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华山医院及宝山分院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耐药性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上述两医院腹透中心收治的93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 结果 75例腹透液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5例,革兰阴性杆菌21例,真菌2例,革兰阳性杆菌1例,革兰阴性球菌1例,多种菌混合感染5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但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60.0%,而且耐药率有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到46.1%,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因腹膜炎而退出腹膜透析有16例,退出率为17.2%(16/93)。腹腔使用万古霉素对残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结论 两院腹透中心腹透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数。头孢唑啉耐药性逐年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用药。腹腔使用万古霉素可推荐作为革兰阳性菌致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谱和耐药率变化,以及致病菌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至2005年本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并与1990至2000年109例次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1)致病菌谱分布:2001至2005年收治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145例共206例次,培养阳性108例次(52.4%),培养阴性率从1990至2000年的60.6%下降至47.6%(P < 0.05)。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从25.6% 上升至39.8% (P > 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发生率从4.7%上升至26.9%(P < 0.0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为22.2%。革兰阴性(G-)杆菌腹膜炎的发生率从44.2%下降至34.3%(P > 0.05);铜绿假单孢菌与大肠埃希菌腹膜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4.0% 比 3.7%,P < 0.05)。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30.2% 比 17.6%,P > 0.05)。(2)耐药率分析:对于G-杆菌,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3%)。(3)转归:与1990至2000年相比,总体治愈率从68.8% 上升至73.9%;导管拔除率从19.2%下降至14.3%;病死率从10.1% 下降至5.4%。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G+球菌G-杆菌性腹膜炎(P < 0.01)。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退出率为44.4%,显著高于非铜绿假单孢菌的细菌感染(P < 0.01)。结论 与1990至2000年相比,近5年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培养阴性率显著下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有所下降;感染性腹膜炎治愈率有所改善。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腹膜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透液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水平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09月—2022年0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人乳铁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腹透液Lf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对照组、腹膜炎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菌、转归等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腹透液Lf与PDAP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腹透液Lf对PDAP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的腹透液L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膜炎组患者腹透液Lf水平明显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透液Lf升高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腹透液Lf预测腹膜透析患者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 0.917~0.975,P<0.001),特异度为89.1%,敏感度为89.4%。与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透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讨论腹膜透析患者的不良转归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258例维持性腹透患者,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2.2%,糖尿病肾病占32.9%;退出腹膜透析97例,退出率37.60%;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中转血液透析者49例,占19.0%;死亡39例,占15.1%;肾移植4例,占退出的1.6%;失访5例。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合并心脑血管疾病(HR=2.599,95%CI:1.340~5.043,P=0.005)、24 h尿量小于400 mL(HR=0.207,95%CI:0.085~0.501,P0.001)、肌酐小于707μmol/L(HR=3.259,95%CI:1.682~6.316,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炎的发生(HR=3.548,95%CI:1.882~6.691,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于70%(HR=0.543,95%CI:0.302~0.977,P=0.042)、尿酸大于360μmol/L(HR=0.352,95%CI:0.168~0.735,P=0.005)、总胆固醇大于5.7 mmol/L(HR=0.368,95%CI:0.160~0.931,P=0.034)是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中心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主要为死亡及转血液透析。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4 h尿量小于400 mL、肌酐小于707μmol/L是腹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炎的发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于70%、尿酸大于360μmol/L、总胆固醇大于5.7 mmol/L是腹透患者转血液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透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时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转归情况。根据PDAP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三组:治愈组、退出组(拔管、死亡患者)、复发组(治疗后出现腹膜炎复发、再发或重现的患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8例患者共发生133例次腹膜炎,其中治愈组81例次,退出组26例次,复发组26例次。病原微生物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菌57例次,革兰氏阴性菌39例次,混合菌感染4例次,真菌6例次,培养阴性27例次。退出组患者从腹膜炎出现症状到治疗的时间较治愈组及复发组长(P0.05),退出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其他两组低(P0.05),hs-CRP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复发组前白蛋白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退出组患者血钾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延迟、hs-CRP水平升高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时间延迟、低蛋白血症及高水平hs-CRP是PDAP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AP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及早期积极抗感染治疗,减少腹膜炎频发率、拔管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原因及致病菌菌谱、耐药性变化,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5年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一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疗效及转归。