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距骨周围脱位一例王廷昱患者男,11岁。右踝关节扭伤1小时,局部肿痛明显,活动受限。检查:距骨向背侧突起,形成一骨性包块。X线检查:正位片示距骨头自舟状骨的杯口状关节面移位,踝关节对位良好,关节间隙不窄;侧位片示距下关节后部失去完整性,跟骰骨关节间隙增...  相似文献   

2.
CT关节造影检查的价值在于对髌骨后部软骨及骨质伤害提供更多的资料。作者三年来作股髌关节CT关节造影共275例。见到,①外伤后改变:髌骨后软骨伤害及关节改变最多见。CT关节造影均较平片细微可靠。②髌骨分隔:不连接的外侧骨块与髌骨分隔的区分,大多可通过后者与主骨间有很狭窄(小于1mm)的软骨边缘识别;但不一定是正常的变异。作变有4例软骨边缘厚度不同,骨关节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57例镰状细胞贫血的骨关节改变。骨坏死为常见X线征,其次为骨髓炎,而关节炎少见。X线表现:骨坏死多累及干骺端,最常见于股骨上、下干骺端和胫骨上干骺端。广泛骨梗塞见于骨干和干骺端的骨皮质。X线表现为管状骨皮质增厚和硬化以及髓腔内新骨形成、髓腔狭窄和骨膜反应。长骨骨骺骨化中心的缺血坏死表现为斑片状硬化、碎裂、变扁和关节破坏。在髋关节表现为扁平髋。髋臼缺血坏死的表现是髋关节间隙增宽和髓臼  相似文献   

4.
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特点,包括分级、部位和数量、钙化、关节间隙变化及关节面下骨质改变等。结果AS骶髂关节病变的CR正位及斜位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变窄67例,关节面致密硬化22例,囊变15例,关节强直17例,钙化38例;CT显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软骨钙化55例,关节间隙变窄42例,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结构囊变43例,硬化65例,骶髂韧带钙化52例;MRI显示:关节软骨破坏40例,病变区周围水肿57例,骨内脂肪沉积15例。结论对AS骶髂关节的检查,CR为最基本的方法,CT对AS的分级较准确,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2例在出现关节旁肿块后数月至数年才做出明确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均为女性。第1例25岁,1977年初在胸骨上端发现3×3×0.5cm的一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并伴有疼痛。薄层X线断层显示胸骨柄关节面不整及侵蚀。活检结果为骨膜纤维化、软骨增生及局灶性新骨形成。后该肿块两次复发。平片检查发现正常骶髂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软骨下有不规则的反应性骨硬化,关节面有轻度侵蚀。胸锁关节断层亦显示左锁骨近端出现骨硬化。1979年确诊为AS。第2例52岁,1981年出现颈、肩和下背部肌痛数月,X线发现  相似文献   

6.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儿的骶髂关节的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搜集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儿,行骶髂关节CT检查。年龄6~14岁。结果 骶髂关节间隙的CT表现为正常、增宽及宽窄不均,未见变窄及强直征象。骶髂关节面的改变主要为: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变薄、增厚;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骨质缺失和骨硬化。骶骨面的改变明显较髂骨面少。左侧关节改变较右侧重且发病率高。按照国际标准分级,本组病例为0~Ⅲ级。结论 影像学特点最初表现为周围关节炎征象,而无典型中轴关节受累征象。骶髂关节炎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确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3.6岁。结果65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1例(16.9%),Ⅱ级22例(33.8%),Ⅲ级24例(36.9%),Ⅳ级8例(12.3%)。骶髂关节双侧同时受累54例(83.1%),单侧受累11例(16.9%)。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微小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例1:女30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用激素治疗两年,双膝关节疼痛一个月。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双膝关节股骨内髁关节面局限性骨质缺损、硬化、密度不均,于缺损的凹窝内均见大小不等的游离骨块,内髁上部的骨皮质外侧局限性骨膜增生,双侧对称性改变。x线诊断:双侧股骨内髁剥脱性骨软骨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长期血液透析、有骨关节改变的慢性肾衰患者的骨关节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28例,CT检查28例,MRI检查15例,检查部位包括肩、膝、髋、腕及腰椎。结果 28例患者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1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3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5例、关节肿胀3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3例。28例患者在CT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28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0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8例、骨质硬化8例、关节肿胀11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7例。15例患者MRI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2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1例、骨质硬化2例、关节肿胀6例、关节旁软组织钙化4例、关节软骨侵蚀破坏15例、滑膜增厚15例及肌腱韧带损伤9例。结论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关节软骨侵蚀是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特征性表现,X线平片是观察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患者骨关节改变的基本方法,CT和MR是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关节病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为骨和关节的营养性改变,发病率少于5%。好发部位在足的小关节,称糖尿病足,要与糖尿病性坏疸鉴别,后者为血管阻塞多无骨改变。此病也可发生在下肢大关节及脊椎。有些损害可以自愈,残留一些具有特征的X线征象。作者提出下列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 1.第二跖骨头畸形,很象Freiberg病,但发  相似文献   

