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浓度 (TWA为 0 .0 315 mg/ m3)铅接触对女工毒作用是全身性的。生化指标中 FEP、 Pb- B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压改变主要是患病年龄提前。患病率最高年龄段在 30~ 40岁之间 ,占 5 9.8%。智商属边缘 ,中下 (IQ值 6 0~ 89)共 6 0例 ,占总人数 73.2 % ,其中 FEP超标率为 2 5 .0 %。平均工龄 7.2 2年。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 ,FEP水平在 2 0~ 30μg/ dl最高。神经系统症状分组比较中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在 FEP各水平段都明显低于头痛组。营养状态普遍欠佳。对月经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特别是痛经发生率占 2 6 .0 %。  相似文献   

2.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对某氨纶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DMAC)浓度进行监测,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观察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及头昏、嗜睡、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以及咳嗽、流泪、皮肤瘙痒、皮疹等刺激症状发生率,ALT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DMAC主要损伤肝脏、神经系统,并对呼吸系统及皮肤有刺激作用,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3.
对本市从事B超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神经系统症状以头昏为主,发生率达61.3%;其次为多梦,发生率54.8%。B超工作前后头昏症状有明显差异;失眠症状随着工龄的增加而上升,工龄不大于6年的B超作业人员,神衰症候群发生率达50%以上。B超作业前后腰背痛症状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工作后症状明显高于工作前。B超作业人员视疲劳发生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上升。工作场所环境、视屏幕高度、座椅高度、病人床位高度、室内温度和照明等满意程度分别为51.6%、35.5%、38.7%、61.3%和48.4%。调查结果表明工作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应尽快加强防护措施与制订,保护广大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推土机手、汽车司机、对照组自觉症状均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耳鸣、颈部痛、胸痛、腰背痛等,两接振组自觉症状出现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三组工人脊椎片异常出现率分别为87.9%、68.3%、30.0%,两接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全身振动对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1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FNS治疗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0.0%、76.9%、81.5%、87.1%和82.9%;FNS治疗后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N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刘磊  刘学成  黄婷  曹一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891-3893,3900
[目的]分析南江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流感疫情的判别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病例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症状等。[结果]全校共发现流感病例1128例,罹患率达57.0%。各类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55.5%~77.6%之间。早期和高峰期病例头痛/头昏、全身中毒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高(P﹤0.05);低年龄组病例的头昏头痛、全身中毒和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于高年龄组;头昏头痛、全身中毒、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在发热程度高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结论]此次流感疫情中,临床症状以头昏/头痛和卡他症状为主,但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较高;各临床症状发生率高的人群中,该类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温、香烟及其联合作用对大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用高温、香烟及其联合作用处理孕 8~ 11天的大鼠 ,孕 2 0天后按致畸实验方法观察胚胎神经系统的发育 (包括头长、神经管末闭、体位异常和脑部形态异常 )。结果表明头长、神经管未闭、体位异常和脑部形态异常发生率均与高温温度、香烟剂量及香烟持续时间呈正比关系 (P<0 .0 5 ) ;并与损害时间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时段有密切关系 ,孕 9~ 10日大鼠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段 (P<0 .0 1)。研究结果还显示高温与香烟联合作用其胚胎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温或香烟的作用 (P<0 .0 1)。提示高温、香烟及其联合作用明显损害孕 9~ 10日的胚胎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1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FNS治疗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0.0%、76.9%、81.5%、87.1%和82.9%;FNS治疗后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N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高频电磁辐射对作业者脑电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电磁辐射对作业者神经系统的影响及脑电波变化特征。方法选择接触高频电磁辐射者166人为研究对象,无任何职业危害接触的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通过对他们神经系统及脑电图(EEG)的检查,分析不同的频率对高频电磁辐射作业者神经系统症状的影响及脑电波变化的特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电磁辐射接触人员的神经系统症状及心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慢波(θ波和δ波)数量及EEG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α波频率、波幅、百分率、功率及慢波(θ波和δ波)波幅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磁辐射可引起接触者EEG慢波增多,增加EEG异常率,并引发其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0.
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过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遗留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症状,持续至伤后3个月以上仍无明显好转,而神经系统检查却呈阴性者,称之为脑外伤后综合征,亦有称其为脑外伤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脑外伤后神经衰弱或脑外伤后神经官能症者[1]。由于缺乏客观体征,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治疗,加上多元因素的影响,可促使症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妈富隆预防性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50例女性,激素永平刚刚开始下降,FSH、LH轻度上升,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于月经d1开始口服妈富隆,每日1片,连用21d,7d后开始下一周期,3个月1疗程,停3~6个月可进行下一疗程.[结果]用药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时间后延,各个时间段的人数明显减少;5年内有74%(37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而对照组在5年内100%(50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Kuppermen评分明显降低;血E2明显上升,FSH、LH明显下降.[结论]妇女在围绝经期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和由此导致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利用妈富隆的药理作用,在围绝经期用药,有效地预防并减轻围绝经期症状,使该年龄段妇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全、简便、经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暑     
工人在高温岗位长时间作业,受高温和辐射热的作用,造成体内热量蓄积,引起体温调节障碍,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心悸、无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症状,尚能坚持工作时,叫做中暑先兆。如果这些症状越来越重,先是神志不清,而后就昏倒,被迫停止工作,就叫做中暑。 中暑的类型和症状 1.热射病:多在高温、高湿或辐射热大的岗位发生。工人一般出现疲倦、头昏、头痛、心悸、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等症状,体温明显上升,可达40~41℃,脉  相似文献   

