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在舒降之、普罗布考和开搏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4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舒降之组、普罗布考组和开搏通组。于药物治疗前后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回声强度(AII-L)、内中膜回声强度(AII-I)、外膜回声强度(AII-A)、斑块回声强度(AII-P)和内中膜或斑块校正回声强度(AIIc)。结果股动脉内中膜AIIc显著高于颈动脉的测值(P<0.01),AIIc与动脉IMT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43,P<0.001),与动脉β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5,P<0.001)。脂质型斑块、纤维型斑块、钙化型斑块AIIc依次显著增高(P<0.05)。与入选时比较,1年后各部位动脉内中膜AIIc有增高的趋势。普罗布考组内中膜AIIc增大略高于其他组,但AIIc变化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普罗布考组脂质型斑块AIIc较治疗前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舒降之组和开搏通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超声技术测量的内中膜校正回声强度可用于评价斑块的组织特性,普罗布考可显著增加脂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密度。  相似文献   

2.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在舒降之、普罗布考、开搏通和祛瘀消斑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 60只兔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自然消退组、舒降之组、普罗布考组、开搏通组和祛瘀消斑胶囊组。于实验开始、12周末、2 4周末测量腹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管腔回声强度 (AII L)、内中膜回声强度 (AII I)、外膜回声强度 (AII A)和内中膜校正回声强度 (AIIc)。对比超声测量的内中膜AIIc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AII L受探头频率改变影响较大 ,AII I和AII A则相对稳定。与体内以中频检测的各部位回声强度相比 ,AII L在水槽内的测值显著低于体内测值 (P <0 .0 1) ,AII I及AII A则不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和自然消退组AIIc较各服药组为低 ,但服药组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消退治疗后AIIc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依次为普罗布考组 >舒降之组 >祛瘀消斑胶囊组或开搏通组 ,AIIc的增高伴随胶原组织成分的增加。结论 高频超声技术测量的AIIc可用于评价斑块的组织特性 ,舒降之、普罗布考、开搏通和祛瘀消斑胶囊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声学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表高频超声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体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消长改变的可靠性。方法 将 60只兔分为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自然消退组、舒降之组、普罗布考组、开搏通组、中药组。于实验开始、12周末、2 4周末测量腹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动脉内径 (D)、血流速度 (V )和内中膜校正的声学密度值 (AIIc % )。对比超声测量的IMT与病理测值。结果 病理测量的IMT与超声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服药组IMT均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 (P <0 .0 5 ) ,服药后IMT厚度依次为舒降之组 <普罗布考组 <中药组 <开搏通组 <自然消退组。消退治疗后AIIc %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依次为普罗布考组 >舒降之组 >中药组或开搏通组。结论 体表高频超声技术可准确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并可作为随访动脉粥样硬化消长改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血流剪切率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9只兔子通过动脉内膜损伤术加高脂饮食来形成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然后测定高脂饮食前、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内中膜厚度(IMT)及其校正的声学密度值(AIIc%)、收缩期峰值流速(Vs)、收缩期狭窄处内径(Ds)等指标,并计算血流剪切率(SRs)。结果:IMT逐渐增厚;术后SRs经历一个先低后高再低过程,术后各时间点SRs值与高脂饮食前比有差异(P<0.05)。结论:IMT、AIIc%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高度相关;早期血流剪切力减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后期增大则可引起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兔高脂喂养不同阶段腹主动脉结构和弹性变化规律。方法把24只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喂养4周组(B组)、8周组(C组)、12周组(D组),分别于高脂喂养4、8、12周末超声检测兔腹主动脉血管结构及弹性,各参数测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超声检测和采静脉血后,将各组兔处死,取兔腹主动脉行病理学分析。结果B、C、D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组腹主动脉弹性参数测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常规超声扫查显示,A、B、C组兔腹主动脉内膜光滑,内中膜厚度正常、均匀,未见斑块回声;D组兔腹主动脉内膜不光滑、毛糙、回声增强,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局部可见呈偏心状小斑块。光镜下观察:A、B组兔腹主动脉内皮细胞连续完整,内弹力膜连续,无分层,无断裂;C组兔腹主动脉内膜及内皮细胞增生,可见多层泡沫细胞突入管腔,内弹力膜可见部分中断;D组兔腹主动脉内皮细胞不连续性缺失,内弹力膜中断,平滑肌细胞向内膜增生,可见斑块突向管腔。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光镜下仅出现泡沫细胞时,血管硬度已出现异常,粥样斑块出现时血管硬度进行性增高,提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硬度参数比形态学指标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美托洛尔对兔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 30只兔球囊拉伤后喂饲高脂饲料12周。1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各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12周。分别于实验前、12周末和24周末,应用超声技术检测腹主动脉。2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12周末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增厚(P〈0.01),血流峰值速度(Vp)显著增快(P〈0.01);24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和美托洛尔组IMT显著减小(P〈0.05),声学密度值AIIc%显著增大(P〈0.05),美托洛尔组Vp显著减慢(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和美托洛尔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自然消退及祛瘀消斑胶囊消退AS的作用。方法12周末16只AS造型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于实验开始、12周末和24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超声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结果造型后血脂显著升高,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增厚(P均<0.01)。24周末两组兔血脂均显著降低,与自然消退组比较,中药组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5),IMT显著减小[(0.472±0.059)mmvs(0.617±0.125)mm,P<0.01],AIIc%较造型后显著增大(80.35±8.41vs69.61±8.40,P<0.01)。两组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具有消退和稳定实验兔AS的作用,高频超声技术可作为定性和定量随访AS动态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兔模型腹主动脉病变进展的动态过程,评价超声检测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24只国产纯种大耳白兔随机分成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基础颗粒饲料喂养;2、3、4组分别为高脂饲料喂养4、8、12周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分别测定兔血脂浓度,彩超测量腹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径(D)、IMT/D比值.将超声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作对比分析.血流频谱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模型组家兔腹主动脉IMT明显增厚(P<0.01),并逐渐发展为动脉硬化斑块.