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涛  李宁毅 《山东医药》2009,49(7):27-29
目的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探讨其在实验性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12只实验用犬随机分为四组各3只,分别对其双侧下颌骨体部造成30mm×15mm椭圆形缺损,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对比研究,右侧骨缺损为实验侧,左侧为空白对照侧。A组实验侧植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富血小板血浆(PRP)、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聚乳酸(PLA);B组植入BMSc、rhBMP-2与PLA;C组植入BMSc、PRP、PLA;D组植入PLA。术后4、8、12周时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组织形态及X线影像学表现,测量横断面切片血管面积百分比及图像光学密度值,评价成骨效果。结果各组右侧缺损均有新生骨及血管形成,X线检查示有高密度骨痂影,数量A组〉C组〉B组〉D组,且呈时间依赖性;空白对照侧缺损区均未见新骨形成,缺损为纤维组织充填,均无阻射影像。各时间点A、C组横断面切片血管面积百分比均大于B、D组,A、B、C组骨光学密度均明显大于D组,P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管化复合组织工程骨具有快速成骨及促进新生骨血管化的效能,且无异物排斥反应及毒副作用;取自自体的BMSCs及PRP来源丰富,采集、制备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联合VEGF局部应用对兔桡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新西兰白兔松质骨为同种异体骨,取4月龄新西兰白兔红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制备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另取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植入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局部应用VEGF;B组只植入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C组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兔松质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三组动物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12周采用万能实验机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骨缺损愈合处的桡骨弯矩和最大应力.结果 术后2、4、8、12周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示A组骨形成及塑形情况均优于B组,B组优于C组.A、B、C组术后12周兔桡骨弯矩分别为( 82.55±6.29)、(70.22±5.11)、(66.13±5.07)N·cm,桡骨最大应力分别为(45.39±8.16)、( 35.28±8.67)、(27.53±9.40) Mpa,三组相比,P均<0.05.结论 同种异体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联合VEGF局部应用可明显促进兔桡骨缺损愈合,效果优于单用同种异体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及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组。三组均行后路复位短阶段椎弓根内固定,A组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骨,B组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术后12个月A、B组患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分别明显高于C组(P均〈0.01)。术后6个月A、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均〈0.01)。术后12个月时C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P均〈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植入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肽静滴联合高压氧吸入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11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予骨肽静滴,C组予高压氧吸入,D组予骨肽静滴联合高压氧吸入。治疗后25周观察各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周对各组患者进行骨痂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0、20周收集各组患者外周血检测内皮素(ET)和NO水平。结果治疗后25周骨痂评分A组(2.40±0.85)分、B组(2.61±0.74)分、C组(2.53±0.78)分、D组(2.81±0.86)分,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治疗后25周D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70%)、B组(85%)、C组(80%),P均〈0.05。治疗后20周D组患者血NO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患者,P均〈0.05。结论骨肽静滴联合高压氧吸入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具效果满意。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外周血NO水平,降低ET水平,舒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藻酸钙支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其促进成骨及血管化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随机分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A组)、单纯减压组(B组)、减压后植入BMSCs组(C组)、减压后植入BMSCs及VEGF组(D组)、减压后植入BMSCs和藻酸钙支架组(E组)、减压后植入BMSCs、VEGF和藻酸钙支架在坏死股骨头内组(F组)。在4、8 w时行X线检查,并每组半数取股骨头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F组8 w时,减压区有大量新生血管和骨细胞,且骨小梁排列有序; F组骨陷窝阳性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除外D组,下组血管数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自体BMSCs与VEGF结合藻酸钙凝胶修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刘继娟  李坚  马乐 《山东医药》2010,50(49):25-27
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以选择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制作兔腹壁缺损模型,用聚丙烯补片(A组)、自体材料(阔筋膜)(B组)、异体材料(阔筋膜)(C组)及康派特医用胶(D组)进行修补。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取出植入材料连同其周围5mm范围的宿主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及光镜下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在植入点及其周围均没有疝发生,无积液现象,无侵蚀发生。其中B组1只于术后1周取材时见植人物表面形成脓肿,C组1只在术后1周取材时发现与肠管粘连,2只在术后2周发现与肠管粘连。术后2周内C组炎症反应明显重于A、B、D组,而A、B、D组间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2周后四组炎症反应均明显减轻,且无明显差异。A、C组异物反应明显重于B、D组。A组新生血管数明显多于B、C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4周前胶原成分以细胞为主,4周后逐渐过渡到以胶原为主,其中A组胶原形成更为有序。