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为了预防交叉感染,要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1].医院使用的止血带均是乳胶软管,且浸泡消毒容器较为简易,止血带的浸泡消毒及晾干需要分多步进行,难以形成严格、规范的操作;同时,护理操作人员在使用中触及到消毒液,伤及皮肤;且有效的消毒液浓度得不到控制,影响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
螺纹管是应用呼吸机、麻醉机时使用的呼吸回路,其消毒方法有药物浸泡消毒、气体熏蒸消毒(甲醛或环氧乙烷)、高压蒸气消毒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消毒。因设备和条件限制,临床上多采用简单易行,效果肯定的药物浸泡消毒法,以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为主。2003年3月,我科自行研制了壁挂式呼吸螺纹管药物浸泡消毒箱,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波 《护理研究》2011,25(1):32
浸泡消毒法是临床常用的消毒方法,要求被消毒物品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但有些物品材质密度低,如止血带、氧气湿化瓶、雾化管道等易浮于液面,护士不得不将其按入水中,费时费力。经摸索找到一种避免浸泡物悬浮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雷正荣  全厚菊 《现代护理》2005,11(20):1710-1710
在临床上,浸泡消毒法常被用于物品使用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消毒效果经常受到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材料所限制,如输氧管道、止血带、湿化瓶等物品易浮于消毒液表面导致难以彻底消毒.我们使用一种“压板”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邓爱仙 《天津护理》2009,17(3):171-171
止血带使用后须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捞起晾干备用。为免去用手直接接触消毒液捞止舡带或戴一次性手套捞止血带带来的麻烦和浪费,我们利用竹筷子夹取代替手捞取止血带。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使用过的一次性50mL注射器外壳1个浸泡消毒后凉干,1双一次性竹筷、1条宽透明胶带。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9年5月实行集中供应,全院止血带由我科集中收回消毒处理后向全院供应,我们采用戊二醛消毒柜消毒止血带,之前先用常规消毒液(含氯消毒液250 mg/L)浸泡30 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止血带内外水分,放入戊二醛消毒柜.  相似文献   

7.
曹冬莉  李芳 《护理研究》2010,24(7):1707-1707
我院于2009年5月实行集中供应,全院止血带由我科集中收回消毒处理后向全院供应,我们采用戊二醛消毒柜消毒止血带,之前先用常规消毒液(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止血带内外水分,放入戊二醛消毒柜。由于戊二醛消毒柜禁止将含有水分的物品放入,使用常规方法很难将止血带上的水分在短时间内沥干。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将止血带沥干,保证及时供应,我们将晾晒筐加以改进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病房消毒浸泡桶的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消毒浸泡桶管理情况调查表>,抽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7个护理单元的57个消毒浸泡桶的管理状况.结果 57个护理单元的消毒桶都有专人管理并建有消毒液监测登记本;抽查的57个消毒桶中,消毒液浓度符合标准50个;消毒物品完伞浸没44个;消毒桶及时加盖56个;标识整沽规范56个.结论 消毒浸泡桶的管理情况总体较好,但在消毒液浓度、物品完全浸没等方而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中为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静脉输液或静脉采集血液完毕,快速手消毒液体揉搓2min。压脉带(止血带)是护士为病人作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治疗必不可少的医疗用品之一。临床消毒一般是护士每天做完治疗将压脉带统一收回,用含有效氯500mg/L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简称浸泡法)。在静脉输液或采血后用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或万福金安消毒液等消毒手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利用洁芙柔手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酶自动清洗机清洗止血带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过污染的止血带600条,随机分为两组各300条,分别给予传统清洗消毒法(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与采用多酶清洗机自动清洗法。比较两组止血带清洗后消毒洁净度和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清洗消毒后止血带洁净度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9.67%和0.00%;对照组清洗消毒后止血带洁净度和细菌培养率分别为84.33%和28.67%,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酶清洗机清洗消毒止血带,清洗消毒效果好,质量保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解决医用管道浸泡消毒时,管腔内不易充满消毒液,影响消毒效果的问题.方法 选择周末集中消毒的医用管道60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医用管道消毒容器进行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医用管道盘曲在大塑料桶内消毒.两组均在消毒前、消毒后1h进行细菌采样.结果 消毒后细菌采样合格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6.67,P<0.01).观察组平均仅需6.5 min即能将30支医用管道灌满消毒液,较对照组节约38.9 min.消毒完毕冲洗管腔时,观察组平均需8.6 min即能冲洗干净,较对照组节约21.6min.结论 应用自制医用管道消毒容器,浸泡消毒医用管道的效果优于传统法,具有消毒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所需成本低,无护士职业暴露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冲洗法采样和细菌定量检验方法,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对胃肠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在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将1条胃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7.14%;将2条胃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4.38%。