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炜  古建霞 《医学信息》2009,22(8):1585-1587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与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总结近6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孕产妇200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60例,其发生率为3%.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6.67%)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占21.67%)、软产道损伤(占10.00%)和凝血因素(占1.67%).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危险因素所致,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法迅速治疗,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16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2.89%,胎盘因素占14.46%,软产道损伤占11.45%.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有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合理处理异常产程,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产后常见的出血原因及其采取应对的措施,对于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分娩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产程,勿使产程过长,避免疲劳,解除紧张情绪,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减少产后出血最有效的手段,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产科质量,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现将某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55例孕产妇产后出血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经验,使我们在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6.
黄秀香 《医学信息》2010,23(5):1379-138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的126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存在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的例数及平均产后出血量均高于无高危因素者.结论 加强产程观察, 对有高危因素者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产后出血是可以有效防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产后出血产妇162例作为出血组,选择同期非产后出血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引起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是贫血、前置胎盘和多胎。结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重视孕前保健,积极处理第3产程,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韩会娟 《医学信息》2009,22(3):249-2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98例临床资料。结果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术中出血占较高比例。结论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提高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5月50例住院分娩出现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机制异常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危急并发症之一,加强产前宣教,重视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后特别是产后2h的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孕期、产时、产后对孕产妇出血积极进行筛选,预防和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和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分娩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可使产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产后出血发生机制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常见的病因有胎盘因素、巨大儿、产科高危因素等,主要护理措施有开办孕妇学校、提高住院分娩率、心理护理、产前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产后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本文对分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机制、病因、护理措施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在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均居产妇均居死亡原因首位 .本文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056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56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是产后监护的重点,其发生率为4.7%,是妇女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又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预防宫收缩乏力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为此,我院开展了产妇生产过程中舌下含米索前列醇,肌肉注射缩宫素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短时间大量出血可以发生失血性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垂体缺血性坏死,继发腺体功能衰退导致席汉综合征.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做到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6):1094-1096
产后出血作为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备受重视.目前普遍认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分娩后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关闭和血栓形成,导致无法控制出血,继而出现产后出血量过大,甚至休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较多,难以完全防范,因此需重视产后出血的及时发现及有效治疗,控制出血量,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回顾了产后出血的常见风险因素,综述了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住院分娩发生的4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生殖道出血量超过500ml(阴道分娩)。早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h内,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引起死亡占到50%以上[1]。产后出血为危重急症,往往危及生命,因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和有效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自1979年经导管动脉栓塞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以来,此法被认为是治疗妇产科出血疾病中取代手术的首选方法[2,3]。我院于2010年1月收治1例产后出血导致DIC的产妇,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顺利,疗效满意,5d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为预防产后出血,特别是产后大出血,多年来采用麦角新碱或缩宫素来增强子宫收缩、防治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收到良好效果.但麦角新碱或缩宫素必须注射给药,且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为寻找简便、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我们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mg/片),观察其对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产科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它严重地威胁孕产妇的生命。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本文对我院1995年12月~2007年12月抢救的产后出血13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学静  王建红  谭欣 《医学信息》2009,22(6):1011-1012
目的了解分析黔西县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1-2007年黔西县死亡孕产妇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寻找死亡原因。结果2001-2007年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5.85/10万,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诊断准确、转送接诊及时.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