11.
1股骨头坏死大量应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常见骨病(其他病因如关节内骨折、放射损伤、潜水病、乙醇中毒、地方性骨病,以及骨软骨发育障碍和代谢性骨病等,都可发生骨坏死)。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包括隐痛、钝痛、放射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关节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12.
剥脱性骨软骨炎 (osteochondritisdissecans,OCD)是一种累及关节面的病理状态,主要发生于膝关节。其根本改变是关节软骨及与之相连的软骨下骨片从关节表面分离 [1]。我院MRI检查发现膝关节OCD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 42岁。主诉:左膝疼痛,活动受限 2个月。体检:左膝内外翻试验 ( -),研磨试验 ( - ),过屈、过伸疼痛( +),内侧间隙压痛( +),麦氏征 ( -),抽屈试验 ( -)。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X线表现:侧位片示,从关节面剥离的小骨片,密度较高,边缘锐利(图 1),但未见左侧股骨内髁的骨缺损区。CT平扫表现:左膝股骨内髁下缘有局限性骨…  相似文献   

13.
概述 骨梗死又称骨髓梗死、骨脂肪梗死,指发生于干骺端和骨干的骨性坏死,多发生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呈多发性和对称性改变。通常所指的骨坏死一般为骨骺或关节软骨面下的骨坏死,与外伤、激素等酗酒等因素有关,如:股骨头无菌坏死等,与骨梗死在发病部位、范围有明显区别,骨梗死也可累及骨骺引起关节面骨塌陷。骨梗死临床比较少见。以往主要依据病变进展到慢性期X线平片出现典型的钙化而诊断,对急性期容易漏诊或误诊。目前,影像学诊断骨梗死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平片、CT、MRI、核素扫描等。其中.骨梗死急性期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DR多角度扫描技术在膝关节负重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膝关节负重位下动态DR多角度扫描的105例患者,105例患者均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DR片。由2位副主任医师、1位主治医师、2位主管技师及1位工程师共同阅片,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105例患者的检查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与常规DR片相比,负重位动态DR多角度扫描可获得三维影像,骨性关节面下囊性改变较常规DR片多显示5例,关节间隙变窄多显示32例,骨性关节面改变多显示28例,两者均显示正常14例。29.5%病例的动态DR多角度扫描检出了常规DR未能检出的病灶,57.1%病例的多角度动态DR扫描显示的病损情况较常规DR严重,能更真实地反映关节病情变化,常规DR与负重位多角度动态DR对病变的显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重位动态多角度扫描技术将DR图像由二维扩展到三维,明显提高了病变检出率,能更真实反映关节病损情况,特别是关节骨性关节面与间隙改变及关节面下小囊状病损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研究了11例CT关节造影术(CTA)表现典型的肘部剥脱性骨软骨炎(EDO),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1~41岁。平片和常规关节造影有局限性病理性骨疏松,关节面变薄或关节面碎裂者可疑为EDO。全部患者做了CTA,8例曾做CT平扫。CT诊断标准为关节面不规则缺损,往往并边缘硬化,或有软骨下囊性变等。常规关节造影按标准技术操作,CT扫描为常用方法。结果平片确诊5/11例,疑诊5例。常规关节造影8/11例末提供更多的信息,证实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平片、B超和MR测量了10例的双侧膝、髋关节,即每人测量4个关节(左、右髋及膝关节)并比较了三种影象手段对关节软骨测量的精密度。4例女性为正常志愿者,其余6例患者中有2个髋关节、1个膝关节呈严重退行性变,4个髋关节和4个膝关节呈中度退行性变,其余13个关节正常。年龄24~77岁。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立、卧前后位象,中心线通过关节间隙。髋关节取髓臼顶端与股骨头中心连线处和内、外各10°处三点测量关节间隙的宽度。膝关节测量内、外侧平台中点处关节间隙的宽度。平片对关节间隙的测量反映的是关节软骨的复合宽度。B超只能测量股骨头  相似文献   

