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腔内人工血管移植结扎法在主动脉外科的应用杨传瑞综述孙衍庆,董培青审校自Dureau[1]及Ablaza[2]在1978年首次采用腔内血管移植结扎法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来,该法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重建术。其主要优点是缩短手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评价真腔覆膜支架点状植入联合假腔内栓塞技术(spot stenting combined with 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SS-FLEVOR)治疗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期结果 。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采用SS-FLEVOR治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分析病人手术前后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真腔最大径、假腔血栓化及内脏动脉分支支架通畅情况。结果:TEVAR术后远端瘤样扩张病人17例,平均年龄(54.5±14.5)岁,女3例。SS-FLEVOR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1.4±37.9) min。平均随访(24.9±20.7)个月。随访期间内脏动脉分支支架均通畅。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均血栓化10例,胸主动脉假腔血栓化3例,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仍存在部分血流4例。因假腔内血流逐渐减少且瘤体未增大,未予以二次干预。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最大径均较术前增大。术前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转流对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的防止作用。方法 建立在小猪腹腔动脉开口以上阻断腹主动脉1 小时和辅助主动脉转流的模型,观察术后动物出现并发症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研究辅助主动脉转流重建肾上腹主动脉的效果。结果 阻断组1 只小猪于术后死亡,另5 只小猪术后都出现了下肢截瘫。阻断组术后截瘫评分明显低于转流组( P< 0 .01) ,并能观察到明显的脊髓损伤的病理学变化。转流组和主动脉重建组的动物术后没有截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当转流量达到腹主动脉近端原血流量的70% 时主动脉转流能较好地防止腹主动脉阻断1 小时所造成的脊髓损伤。流量为主动脉近端原血流量的70 % 是一个较好的远端主动脉灌注的个体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的细化分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Sun LZ  Liu NN  Chang Q  Zhu JM  Liu YM  Liu ZG  Dong C  Yu CT  Feng W  Ma 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71-1176
目的探讨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病变程度再进行细化分型,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时机、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以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治疗主动脉夹层708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477例:(1)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程度分为3型。A1型(主动脉窦部正常型)212例,行保留主动脉窦部的主动脉替换;A2型(主动脉窦部轻度受累型)72例,行主动脉窦部成形63例、David手术9例;A3型(主动脉窦部重度受累型)19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2)根据主动脉弓部病变分为2型。C型(复杂型)78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象鼻术;S型(单纯型)399例,行部分主动脉弓部替换。Stanford B型夹层231例,(1)根据主动脉扩张的范围分为3型:B1型:降主动脉无扩张或仅有近端扩张,147例,行腔内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03例(B1S型)、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32例、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远端支架象鼻术12例;B2型:全部胸降主动脉扩张,53例,行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主动脉成形32例、全部胸降主动脉替换术21例;B3型:全部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扩张,31例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术。(2)根据左锁骨下动脉和远端主动脉弓部是否受夹层累及分为2型:C型(复杂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或远端的主动脉弓部,44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治疗;S型(单纯型):远端主动脉弓部和左锁骨下动脉未受夹层累及,187例,介入治疗103例、手术治疗84例(常温阻断下手术60例,股动脉-股静脉转流下手术24例)。结果Stanford A型夹层住院病死率为4.6%(22/477),并发症发生率为14.5%(69/477)。Stanford B型夹层:介入治疗组病死率1.9%(2/103),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03),轻度内漏发生率为9.7%(10/103);手术治疗组住院病死率为3.1%(4/128),并发症发生率为18.8%(24/128)。结论细化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对于术前判断手术时机、制定手术方案和初步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 1987~1999年间,我科应用PTA的方法治疗了8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者,扩张前后有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测压以判断疗效。结果 8例PTA均获得成功,除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无1例死亡。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50%。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25~45mmHg,平均为36.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5.0~9.5mmHg,平均为7.3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无再狭窄或阻塞者。结论 应用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证明,白细胞粘附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重症休克微循环灌流量不易恢复的重要原因[1]。并证明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PMNs)粘附性的升高在缺血和再灌注后的血管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s对内皮细胞的粘附由PMNs表面的CD18粘附受体复合物[包括LFA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CD11a/CD1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Mac1(Macrophage1,CD11b/CD…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TEVAR通常只封闭原发破口,而对夹层远端破口采取旷置处理,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旷置远端破口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支架远端瘤样扩张、灌注不良导致内脏缺血及覆膜支架远端新发夹层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TEVAR术后支架覆盖段的胸主动脉重塑效果较好,但对于支架未覆盖的腹主动脉段重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主动脉扩张或形成夹层动脉瘤,需要再次干预。鉴于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不良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急性期、亚急性期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情况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的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腹主动脉最大直径平面的动脉直径和真、假腔变化将患者分为未重塑组和重塑组,分析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入选105例患者,其中未重塑组44例,重塑组6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距发病时间、既往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重塑组与重塑组在中位年龄(62.50岁 vs. 55.00岁)、平均远端破口数量(2.98个 vs. 2.26个)、累及左肾动脉比例(38.64% vs. 19.6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端破口数量是影响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89,95% CI=0.406~0.855,P=0.005)。结论 TEVAR术后部分患者腹主动脉重塑不良,远端破口数量是影响腹主动脉重塑的主要因素。对于远端破口较多者,应密切随访观察患者的主动脉重塑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7例,女8例。年龄2l~85(平均年龄64、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ll例;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伴椎骨破损2例;肾上,下型腹主动脉瘤各为3,23例;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腹主动脉瘤空肠瘘l例;腹主动脉外伤性破裂3例。45例患者中腔内治疗者l8例,25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3例行腹主动脉修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7%(3/45)。随访3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均生存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可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的再次外科治疗结果,探讨相关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28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3~52岁,平均(38.5±8.7)岁。首次手术包括Bentall手术24例,David手术4例。Stanford A型夹层8例,主动脉根部瘤20例。再次手术包括:胸腹主动脉置换术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7例,胸降主动脉置换术6例,全主动脉置换术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2例,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两次手术间隔1 ~12年,平均(6.43 ±3.07)年。结果 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7%),包括脑卒中1例,截瘫1例,单侧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滤治疗1例。3例因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迟接受气管切开术。术后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0~ 118个月,平均(40.8±29.5)个月。住院死亡2例(7.1%),术后1年、5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4.5±1.3)%、(90.6±1.4)%。结论 马方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因远端主动脉病变再次外科治疗临床结果满意。对于患主动脉A型夹层的马方综合征,首次手术即采用积极的主动脉全弓置换及象鼻手术更好。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1例远端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病人。术前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并肺高压而行左侧开胸手术。二次手术在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以补片修补APW。术后经过良好。10.5个月后复查效果优良。现对APW之分型、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深低温保存同种主动脉移植治疗中心型肺癌王吉秋崔向东林乐胜沈毅王培涛刘金刚我院液氮深低温冻贮(-196℃)具有活性的同种主动脉(viableaorticalograft,VAA)基础、动物实验取得良好结果[1~6]。1991年7月~1994年9月,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DeMeyerJM,ThiboP.Thecorrelationamongcavernouspressure,penilerigidityadresistanceindex.JUrol1998,160(1):63~6.[2] ChuangAT;StraussJD;MurphyRA,etal.Sildenafil,atype5CGMPphosphodiesteraseinhibitor,specificallyamplifiesendogenouscGMPdependentrelaxat…  相似文献   