结论聚丙烯补片作为修复材料具有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及胶原形成等优点,但异物反应较重;自体材料为相对理想的修复材料,但存在采集材料时造成新的创伤的问题;同种异体材料炎症及异物反应均较重,可能与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采集后直接植入,未经脱细胞、抗排斥等处理有关;医用胶具有炎症反应及异物反应轻、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但随着其逐渐降解、吸收,其对受损部位的修复功能逐渐降低,所以其作为支架存留于体内多长时间,能使宿主组织在其内充分生长仍旧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动员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促进梗死心肌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①成年Wistar大鼠左前降支结扎造模,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假手术组(B组)、AMI组(C组)和氟伐他汀治疗AMI组(D组)。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段大鼠外周静脉血EPC动态变化。③4周末处死大鼠,心肌切片Masson染色,左室心肌正中线弧长方法计算梗死面积。④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标记心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各组梗死、梗死周边及非梗死区新生血管数。结果①造模后第7天D组EPCs(37.13±3.44/2×10^5MNCs)显著高于A组(19.88±4.91/2×10^5MNCs)、B组(22.33±5.43/2×10^5MNCs)和C组(26.56±3.17/2×10^5MNC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有少量增加(P〈0.05),B组较A组无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天D组EPCs(45.5-±4.99/2×10^5MNCs)同样显著高于A组(17.25±7.17/2×10^5MNCs)、B组(22.78±2.91/2×10^5MNCs)和C组(26.88±3.76/2×10^5MNCs)(P〈0.05);B组和C组较A组有少量增加(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变化比较,A、B、C三组EPC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则明显增加(P〈0.05)。②D组梗死区新生血管计数(10.75±1.61/mm。)明显多于C组(5.09±2.33/mm。)(P〈0.01),梗死周边区新生血管计数D组(17.53±2.35/mm^2)同样明显多于C组(8.55±2.40/mm^2)(P〈0.01)。③D组梗死面积[(31.41±2.59)%]小于C组[(35.67±5.22)%](P〈0.01)。结论①氟伐他汀能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使其数量增加并促进梗死周边区血管新生。②心肌梗死后大鼠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BMP复合骨等植骨材料在退变性腰椎椎间体脊柱融合术中的疗效,分析对比三种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退变性腰椎椎体行椎体间脊柱融合术的患者144例,根据术中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A(自体骨植入)、B(同种异体骨植入)、C(BMP复合骨植入)三组,每组38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时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JOA评分结果 (1)椎间隙:三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第3、6、12和24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6、12和24个月高度小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植骨融合率:A、C组在术后第24月的骨性融合率达100%,均高于B组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三组JOA评分A、C组优良率基本一致,且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和BMP复合骨在退变性腰椎椎间体脊柱融合术中疗效相近,且均优于同种异体骨,而BMP复合骨具有无创取材、植骨量充足、排斥反应小的优点,可在临床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系统治疗对骨质疏松(OP)时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B、C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 w测量股骨骨密度(BMD),证实OP状态,并在大鼠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A组、B组植入单纯HA涂层种植体,C组植入唑来膦酸钠-涂层种植体。种植术后第4、12周分两批处死动物,标本制作不脱钙切片,行形态学观察及骨计量学检测。结果种植术后4和12 w时,B组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新生骨量(NBV)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C组IBCR和NBV则与A组接近(P>0.01)。结论实验性OP可降低种植体骨结合率;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则可一定程度拮抗OP的负面影响,促进种植体愈合,使种植体骨结合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BMP2和BMP7在氟中毒大鼠膝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云  李龙  马桂香 《山东医药》2008,48(44):44-45
将48只断乳2周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雌雄各半),均饮用自来水[含氟量为0.6922mg/L(ppm)],其中A组饲喂正常饲料(含氟量9.37mg/kg);B、C、D组分别饲喂含氟量分别为33.20、47.80、106.00mg/kg的饲料,出现明显氟斑牙时(90—130d)收集24h尿样,测定尿氟质量浓度验证氟中毒模型建立情况;实验第140天观察各组滑膜病理学变化及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形态蛋白一7(BMP一7)表达。结果至实验期末,除A组外其他三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氟斑牙及尿氟质量浓度升高,且牙损伤程度及尿氟质量浓度D组〉C组〉B组;C组及D组见组织充血、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层次增加至3-10层,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巨噬样滑膜细胞;C组及D组滑膜中BMP-2和BMP-7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认为氟中毒大鼠滑膜中BMP-2和BMP-7表达异常升高,此可能在氟性关节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VEGF治疗激素诱发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股骨头内直接穿刺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体重1.5~2kg实验用大白兔随机分成A、B、C3组,A组为对照组;B、C组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组;制成模型后C组股骨头内注入500μgVEGF。1个月后摄X线平片观察股骨的形态、密度和骨小梁结构,光镜下观察骨的坏死和修复程度。骨陷窝数、软骨下骨血管结构、数量和直径,对3组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平片显示A组为正常骨表现;B组骨密度不均匀,骨小梁模糊,1例单侧股骨头变形;C组骨小梁稍显模糊,股骨头形态和密度均正常。大体所见A组骨质硬,B组软骨有黄色坏死灶,骨质明显疏松,C组骨质硬度介于A、B组间。光镜显示A组骨陷窝、毛细血管数和血管直径均正常,而B组明显异常,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结果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内直接注射VEGF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可行性,值得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β—TCP/rhBMP—2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诱导成骨活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检测β-磷酸三钙/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β-TCP/rhBMP-2)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将自制β-TCP/rhBMP-2复合物植入45只小鼠一侧股后肌袋作为实验组,单纯β-TCP植入对侧作为对照组。