17.
孟悛非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2):1297-1298
关节软骨是保证运动关节正常活动的最主要结构之一,关节软骨的完整性是关系到可动关节正常运动的重要因素,但在MRI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前,关节软骨的影像学检查几乎是个盲区。平片只能粗略地判定关节间隙的宽窄,从而间接地推断关节软骨是否变薄或被破坏。关节x线造影和关节造影CT可以观察关节软骨的厚度及是否存在表面的缺损,较之平片有所进步,但是两者均不能对关节软骨的性状和内部的生化改变作出判断,加之影像重叠和当时缺少有效的高分辨三维重组手段,更不易显示1个关节骨端的各部分关节软骨。因此,在MRI应用之前,以影像学的方法研究关节软骨及其病变的论文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生理性退变CT表现,以提高与病理改变间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无明确腰骶部临床症状,且扫描范围包括骶髂关节的37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各种退行性改变征象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发生几率.结果 关节间隙狭窄少见,发生几率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赘均发生在30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30 ~ 39岁组、40~ 4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硬化男性少见,60岁以上发生几率最高,仅为23%;女性关节面硬化发生率高,并呈现两个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29岁70%,60岁以上68%;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男性、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10 ~ 1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骨侵蚀均发生于60岁以上,女性发生几率(5/40,13%)高于男性(3/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间隙狭窄不能单独作为退变征象.女性20~29岁关节面硬化出现高峰可能为妊娠所致.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见于正常骶髂关节.年轻患者出现骨侵蚀应作为病理性改变.男性退变征象单一,以关节周围骨赘形成为主;同龄女性退变程度较男性重,骨赘、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多种退变征象可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9.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较少见 ,现将我院遇见 2例 ,报告如下。例 1 男 ,14岁。自述有血友病史 ,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前来就诊。X线片示 :左膝关节髁间隆凸变尖 ,股骨髁间凹变宽变深 ,骨骺变大呈方形 ,关节面不整 ,关节间隙变窄 ,髌骨内上呈囊状改变。诊断 :左膝关节血友病性骨关节病 (图 1)。例 2 男 ,12岁。有血友病家庭史与例 1为姨表兄弟 ,因膝关节肿痛而就诊。X线片示 :左膝关节面不整 ,骨骺略增大 ,髁间隆凸变尖 ,股骨髁间凹变宽加深 ,呈深碟样 ,骨骺线不规则 ,呈波浪状 ,关节间隙变窄。诊断 :左膝关节血友病性骨关节病 (图 …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软骨下骨局灶性病变与应力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膝关节软骨下假囊肿(osteoarthritis subchondral pseudocyst,OAPC)、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及其他软骨下局灶性MR T2WI高信号(T2WI high signal,T2HS)改变与膝关节软骨下骨应力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下局灶性病变115例,其中OAPC 27例,SONK 31例,OCD 13例,T2HS 44例.分析引起膝关节软骨下骨应力改变的因素.结果 95例(82.6%)患者有半月板撕裂及软骨损伤,并与软骨下骨局限性病灶相对应.20例无半月板撕裂及软骨损伤或有损伤但与软骨下骨病灶不对应的患者中,有18例至少都有前和/或后交叉韧带撕裂,另2例无韧带撕裂,但有明显的膝关节过度使用史.T2HS和OCD患者病程较OAPC和SONK短,T2HS没有骨形态改变,X线平片和CT表现正常.结论 膝关节OAPC、SONK、OCD及T2HS与软骨下骨承受应力改变密切相关,应力增加可能为其共同病因,建议将SONK、OCD命名为"应力性骨坏死",T2HS命名为"应力性骨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