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对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而进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30例(82.3%)患者接受术前营养支持,其中行全胃肠外营养60例,完全肠内营养28例,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42例。分析术前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指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接受术前营养支持的130例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但体质量指数和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均P〉O.05)。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相比,术前行营养支持者肠造口率明显降低[31.5%(41/130)比53.6%(15/28),P=O.027]。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3.8%(18/130)比32.1%(9/28),P=O.019],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4.10±7.3)d比(18.8±15.8)d,P=-O.013]。在接受术前营养支持的130例患者中,能耐受或部分耐受肠内营养者,其肠造口率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0/70)和7.1%(5/70)。术后住院时间为(15.5±9.6)d,明显优于全胃肠外营养者[48.3%(29/60),P=O.020;21.7%(13/60),P=O.017;(21.7±19.0)d,P=O.025]。结论术前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肠炎合并梗阻的手术治疗患者的肠造口率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如果可以耐受,应尽量选择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及对照组52例,EN组病例均于入院当天起每天供给患者能全力2000~2500ml。对照组选择进食不含脂肪的流质(清水和米汤)、含有低脂肪的流质(鲜奶和肉汤)或半流质饮食。观察临床效果,并且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指标。结果①EN组饮食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②EN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对照组没有差别;③EN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强于对照组;④EN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N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并且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 N  Zhu WM  Ren JA  Li YX  Zhao YZ  Jiang ZW  Li YS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3-26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肠瘘、肠狭窄、肠出血、严重结肠直肠炎及肠穿孔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7例平均施行(2·8±2·1)次手术。26例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肠吻合术;14例行病变肠段切除、近端肠造口术,其中6例为永久性肠造口,8例二期手术肠造口还纳;7例行病变肠段旷置术。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47例(96%)临床治愈,死亡2例。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出现外科并发症需及时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及腹腔情况选择正确术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吻合口解剖部位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肠炎     
石忠凯  王宇 《普外临床》1992,7(5):272-274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以及腹膜后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后期可表现为肠壁的纤维化.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来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肠炎,这对腹部肿瘤的放疗剂量有着重要的限制性影响.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灌肠、营养支持、镜下止血、抗感染甚至手术等途径为治疗手段,但总体疗效欠佳;而中医药在治疗放射性...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肠炎多为盆腔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接受放疗后引起的小肠、结直肠放射性损伤.前瞻性研究显示,90%~95%的患者在盆腔放疗期间出现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2度或2度以上的肠炎症状,这些急性症状多数是可自愈的,但仍有相当部分病变将继续发展,持续3个月以上,则演变为慢性放射性肠炎(chronic radiation enteritis,CRE).  相似文献   

7.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均为肿瘤切除后盆腔、腹腔接受放射治疗所致,从放疗结束到肠梗阻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1.9±22.6)个月。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灌肠、补液、对症等,对于有感染征象的患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及短路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行有效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腹腔出血死亡,48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达94.1%。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管损伤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在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1,2]11肠内营养能加速病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对外科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要有一段有功能的肠段。其吸收功能与肠道内粘膜病变和手术创伤的程度有关,也就是与肠粘膜上的绒毛数、绒毛本身所含的上皮细胞数及其成熟程度有关。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用越来越广,由于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腹部和盆腔放疗对肠道的副损伤,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对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尚存在争议.我们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放射性肠炎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8-2008年,我们采用中药液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3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其中2例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其余10例行捷径手术,病变肠段旷置术。结果:全部临床治愈,主要并发症为肠瘘(25%)、腹腔感染(16.7%)。结论: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需手术治疗,捷径手术+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马建明  左焕琛 《普外临床》1994,9(4):244-248
作者将3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四组,A组不含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而给予相庆量的甘,丝,丙及肺氨酸的常规全肠外营养(PTN-Conv);B组含Ala-Gln的全肠外营养(TPN-Gln);两组间的热,氮及液体量相同。C组为消化道营养组。D组为正常组。实验组合予8戈瑞(GY)剂量全腹照射,然后分别给予TPN及肠道营养7知。观察在急性谢性小肠炎时,Ala-Gln作  相似文献   

13.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 为129例胃部手术后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129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无吻合口瘘;出现腹泻、腹胀5例,但经调节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以及调整营养液的温度后4例上述症状消失,1例凶为出现严重的恶心、返酸而未能完成肠内营养.1例营养完成后因鼻饲管被手术中结扎,在胃镜辅助下拔出.结论 胃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简便、经济.基本能维持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营养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 在术中将鼻肠管放置至屈氏韧带或空肠输出袢下30cm,术后第2天开始恒速灌注瑞素,量由500ml/d逐渐增加到1200ml/d,速度由20ml/h增至100ml/h。分别于术后第2天及第8天观察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尿尿素氮和氮平衡。结果 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均有显著改善,白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患者的恢复,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续宝  田伯乐 《腹部外科》2004,17(4):203-204
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是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 ,SAP)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其治疗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肯定 ,但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方案并不统一。原则上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过程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 ,这已经成为共识。在疾病的早期 ,特别是在 2周以内是疾病病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包括循环紊乱期 (72h内 )和全身急性反应期。病初时的主要表现是急腹症和循环血容量不足。此时的胰腺及胰周炎症病变导致大量胰酶渗出 ,其结果是腹膜后犹如一严重的“化学性烧伤区” ,加之其诱发的肠麻痹 ,使大量液体丢失 ,导致循环血…  相似文献   

17.
努力提高我国临床营养的整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营养支持治疗的良好效果.各专科临床医师应该承担责任。他们要提高对营养代谢理论的认识.并参与实施的全过程。要掌握相关新概念及规范技术.如不同的热量需求标准、“早期营养支持”的观念以及如何使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经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的常见消化道并发症,随着放疗病人的增多及生存时间的延长,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依据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放射性肠炎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其中约 1/3 的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继发肠梗阻的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防止复发。目前,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治疗的总体原则是行确定性的病变肠管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手术。对于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措施将急诊手术转化为择期或限期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此外,由于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出现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围手术期应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的25例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肠梗阻导管肠道减压及积极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急症病情得到缓解后,经导管行选择性泛影葡胺小肠造影,显示梗阻部位的病理变化.全组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中显示放射性损伤以盆腔和回肠为著,器官之间和肠袢之间界限不清,甚至相互融合形似冰冻状;13例行病变肠袢切除肠吻合术,10例行回肠-结肠短路吻合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同时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后梗阻解除.除1例肠切除患者术后因腹腔和肺部感染死亡外,全组96.0% (24/25)获得治愈.23例随访6~24个月,远期有效率为95.7%( 22/23).结论: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采用恰当的非手术治疗可将急症手术转变为限期或择期手术,病变肠袢切除或肠短路吻合术联合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彩丽  张莹 《护理学杂志》2008,23(16):17-18
目的 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 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增加药液剂量和插管深度等改良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保留灌肠法可提高放射性肠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