术后24小时、72小时、1周、2周、4周和8周分别取材作组织学检查;1、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作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发现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软骨和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生成量逐渐增多;对照组无软骨和骨形成;此外,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且随时间推移而升高。表明β-TCP/rhBMP-2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仙桃草疗法对兔桡骨骨不连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120只新西兰大白兔兔桡骨骨不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B、C、D四组,A组为冲击波联合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在骨不连两断端部位冲击,冲击量为800次/min,焦点能量0.5 mj/mm2,频率为70~80次/min。于治疗后不同时相点(48 h、1、2、4、6、12周)取材,比较各组标本BMP-2和VEGF的免疫组化表达,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1)各时相点骨痂中BMP-2的表达:48 h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6、12周各组不同时相点比较,A、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时相点骨痂中VEGF的表达: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仙桃草疗法可以同时上调BMP-2、VEGF表达,从而刺激成骨,共同促进骨不连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结合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A组)及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ACPC/BMP人工骨植骨(B组)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62 ~91岁,平均69.3岁;病程5h~11d.B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64~87岁,平均71.6岁;病程6h~13d.对该两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2.5年,平均18.3个月.A,B两组术后伤口愈合L/甲,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B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结论 三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微创ACPC/BMP人工骨植入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植入术的4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第3d患者的RHR将其分为4组,其中98例RHR〈70次/min为A组;122例RHR70次/min-79次/min为B组;116例RHR80次/min~89次/min为c组和114例RHR≥90次/min为D组。于术后第3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4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2,P〈0.01),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4组LVEF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7,P〈0.01),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患者RHR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心功能有预测价值,RHR越高,其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干细胞因子(rhSCF)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室功能、梗死面积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制为AMI模型,3h后按皮下注射药物类别随机分为4组,A组为rhG—CSF与rhSCF合用组,B组为rhG-CSF组,C组为rhSCF组,D组为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于14d和28d观察心室功能后处死,取出心脏,称重比较心室重塑差异,HE染色,体视学方法观察梗死面积大小及药物治疗作用。结果:(1)给药14d及28d后,A组心功能优于B、C、D组(P〈0.05);左心室质量/体质量(g/G)小于C、D组(P〈0.05);梗死面积/左心室总面积(s/S)小于B、C、D组(P〈0.05)。(2)A组28d亚组较14d亚组心功能提高,梗死面积减小(P〈0.05);心室重塑改善不明显(P〉0.05)。B、C、D组的亚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rhGCSF和rhSCF合用对AMI大鼠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和再生作用优于单用,可明显改善AMI大鼠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rhBMP-2/卵磷脂复合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早期兔股骨头坏死(ANFH)病灶清除后缺损区的成骨能力,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冷冻制备兔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实验侧植入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对照侧植入单纯卵磷脂片;3、6、9周时取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Ca^2+测定,评价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成骨效果。结果3周时实验侧缺损区可见成骨细胞和骨细胞,9周有大量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对照侧仅见纤维组织充填;ALP活性及Ca^2+含量实验侧均高于对照侧。结论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能够有效的提高ANFH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镁合金可降解联合肝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支架改善心肌缺血区灌注情况。方法: 对18只小猪通过结扎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心肌打孔+镁合金复合缓释肝素可降解支架植入组,C组为心肌打孔+镁合金可降解复合缓释肝素和bFGF支架植入组。在B和C组中,于心肌梗死区采用自制高速钻孔器由心外膜打两个直径为2 mm的透壁孔道,每个孔道内植入1枚支架。6周后,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量化各组新生血管的密度。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用SPECT结合软件Emory Cardiac Toolbox分析心肌灌注缺损区域质量百分率,超声学指标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右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的功能。结果: 治疗后6周,B组和C组LVEF及心肌灌注质量缺损较A组明显改善(P<0.05);C组中新生血管密度百分率较A组和B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 镁合金复合肝素及bFGF可降解支架能够显著增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密度,改善缺血部位心肌的血流灌注,进而提高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壮药“骨痹方”烫熨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KOA患者60例,随机分为壮药烫熨组( A组)、运动疗法组( B组)、壮药烫熨联合运动疗法组( C组)和双氯芬酸钠联合运动疗法组( D组),每组15例。烫熨疗法每天2次,运动疗法每天3次,双氯芬酸钠75 mg/次、1次/d。治疗后2、8周进行VAS评分、Lequesne指数、中医临床疗效等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以B、D组明显,B、D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8周,Lequesne指数评分B组低于A、C、D组(P均<0.05);中医体征:在止痛效果上,A、B组较C、D组差(P均<0.05);烫疗疗法效果体现在消肿上,运动疗法效果体现在改善关节活动度上。结论壮药“骨痹方”烫熨配合运动疗法治疗KOA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