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防止登革热从国外传人我国,本文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对登革热防制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防制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卫生检疫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革热在世界上已存在了200多年,在中国也有120多年的记载。近年来,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登革热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肆意流行,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保护出入境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从监测区域和监测点、监测内容、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监测实验室建设、检疫控制与服务等方面对登革热的卫生检疫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我国周边地区的疫情十分严重,国内广东、台湾等地也暴发流行过该病。本文从福州港实际出发就船舶、口岸地区如何防制登革热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州郊区登革热媒介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1999年夏秋季福州郊区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白纹伊蚊是当地传播媒介,为迅速控制疫情,在流行区实施以灭蚊为主的防制措施,方法:开展以健康教育,环境治理,清除无用积水和减少媒介滋生环境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使用高效氟 氰菊酯和强力克敌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20mg/m2实行滞留喷洒和空间喷洒灭蚊,灭蚊前,后调查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刺叮率评价效果,结果:灭蚊前白纹伊蚊房屋指数56.5,容器指数54.5,布雷图指数175.5;灭蚊后分别下降为2.4,11.5和4.0,下降率分别为95.8%,78.9%和97.8%,刺叮率从灭蚊前平均42.3只/人工小时下降为零,从10月12日后未再发现新病例,结果:防制制度得当有效,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显著下降,登革热流行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19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国检办[1998]10号文下发了《关于控制登革热等热带传染病传入我国的紧急通知》。根据文件精神和国家局领导的指示,广东卫生检疫局组织了南方五省(区)登革热卫生检疫联防工作。现将开展工作以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昌江县曾于 1980年发生由登革Ⅲ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 ,发病 2万余例。相隔 5年后再次发生登革热流行1 流行概况本次流行是 1985年 10月在海尾镇沙鱼塘村开始的 ,到当年 12月止 ,先后在沙鱼塘和海尾村发生小规模流行 ,南罗乡新港村及叉河水泥厂亦有个别传入性病例 ,共报告 36 3例患者 ,病死 1例。 1986年元旦前后 ,乌烈镇乌烈村受到扩散 ,并于 3~ 4月间出现暴发流行 ,4~ 5月海尾镇疫情复燃 ,6~ 7月昌化镇有零星散发病例 ,8月起昌城乡、昌化镇、乌烈镇和南罗乡等一些村庄先后发生流行 ,到 12月止全县已连续流行 15个月 ,有 5个乡…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媒介。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白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在32℃时,伊蚊吸血后10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其传染期最长可达174天。登革病毒主要在伊蚊唾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因此伊蚊不但是生物性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广东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孳生容器类型及其防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广东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慈生容器类型,进一步做好对登革热病的防制。方法:按系统承机调查法,以抽样流行过登革热的4个地区为调查对象,针对不同慈生容器类型,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处理慈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白纹伊蚊阳性慈生容器除山区外,均以废瓶罐和花卉型积水容器为最普遍。其容器类型分布,城区以花卉型为主,农村以废瓶制度型为主,山区以特殊容器(腌菜缸周围边积水)型炎主,乡镇兼有花卉和废瓶罐  相似文献   

9.
<正>登革热(Dengue fever,DF)系典型的蚊媒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20世纪以来,登革热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DF曾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与白纹伊蚊及其防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蚊子传播的虫媒传染病在我国有4种 ,即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丙类传染病中的淋巴丝虫病。本文仅介绍登革热与白纹伊蚊及其防制。1 登革热1.1 定义与病原体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所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毒有 4型 ,即登革热 1、2、3、4型病毒 ,我国已全部发现。当人体感染其中的一型 ,则产生抗体 ,人体对该型病毒有免疫作用 ,但对其它三型病毒则无保护性免疫作用 ,所以人体感染一型病毒发病后 ,还会再感染其它型病毒并发病。1.2 流行史 我国 1945年在汉口、南昌 ,1978年…  相似文献   

11.
鼠疫是在啮齿动物间流行的传染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历史上鼠疫曾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与灾难,但是,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鼠疫动物病流行规律有了明确认识和有效防制措施。鼠疫虽然有发生的可能,但不会造成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已成为虫媒传染病中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文分析了登革热在历史上与现代的各种流行态势,强调检验检疫机关应提高警惕性,以消灭蚊媒为主,预防登革热在我国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防制鼠疫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类与鼠疫作斗争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于医学科学发展,在防制鼠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世纪以来,疫情平稳下降,人们对预防鼠疫放松了警惕。然而,人们的认识是有片面性的,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自然疫源地日趋活跃,古老疾病鼠疫又在动物间和人间不断发生和流行。1994年印度苏拉特邦的肺鼠疫风暴给人们敲起了警钟。 最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田局长做了关于作好防制传染病工作的报告和卫生部彭玉付部长做了关于防治鼠疫的报告。为切  相似文献   

14.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于1779年被发现,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登革热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建议在国境口岸从法规防制,教育防制,环境防制,生物防制,物理防制等多种角度对媒介蚊虫实施综合防制,以防止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由一名泰国务工感染登革热归国而引起逍林镇破山、振兴、桥一、逍路沿4个村局部地区爆发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离确认,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在病人血清和疫区的白纹伊蚊中分离出登革热Ⅰ型病毒.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及卫生系统人员的艰辛努力,通过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疫情迅速被扑灭.登革热是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经历史资料考证,本市历史上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17日,宁海县第一医院报告1例登革热疑似病例,接到报告后,我们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相关防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慈溪市逍林镇发生了由输入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疫情,共发现83例患者,由于各项控制措施到位,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2005年我们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蚊媒监测,未再发生登革热病例。1防制措施1.1重视消杀队伍建设逍林镇共10个行政村,镇政府建立了由24人组成的镇专业消杀队,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鼠疫防制行动受到一种认识的支配。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且受到实践的检验。二战以后卫生检疫对鼠疫防制认识“认识鼠疫疫势已大幅度下降”。有的认为鼠疫已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但是,1994年印度的肺鼠疫暴发,警觉了人们的认识;今天,全球鼠疫日趋活跃,鼠间鼠疫和人间鼠疫不断发生,因此,启迪我们提高认识,对加强鼠疫防制工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古老传染性疾病呈现复燃趋势,生物恐怖危机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隐患,病媒生物困扰群众健康生活等成为热点问题,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对消毒与病媒防治工作者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需要我们认真地去面对。不论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疫源地与灾区卫生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还是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过程中,消杀灭处理作为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控制传染病发生、蔓延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在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防蚊灭蚊控制传播媒介是主要预防措施。但是灭蚊药水大量使用污染环境,从长远来看不是根本性预防措施。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手段降低蚊媒密度可获得极好的防制登革热媒介的效果〔1〕。慈溪市2004年以前无登革热疫情,2004年10月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共发病83例,其中中小学生发病10例(占12·05%)。为了避免疫情的再次发生,针对小学生这一危险人群,通过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KAP)、行为形成率(BIP),人人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