将1条肠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将2条肠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66.67%。结论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胃肠镜,最好每次浸泡消毒1条胃镜或肠镜,能够确保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毒橡皮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40只橡皮碗分成A组和B组,A组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法,B组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法。采用目视检查法和细菌菌落检测法比较两组的清洁度和第1~7d的保存效果。结果 B组清洁度明显优于A组;A组第2~7d的菌落总数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消毒橡皮碗均符合规范。含氯消毒液浸泡法效果不易控制,且有挥发和残留的影响。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橡皮碗全程电脑自动化规范操作,更加方便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张宏英  董月清 《全科护理》2014,12(7):585-585
正长期以来,临床使用的止血带,使用后在科室内由护士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由于大多数科室没有清洗消毒间,护士在治疗室内进行清洗、消毒,自然晾干。存在消毒液更换不及时,浓度不达标,浸泡消毒时间不准确,止血带数量不足,污染环境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院自2012年8月开始将止血带回收到供应室集中管理,运行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方法1.1制订止血带归口管理方案召开护士长会议,针对方案进行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取得护士长及供应室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别使用高浓度次氯酸钠与过氧乙酸消毒、每日夜间无消毒液浸泡,与低浓度次氯酸钠与过氧乙酸夜间浸泡消毒,2种不同消毒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夜间低浓度消毒液浸泡法用于中央透析液供应系统(central dialysis fluid delivery system,CDDS)消毒的优势.方法 2017年11月~2...  相似文献   

16.
宋敏  胡珊珊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9):776-777,780
目的观察酸性消毒剂和碱性消毒剂对污染有血迹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效果。方法通过目测法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两种消毒剂浸泡消毒不同时间的效果进行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用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液浸泡手术刀片10 min即出现氧化腐蚀作用,30 min出现较明显腐蚀作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在碱性条件下浸泡手术刀片24 h亦未出现氧化腐蚀作用。两种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手术器械后放置48 h,取样液检测仍无菌生长。结论酸性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腐蚀作用明显,而碱性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24 h也不产生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浸泡消毒桶在医疗器械浸泡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定量培养法,对某新型浸泡消毒桶用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该浸泡消毒桶浸泡消毒的呼吸皮囊、呼吸机管道、湿化瓶和引流瓶4种器械表面细菌总数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浸泡消毒方法组(P<0.05),但上述4种器械表面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新型浸泡消毒桶用于复用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可明显提高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式医疗设备、器械应用于临床,对消毒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临床有大部分精密器械需浸泡消毒,由于其结构、形状各异,因此占用了较大空间,浪费了较多消毒液,这种大型消毒容器不易移动,不便携带,金属容器壁还易损伤器械。为此,护理人员于2002年研制了一种手术器械浸泡消毒装置,经临床使用3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临床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常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在对浸泡注射器消毒液的浓度化学监测中,常发现配制后不久的消毒液浓度下降,观察发现是由于注射器残留的药物直接影响含氯消毒剂浓度。为了减少残留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保证消毒效果,试验观察了30种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广谱消毒剂浸泡硅橡胶印模材料的消毒效果,及对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直径30mm的圆形阴性金属模具制取印模试件,分别在质量分数为2%戊二醛溶液、0.02%二氧化氯、5.25%次氯酸钠消毒液中浸泡10,20min,用JXD-250B型数显读数显微镜测量浸泡前和浸泡后L1、L2的长度,并取样做细菌培养。结果浸泡时间足够时,三种消毒剂均可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浸泡消毒前后两种硅橡胶的形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金属模具相比两种硅橡胶均发生一定的膨胀形变,但与浸泡消毒前尺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美国牙科协会0.5%形变率标准;次氯酸钠组形变率较其他两组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泡消毒可以作为硅橡胶印模有效的消毒方法,在达到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浸泡时间以消除对印模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