病变早期血管内径代偿性扩张,而后逐渐狭窄.IMT/D比值呈逐渐增高趋势.PI、RI值显著增高(P<0.01),V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超可准确评价AS病变,其中IMT、D、IMT/D比值以及PI、RI为超声检测AS可靠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变化,探讨其评价动脉硬化弹性变化的病理基础及应用价值.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C组为实验组,分别高脂喂养8周、12周.A、B两组于喂养8周,A、C两组于喂养12周时应用ET技术检测兔腹主动脉弹性参数(Ep)、僵硬化系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增大指数(AI)、顺应性(AC)等参数,同时对比观察腹主动脉二维超声及病理变化.结果 各组二维超声均未见明显腹主动脉管壁增厚及斑块形成.ET检测指标显示:C组Ep、β、PWVβ较A、B组高,AC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I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B组腹主动脉内膜泡沫细胞形成,动脉弹力层及平滑肌层未见明显破坏.C组腹主动脉内膜大量胆固醇结晶形成,动脉弹力层及平滑肌层破坏断裂.结论 ET技术可早于二维超声发现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弹性改变.当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其管壁弹力层、平滑肌层破坏时,ET即能检测到相关参数变化,因此弹力层、平滑肌层损伤可能是动脉弹性改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兔斑块易损性的血管内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评价易损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方法30只实验兔给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将实验兔随机分为A、B两组,在A组腹主动脉斑块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给予所有兔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触发,14周末进行体表超声、血管内超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斑块破裂率较B组显著增高(P〈0.05)。IVUS示斑块破裂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管腔面积狭窄百分率(LAS%)及偏心指数(EI)显著大于未破裂组(P〈0.01~0.05);斑块破裂组的内一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Vp)显著大于未破裂组,而平均回声强度的校正值(AIIc%)显著低于未破裂组(P均〈0.05)。结论应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可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IVUS能够准确识别易损斑块,为临床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并预测斑块破裂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成像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超声特征.方法 8周龄和16周龄雄性ApoE-/-小鼠各8只为实验组,同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各8只为对照组.使用UBM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形态结构,并于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测量内-中膜厚度(IMT).检查后处死小鼠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poE-/-小鼠的主动脉根部IMT较同周龄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周龄ApoE-/-小鼠较8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IMT增厚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病理检查显示6只16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小弯侧及无名动脉可见局部管壁增厚,有散在白色脂纹形成.结论 UBM成像可无创观察活体ApoE-/-小鼠升主动脉早期AS的病变特征,能有效监测ApoE-/-小鼠AS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大鼠腹主动脉硬化管壁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大鼠腹主动脉硬化不同时期管壁运动特征.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24只,基础喂养1周后开始高脂喂养.分别于高脂喂养前、高脂喂养第8、12周末测量大鼠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期血管内径(Ds),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应用VVI技术检测动脉管壁的最大峰值运动速度(V_(max))、最大应变(S_(max))及最大应变率 (SR_(max)).结果 高脂喂养8周末腹主动脉内膜欠光滑或不光滑,光镜下见少量泡沫细胞,S_(max)、SR_(max)与高脂喂养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高脂喂养12周末IMT增厚,部分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IMT、Ds、Vs、RI、PI与高脂喂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_(max)、S_(max)、SR_(max)与高脂喂养前、高脂喂养8周末比较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 VVI技术可定量评价大鼠动脉硬化不同时期血管壁弹性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频血管超声检测技术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指标。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7只,随机分为两组:5只正常喂养为对照组,12只高脂饮食喂养制成AS模型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喂养1、4、8及17周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后壁内一中膜厚度(1MT)及髂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AS模型组高脂饮食第1周后EDD首先出现减低,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EDD持续加重,并贯穿于病变的始终。4周后,峰值流速增高(P〈0.05),8周后,1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17周后,AS模型组腹主动脉内径略增宽,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喂养不同时问,EDD、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及1MT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EDD、腹主动脉峰值流速及1MT均可作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31例双支以上病变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腹主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分析并比较三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于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组及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与腹主动脉IMT变化及斑块发生率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检查腹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成像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以8周及16周龄雄性ApoE-/-小鼠各8只为实验组,8周及1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用UBM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形态结构,并于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测量内-中膜厚度(IMT),与相对应血管节段的病理组织学测值进行对比。结果 ApoE-/-小鼠的主动脉根部IMT较同周龄对照组增厚(P<0.01);16周龄ApoE-/-小鼠较8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IMT增厚更为明显(P<0.01)。采用UBM所测IMT与病理测值呈高度正相关(r=0.81,P<0.0001)。结论采用UBM成像可准确测量小鼠主动脉IMT,观测ApoE-/-小鼠升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膜中层厚度(IMT)、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动脉粥样硬化组78例,健康对照组70例。高分辨超声测定IM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和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Ox-LDL水平升高,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降低(P0.01),IMT显著增厚(P0.01)。结论 IMT、Ox-LDL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检测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指标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