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云南省某县村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选择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较高的10个村,以15~49岁村民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资料.结果 共调查448人,其中246人听说过AIDS,占54.9%.在听说过的人中,96.3%认为AIDS是可怕的疾病,72.8%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79.9%~88.2%.40.8%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35.9%回答避孕套既可避孕又可预防HIV.仅8.9%使用过避孕套,其中82.4%使用的目的是避孕而非防病.不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原因是采用其它避孕措施及未想过和不知道使用.如果提供避孕套,仅24.9%的人愿意使用.结论 村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比较低,应尽快加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推广避孕套工作,以预防艾滋病从注射毒品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某县村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底资料。方法 选择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较高的10个村,以15~49岁村民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资料。结果 共调查448人,其中246个听说过AIDS,占54.9%。在听说过的人中,96.3%认为AIDS是可怕的疾病,72.8%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79.9%~88.2%。40.8  相似文献   

3.
刘怀玉  韩勤 《地方病通报》2015,(2):34-35,65
目的了解新疆奇台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监测点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态度正确率68.2%,采取干预行为方式正确率61.4%;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相关变量与其人口属性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文化程度越高,认知率越高;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流动人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采取预防艾滋病感染的干预行为重视不够。结论汉族较少数民族从事知识层次较高行业人群,预防艾滋病感染采取的行为更主动,已婚人群比未婚、离婚人群对艾滋病的态度更为积极,更愿意了解、关注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促进形成健康认知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在建高速公路筑路工人进行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艾滋病相关知识融入各种游戏中,组成一套互动式的健康干预工具包,使用该工具包对筑路工人开展干预活动,调查分析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筑路工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0.0%提高到干预后的75.2%(P<0.05),总体正性态度率由干预前的51.5%提高到干预后的64.7%(P<0.05)。结论应用艾滋病防治干预包对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干预,可提高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正性态度。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青岛市在押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岛市两所监狱新人狱的862名服刑人员,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讲解及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结果在押人员入狱前有婚外(非配偶)性行为的占52.9%,吸毒的占13.1%,入狱后有同性性行为的占3.2%。通过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在押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有显著的改变。结论在押人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人群,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可减少狱中和刑满释放后的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唐山市劳教所新收教的劳教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以及干预前后劳教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为今后对该人群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行为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新入监的914名劳教人员进行了HIV检测,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的基线调查,艾滋病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干预,6个月后再进行1次相同内容的干预调查。结果914名劳教人员中,共检出HIV阳性者5例,阳性检出率为0.55%。该人群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加强劳教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干预措施,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危险行为,为降低该人群艾滋病的传播风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探索入户访问健康教育方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疟疾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红 河州2个县,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采取以定量调查为主, 定性访谈为辅的评估方法, 分别在健康教 育干预前、 后对项目区村民进行疟疾防治相关知识、 态度、 行为的调查, 比较评价干预前、 后的变化及效果。结果 结果 健康 教育干预后, 村民中知道疟疾症状、 传播途径、 预防知识和就医行为的比例为99.3%、98.9%、 79.9%和99.3%,均高于干预 前的39.2%、 8.2%、 47.0%和49.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结论 项目地区开展入户访问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后, 目标人群的疟疾相关知识、 态度和行为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嫖客艾滋病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嫖客对艾滋病的认知,评价艾滋病的感染风险.方法对深圳市1998年7月~1999年3月收容的165名嫖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3.3%的嫖客听说过艾滋病,43.6%的人认为艾滋病也是一种性病.(2)半数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3的人认识到艾滋病和性病、妓女的密切关系.(3)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早期症状认识率很低(15.2%和7.3%),(4)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识不足,仅3人认为自己有较高的感染风险.(5)78%的人愿意从电视上获得艾滋病的有关知识,18.8%的人愿意从医生那里得到权威的介绍.结论该市嫖客艾滋病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对自己的感染风险认识不足,有必要加强这类高危险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阳泉市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国营阳泉煤矿集团二、三、五矿及地方燕龛煤矿单身矿工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方面资料。结果 共调查557人,有8.62%的人曾出现过疑似性病症状,不就诊的占64.6%;首次性生活对象非配偶的达23.9%,安全套使用率仅为10.8%;过去3个月中有20.52%的人发生过婚外性生活,仅有0~36.4%的矿工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7.3%~46.2%的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最近一次非婚性生活只有9.4%~25%的人全程使用了安全套;33.5%的矿工不知道安全套从哪里可以得到。88.3%的煤矿工人听说过艾滋病,有44.5%的人认为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传染病;对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18.5%~72.5%,有22.1%~47.8%的矿工根本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结论煤矿工人对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低,防范意识差,应尽快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几种常见艾滋病(AIDS)宣传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8个建筑工地共560名外来务工人员,分成4个组,1个组为对照组,3个组为干预组。