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与《伤寒论》对风邪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邪是六淫中最易侵犯人体、致病最广泛的邪气.风邪的特点在<内经>与<伤寒论>中都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但两书中各自理论的重点不同,对风邪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谢文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1-3
李果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独重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经》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从《内经》所处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不良的社会现状、发达的社会科学及医家对社会的关注四个方面,来分析《内经》形成丰厚社会医学思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5.
6.
7.
《伤寒论》中厥的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伤寒论》各篇有关厥的条文研读、比较、分析,探讨厥亦即手足厥冷这一主证形成的病因、病机,提出致厥的基本病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阳虚致厥、阳郁致厥、血虚致厥,并给出具体方剂.最后进一步总结出各种厥证实际上常是上述几方面综合形成的结果,仅是侧重不同.因此,临证时凡遇见各种厥证,当主要从上述3个方面探讨,辨其轻重缓急,确立治法方药,则厥证可除. 相似文献
8.
《内经》论治失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论述了睡眠的生理与阴阳、营卫、经络皆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它病证的影响或营卫循行失常或脏腑损伤皆可导致失眠,失眠的治疗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运用针刺及药物治疗,同时要注重生活和精神调摄. 相似文献
9.
《脾胃论》"阴火"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火是李东垣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前贤之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的概念,其病机为在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的基础上,出现中焦升降失常,湿浊下流,郁而化热,引动肾间相火,上扰于心导致心火独盛,可认为是源于中焦,起于下焦,系于上焦.阴火理论贯穿于补土学说的理法方药多个方面,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经》病机理论复杂而丰富,《内经》病机理论在形成过程、论述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方法等方面具有人文医学,相互渗透;以证论机,开阖有度;揣度奇恒,以象测机;注重功能,兼顾形质;提纲挈领,偏重原则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囿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3)
弦脉在中医脉诊中不仅出现频率较多,而且常出现在较为复杂难疗的疾病中,因而研究弦脉具有重要的意义。《脾胃论》是中医学中举足轻重的一本名著,本文从《脾胃论》中的弦脉相关病证的病理机制与用药特点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探讨李东垣弦脉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对肝脏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我国就产生了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该书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中医学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黄帝内经》疼痛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谈及疼痛的症状遍及全身,如"头痛、目痛、嗌痛、耳痛、肩痛、心痛、胃脘痛、手臂痛、腹痛、股痛、脚下痛、四肢烧痛、盘骨节痛、肌肉尽痛、髓道酸痛、脉痛"等50余种.<内经>对疼痛的性质、状态及牵扯部位形象的描述有头痛如破、头脑户痛、延及囟顶、真心痛、心痛否满、心与背相应而痛、胃脘当心而痛、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脊痛不能正立等20余种. 相似文献
16.
《内经》络病中的营卫病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各脉生理病理与营卫关系进行了探讨。络脉贯通营卫,为营卫气化的场所络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的生理功能赖营卫气化而实现。营卫气化失常是络病的基本病理环节。治络病者,当明营卫之理。 相似文献
17.
近日研读《内经》,习至《素问·生气通天论》,颇有感悟,故在此狗尾续貂,以补前文一读《黄帝内经》诂林初探[1]不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该条文“阴密乃固”之“密”字, 相似文献
18.
解读《黄帝内经》中有关“女子不月”的生殖生理及病理经文记载及后世医家释义。分析二阳之病发于心脾,健脾和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疏肝解郁以调畅冲任气血; 脱血伤肝月事衰少,补肝肾益精血而滋源续流;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养心阴清心火和血脉而调经的“女子不月”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从因、证、治角度探讨《黄帝内经》对“女子不月”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虚"与"实"是中医学中应用广泛、内涵丰富的一对词语.虚实病机影响着病情的轻重、病变的发展趋势及转归,决定着疾病的虚实性质.<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