13.
空军某部进藏演习急性高原反应特点及症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驻平原某部进藏演习急性高原反应的特点,为制定高原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140名指战员进驻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的群体问卷调查,以症状发生率和人均积分为观察指标。结果:(1)主要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头痛(0.52)、头昏(0.38)、乏力(0.32)、胸闷(0.31)、呼吸困难(0.23)。2800m、4700m主要要状发生率和积分最高是头痛、头昏,3600m最高是失眠和头痛;无一例高原肺、脑水肿发生。(2)症状发生率、积分均以4700m最高,2800m次之,3600m最低。其中症状发生率2800m与4700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2800m、4700m与3600m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P<0.01);积分2800m与4700相比明显升高(P<0.01)。2800m、4700m与3600m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症状发生率、积分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急性高原反应特点和习服装况,加强高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低氧习服锻炼、严格的进藏体检与降低高原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江县1起流感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更好地诊断流感控制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病例基本信息和12种症状一览表,将12种症状归为头痛/头昏症状、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卡他症状和呼吸道症状5大类,用Excel、EpiInf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病例607例,罹患率30.7%;各类症状发生率为70.84%~91.93%。高峰期,头痛头昏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为93.13%(χ^2=7.51,P〈0.05),卡他症状较低,为72.33%(χ^2=6.68,P〈0.05)。各大类症状发生率男性为70%~91%,女性为68%~92%。头痛/头昏症状中,11岁组的发生率为96%,高于16岁组的发生率72.22%(χ^2=4.39,P〈0.05);消化道症状中,11岁组的症状发生率为92%,高于16岁组(χ^2=6.03,P〈0.05)。11岁组的重度头痛/头昏比例为50%,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0.12,P〈0.05),消化道症状为43.48%,高于其他年龄组(χ^2=59.40,P〈0.01)。结论该次疫情,各类症状发生率均在70%以上,高峰期头痛头昏症状发生率较高,卡他症状较低;低年龄组的头痛头昏症状、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高且症状较重,全身中毒症状发生率较高而呼吸道症状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理危机干预对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干预效果,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生事故后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36名现役飞行人员为对象,采用debriefing程序进行团体心理危机干预,辅以稳定化及身心放松等技术。于干预前后及随访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事件影响量表(IES),心理治疗效果评定量表(FEP)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SCL-90结果显示,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与中国军人常模接近;IES结果显示,干预后总分、闯入和回避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P0.01);随访时上述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P0.05,P0.01);FEP结果显示,干预后总分和症状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随访时总分、症状自评、人际关系、适应性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P0.05,P0.01)。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危机反应,保障心理健康水平,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病例脑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低血糖患儿病例资料,分析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发病情况,对导致脑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脑损伤的发生率为54.4%,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低血糖患儿脑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是长时间的低血糖(>12h)、伴有围产期缺氧或感染.长时间低血糖患儿脑损伤发生率及重度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8.2%、58.8%,明显高于短暂性低血糖者(47.7%、5.8%)(χ2=9.41,P<0.05;(χ2=32.06,P<0.01);伴有围产期缺氧或感染的患儿脑损伤发生率(77.8%、70.0%)分别高于无围产期缺氧或感染者(46.1%、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08、6.44,均P<0.05).结论 长时间低血糖、围产期缺氧或感染是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低血糖伴随围产期缺氧或感染会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机体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向觉的自我感知错误.临床上需与假性眩晕(头昏、头晕)鉴别,头昏以头脑不清晰为主要症状,头沉昏,可伴头部疼痛而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受视听影响;头晕以自身摇晃不定为主要症状,运动状态下加重,不伴有视物旋转,可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相似文献   

18.
王瑞粉 《药物与人》2014,(12):282-283
酒精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长期酗酒和饮酒过量有关,可以损伤机体的多种脏器,在神经系统中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的中毒可引起死亡.因此,急救与宣教是护理的重点.酒精中毒的并发症如此之多,甚至危及生命,提醒人们要少饮酒,特别是患有溃疡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肾脏病的最好不要饮酒.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悸、浮肿等症状要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时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昏、乏力、饥饿感、出汗、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昏迷,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较多,近二年曾碰到6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经及时治疗,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7例因1,1,1-三氯乙烷意外泄漏事故引起的短期接触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本组病人主要出现头痛、头昏、四肢无力与麻木、走路不稳呈醉酒样及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流泪等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一名患者接触三氯乙烷12 d后出现ALT、AST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经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为轻度中毒性肝病,另一例有一过性胆红素明显升高,经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