干预组分别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式(A组)、互动方式(B组)和老乡带教方式(C组)进行干预,比较各干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3个干预组艾滋病一般知识、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改善,传播途径相关知识中,除共用注射器和母婴传播仅干预C组有显著改善外,其他传播途径3个干预组均有显著改善,相关知识干预总体效果C组>B组>A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3个干预组的总体干预效果不明显,仅共用剃须刀在C组、愿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在B组和C组有显著改善,干预效果C组要好于B组和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流动人口艾滋病宣教干预,老乡带教方式的效果要优于互动方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态度行为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卖淫妇女AIDS危险行为监测的试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卖淫妇女艾滋病(AIDS)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性行为变化情况,为制定和评估AIDS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统一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连续2年在相同的2个城市,对娱乐场所内的卖淫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1年分别调查了411、385名卖淫妇女,卖淫妇女对AIDS传播途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安全套预防AIDS、经性传播的态度和信念有明显转变;在个人求医态度方面,自己购药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由2000年的20.2%下降到2001年9.9%;最近1次与固定性伙伴安全套的使用率由2000年的41.1%提高到2001年的49.6%,但与非固定性伙伴和最近3次与固定、非固定性伙伴的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卖淫妇女在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3-7月,在济南市区内选取4个建筑工地,对建筑工人及当地居民(对照组)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建筑工人1 584人,平均年龄为(35.1±8.7)岁,男性占95.3%。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低于当地居民(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文化程度、工资月收入、居住情况及婚姻状况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且多数不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持友善态度。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已婚,与配偶经常(>50%)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9.8%,偶尔使用(<50%)或从不用的占80.2%。与性伴发生性行为,经常使用与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23.6%。结论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存在一定歧视现象,且危险行为发生比例较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在建高速公路沿线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建高速公路周边的120名女性性服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银行提供、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译调整的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系列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高速公路沿线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9.4%提高到干预后的78.2%(P<0.05);愿意照顾患艾滋病家人的比例,由56.0%提高到干预后的83.8%(P<0.05)。在商业性行为中,最近一个月与所有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总是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35.2%提高到干预后的61.6%(P<0.05)。结论采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正性态度和安全套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5.
A study evaluated a training-of-trainers strategy to update HIV/AIDS knowledge and improv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the public.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mong health workers and villagers. An initial workshop was given to 55 staff from several health institutions. Trainees were provided limited funds to conduct secondary workshops at local levels. They were requested to diffuse knowledge to patients during routine health visits. A follow-up survey was conducted 18 months later in counties in which workshops were not held.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were compared both at the baseline and follow-up surveys, 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Nearly 95% (94.8%, or 13,782) of health workers in Fuyang Prefecture were trained secondarily at local levels. Knowled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ntervention (88.5-99.8%) compared with nonintervention (37.4-53.7%) counties,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2.2-66.6%), respectively (p < .01).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HIV/AID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intervention counties. Condom use during last sexual intercourse increased from 11.0% to 33.5% in health workers (p < .01) and from 8.7% to 18.5% among villagers (p <.01). The strategy wascost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nd promoting condom use.  相似文献   

16.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个人性行为。方法 对某地五个县(市)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匿名调查表收集有关个人背景、艾滋病知识、态度和个人性行为资料。计算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各项艾滋病知识正确率和不同态度的分布情况及危险性行为。结果 共调查296名医务人员。三条传播途径知识为44.44%~97.24%,非传播途径知识为62.28%~86.85%,两条预防方法知识为59.3%~63.76%,非预防方法知识为68.51%~85.07%。24.41%的人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65.52%的人认为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查有助于预防艾滋病传播。认为应该公开感染者身份和允许感染者继续工作的人分别占33.79%和42.76%。多数知识和态度问题县、乡两级间无明显差别。未婚者与至少2个人发生过性行为者占14.29%,已婚者过去6个月发生婚外性行为者为3.88%。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比较低,要加强艾滋病预防专项培训工作,特别是“普遍性防护原则”的培训及具体实施,以减少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行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彝汉双语血防健康教育模式在彝族聚居村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西昌市纯彝族聚居血吸虫病流行村——大箐乡白庙村作为试点,于2012-2015年实施彝汉双语血防健康教育模式,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试点区村民和学生干预前后的血防知识知晓和血防正确行为形成情况。结果经过3年的彝汉双语血防健康教育干预,白庙村村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从2012年的45.79%和51.12%提高至2015年的97.80%和98.78%,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从2012年的64.16%和60.83%提高至2015年的100%和98.89%,各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彝汉双语血防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彝区群众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可在其他彝汉杂居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女性服刑人员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837名女性服刑人员并进行分析。结果94%的女性服刑人员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19.8%~87.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11.6%~87.6%,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23.4%~48.6%;对预防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36.7%~57.5%。46.6%~55.7%的女性服刑人员对艾滋病表现为恐惧心理;26.6%~90.0%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怀有偏见。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影响对艾滋病或艾滋病病人态度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结论女性服刑人员对艾滋病知识表现为广泛知晓但缺乏深入了解,并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不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