、负性体验(NE)4个分量表评定该人群主观幸福感。结果 正性情感与体验得分与负性情感与体验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在发现疾病时心理应激状态与主观幸福度密切有关。结论 老年人心理应激水平与老年主观幸福感直接相关,因此,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恰当地给予心理指导,提高老年人正性情感的心理应激能力.对发现疾病后正确认识,并配合进行详细检查,积极治疗,从而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医学新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大学学生适应性问卷并结合辅导员深入辅导的实践工作,对北京大学2010级医学预科学生的大学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学生总体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状况良好,系列素质教育、辅导员深入辅导、朋辈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广泛受到关注,而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日益引人注目。综合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可知,与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自尊等方面。本次调查取其中几种进行研究,着重考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特征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以心理健康水平为着眼点作这些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目的在于探求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明确因素,为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与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一新生处于青春期,多数是人生第一次彻底脱离父母,属于心理上力求“完全解放”的突变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不少新生在这个过渡中表现出适应性障碍,从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休学、退学。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能否顺利毕业和成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阶段是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期,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交往范围的转变使每位新生都会经历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实践表明,大学新生阶段是学生身心适应转换的重要节点,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和频发期,能否积极主动适应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生活和心理状态。为保证新生此阶段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面对陌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出现许多社会适应问题,此时,台理的心理卫生指导尤为重要。为了探索大学新生人格度及心理适应方而的某些特征,以便为合理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0年10~11月间,对本院九0年级148名新生作了人格测定和心理适应情况的调查,并与中学生及大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适应医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2年以来的医科学生某些相关因素的调查、统计、分析,提出了影响大学新生学习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有效开展适应医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对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