13.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e W  Cao Q  Li S  Zhang W  Ding Z  Qiu Z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551-552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1983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手术治疗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6~34岁(平均174岁)。按Mori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缺损直径10~30cm。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3例经肺动脉切口,2例经主动脉切口,以绦纶毡片修补。结果5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0个月~12年,情况良好。结论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宜采用体外循环下修补,主动脉切口优于肺动脉切口,以补片修补可防止大血管腔狭窄及术后再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腔内技术二期隔绝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体外预开窗技术二期手术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内脏分支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随访评估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股动脉穿刺点血肿,3例肺部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未见脑梗死、心肌梗死、截瘫、脏器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复查主动脉CTA示AD破口隔绝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新发破口及分支支架闭塞等。结论腔内技术可有效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  相似文献   

15.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在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细胞更替,它的异常可导致很多疾病,促进细胞凋亡可使正常细胞过多死亡,同样阻滞细胞凋亡的发生则可能导致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正常和病变再塑形的血管壁中均起重要作用[1~2]。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血管壁再塑形的典型例子,以动脉壁逐渐变弱和渐进性扩张最后破裂为特征[3]。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的广泛断裂和退化、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相对过多、免疫及…  相似文献   

16.
常规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规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李志明税跃平廖斌乳糜胸是中上段食管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4%~2.6%[1]。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206例中上段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常规施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后无1例发生乳糜胸,有效地防止了这...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现状及未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移植手术的最初设想是JackCannon[1]1956年首次提出的。1960年Moore等[2]完成动物实验。1963年Starzl等[3]首先为一先天性胆管闭锁症患儿施行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腔内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血管重塑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的50例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3、6、12个月主动脉各平面段真假腔直径及假腔血栓化情况及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TEVAR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例失访。其余4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TEVAR术后各时间点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均P0.05),而腹主动脉段真腔和假腔变化与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胸主动脉段术后假腔血栓化比率高于腹主动脉。多因素分析显示,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OR=27.45,P0.05)、存在多破口(OR=19.02,P0.05)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后胸主动脉段重塑优于腹主动脉段;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存在多破口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去氨加压素(1-desamine-8-D-anginine Vasopressin,DDAVP)是人工合成垂体加压素的衍生物,可显著增强机体凝血功能[1]。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surgery,FESS)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它具有手术范围广,操作方便,创伤小和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其出血较多,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2,3],因此,控制术中出血,进而实施血液保护成为FESS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研究拟通过比较DDAVP和控制性降压减少FESS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