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艳丛  王倩 《天津药学》2010,22(5):26-28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红斑狼疮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5—2009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有关药源性红斑狼疮229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引起红斑狼疮药物42种,以抗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计210例(91.7%)。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药源性红斑狼疮的分布规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源性胰腺炎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1~2018年报道的药源性胰腺炎个案病例文献,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56篇文献,59例病例。发生药源性胰腺炎较多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28.81%)、抗感染药物(23.73%)及激素相关性药物(15.25%);10岁以下患者构成比最高(22.03%)。59例患者中,31例发生在给药1周以内(52.54%),54例患者治愈(91.53%),4例患者死亡(6.78%),情况不明患者1例(1.69%)。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替加环素、利福平及泼尼松等易诱发药源性胰腺炎,临床应用以上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412例药物致心脏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2例药源性心脏损害中,循环系统药物占30.58%,抗微生物药占14.81%。药源性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衰、心跳骤停等。结论:临床要加强对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408例药源性肾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娜  贾萍  徐埏  徐埏  吴斌  唐尧 《中国药业》2010,19(9):41-43
目的分析药源性肾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1999—2009年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个案,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及分析。结果导致药源性肾损害的药品涉及23大类121种,分布较广,居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43.63%)中药(14.71%)和泌尿系统用药(9.56%)。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源性眼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收集1995年至2005年国内主要医药学术期刊上报道的关于药物对眼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得报道完整的有关药源性眼病文献69篇,共118例;药源性眼病与年龄、性别无关;涉及的药物有47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有角膜炎、结膜炎、结膜充血、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青光眼等。结论:药源性眼病除了和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有关,还与长期、大量用药和眼部用药操作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源性肾损伤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药物致肾损伤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76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93例,其中抗微生物药物38例(40.86%),中药14例(15.05%),镇痛药11例(11.83%);其他类药物30例(32.26%)...  相似文献   

7.
309例药源性尿潴留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药源性尿潴留的情况.方法对1988~1999年<中国药学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文期刊中的309例药源性尿潴留病例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最易引起药源性尿潴留的药物为镇痛药,占32.4%,其次为心血管药及抗感染药,分别占16.8%,11.7%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为吗啡(79例)、硝苯地平(30例).此外,性别、年龄、用药行为及剂量等也是导致药源性尿潴留的因素.结论合理用药至关重要,以减少药源性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许莉 《中国药房》2010,(11):1041-104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1例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的发生无性别年龄差异;一般发生时间较短,30min内发生的病例有44例(占72.1%);出现的水肿类型以喉头水肿和眼部血管性水肿为多(分别占54.1%和34.4%);涉及23种中药注射剂,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5种注射液更容易引起药源性水肿。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监测,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耳聋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4—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耳聋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耳聋的药品种类有12种,涉及药品43个;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合并用药28例,单独用药53例;引起耳聋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较多;听力恢复46例,永久性耳聋28例,结果不详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耳聋,早期预防和发现是避免听力完全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81例药源性肺水肿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物引起肺水肿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0年1月—2010年4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肺水肿1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引起肺水肿的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肌肉注射、静脉给药等;引起肺水肿的药物种类以抗精神病药、利尿脱水药较多。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肺水肿。  相似文献   

11.
药物引起房室传导阻滞22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大华  杨继章  张国忠 《中国药房》2006,17(15):1169-1170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0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226例药物引起的AVB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VB可出现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或用药3mo后;引起AVB的药物种类以循环系统药、植物神经系统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为主,其中以双嘧达莫引起的最多(33例,14·6%),其次是普罗帕酮(25例,11·0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AVB,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药源性血糖异常159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医药卫生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血糖异常159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药物种类主要以激素及其相关用药(17种)、抗微生物药(13种)、中枢神经系统药(8种)为主,其中位居前2位的分别是格列本脲(699例)、极化液(242例);临床表现以血糖降低为多见。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在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管玫  吴锐  金朝辉  王芳芳  唐尧 《中国药房》2006,17(7):526-528
目的:了解减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0年~200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2种医药期刊报道的减肥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462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拟5-羟色胺食欲抑制药引发的ADR较多,占总例数的36.36%;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以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53.68%;预后的死亡率,占总例数的18.61%。结论:减肥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减肥药物的用药指导及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2例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英  柯英  周璐  董莉蓉 《中国药房》2007,18(17):1348-1349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集1999~2006年7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并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美洛西林注射液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杨树民  李鸣  杨继章 《中国药房》2005,16(15):1173-1174
目的:探讨药源性出血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药源性出血113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出血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及血液系统药为主;诱发出血的给药方式以口服给药为多,占63.92%;出血部位主要为消化道、肠道;出血时间在用药后2min~1mo;全身给药所致出血多为正常用法、用量下,而局部用药则有错误用药、用药不当等原因。结论:临床医师交代患者用药应详细,以避免错误或者不当用药。  相似文献   

16.
张杏葵 《中国药师》2014,(6):1022-1043
目的:探讨及分析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评价可疑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的54例急性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和预后.结果:药物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皮肤和巩膜黄染等肝病特征症状,并可伴有其他症状.易诱发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抗菌药及中药所致肝损害为多见,占66.7%;而其他如降血糖、降血脂及激素类药物所致肝损害者亦时有发生.结论: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不具特征性,各年龄段均可罹患此病,发病与药物具有极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4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才  吴从平 《中国药房》2009,(12):943-945
目的:了解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对国内1994年以来有关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病例报道26篇44例进行分析。结果:44例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5±9.6)a;葛根素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均有溶血反应发生,平均用药剂量(445.2±123.8)mg,平均输液浓度(1.55±0.52)mg·mL~(-1);溶血反应多发生于连续用药1周以上,平均时间为(7.96±3.84)d,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血液免疫学检查可见葛根素特异性抗体。死亡1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2.1±5.7)a。结论: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发生和转归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的特点,为防范临床用药风险和提高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上报的42例DIT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帕累托法对上报人员职业、患者年龄与性别、药品种类、给药方式、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DITP中,以药师上报为主(38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2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18~<80岁,为主要因素;涉及9类药物23种药品,其中抗肿瘤药引起DITP病例数最多(15例),抗肿瘤药、抗菌药物、抗癫痫药和抗血小板药为主要因素;涉及5种给药方式,其中静脉滴注为主要因素;DITP多发生于用药后1~14 d(26例),为主要因素;12例DITP仅停药未对症处理,30例DITP给予对症治疗,主要为重组人白介素-11与输注血小板联合治疗。结论:临床使用可能引起DITP的药物时,应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尽早发现DITP并对症治疗,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409例主要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琦  孙莹  段亚倩 《中国药房》2008,19(8):620-621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5种主要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案例40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以及泌尿、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主要与过敏反应和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疹、发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44例利多卡因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新  罗松  李艳 《中国药房》2007,18(29):2302-230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2002~2006年有关利多卡因致不良反应案例44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多卡因致不良反应以局部麻醉和阻滞麻醉时发生率最高,多发生在首次用药及10min以内;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时甚至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