结果:96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不规范操作(28. 1%)及不洁饮食(41. 6%)。培养菌株65例次,其中G+菌31例次(47. 7%),G-菌25例次(38. 5%),真菌8例次(12. 3%),分支杆菌1例次(1. 5%)。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球菌,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多见,而G-菌感染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无耐药,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72. 7%。G-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无耐药,对阿米卡星(5%)、头孢他啶(5. 2%)及头孢替坦(5. 5%)低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3. 33%。真菌对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无耐药。G+菌、G-菌、培养阴性腹膜炎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8%、86. 4%、92. 1%。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透液培养阴性的腹膜炎患者治愈率高、预后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经验治疗宜首先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真菌性腹膜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开展腹透以来资料齐全的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资料,对腹腔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4年中本中心真菌性腹膜炎共26例次,占所有腹膜炎发生率的8%。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前期细菌性腹膜炎、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本组患者早期诊断率27%,致病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1%。治疗方法为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及时拔除腹透管、转作血液透析。大部分患者对抗真菌治疗耐受性良好,但单纯抗真菌治疗疗效有限。本组患者病死率30.8%,腹透管拔除率69%,腹透脱落率42.3%。结论腹透患者真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较低,但临床预后差,患者病死率和腹透脱落率高。早期诊断,尽早给予抗真菌治疗和根据病情及时拔除腹透管、转为血液透析是控制感染、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腹透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腹透患者预后。腹膜炎期间, 由于腹膜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 腹透患者可发生溶质转运增加及超滤下降等表现。艾考糊精透析液具有超滤功能持久、保护腹膜功能、不含葡萄糖及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等优势。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于艾考糊精透析液中加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3例, 以初步评估艾考糊精透析液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致病菌谱、药敏情况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及未发生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组、初中及初中以上组)、培训者工龄(<5年组,5~10年组,>10年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谱、药敏等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 结果501例CAPD患者中,87例患者发生106例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66.8病人月。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8.8%(21/112)、24.0%(56/233)、6.4%(10/1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01);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9.1%,59/203)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2.4%,37/298)(χ2=21.60, P<0.001);培训护士的工龄<5年,5~10年和>10年组,腹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4%(51/201)、15.4%(23/148)、8.6%(13/15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01)。腹膜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6.89±5.16)g/L]显著低于非腹膜炎组[(34.58±6.27)g/L;t=-8.8,P<0.001]。腹膜炎患者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58.3%(56/96),革兰阳性菌比例为78.6%(44/5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5.5%(5/11)。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的经验用药有效率为65.9%(70/10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共21例次,66.7%(14/21)复发,33.3%(7/21)拔管。 结论本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透析龄、文化程度、培训者工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且复发率和拔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培养阴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培养阴性及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近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及预后。结果: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24例共234例次,培养阳性者117例次(75.6%),培养阴性57例次(24.4%)。与培养阳性者相比,培养阴性者具有更高的近期抗生素使用史(28%vs10%,P〈0.01)及更高的死亡率(10.5%vs1.7%,P〈0.01);而治愈率(75.4%vs85.9%)、拔管率(7.0%vs7.9%)及复发率(7.0%vs4.5%)方面,培养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阴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可能预示着不良预后,近期抗生素使用史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CAPD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耐药性和转归情况。结果:43例培养阳性,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为39.4%,其中11例为革兰阳性球菌,19例为革兰阴性杆菌,13例为真菌。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氏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85.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7.6%;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44.4%;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高达42.9%。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71.4%)对头孢唑林敏感。腹腔内用抗真菌药对真菌性腹膜炎疗效不佳。腹膜炎CAPD的退出率为20.2%(22/109)。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腹膜炎比例有所增加,致病菌对庆大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高,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宜作为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致病菌谱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中心2010年01月—2019年12月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236例患者中发生PDAP的腹膜透析透出液病原学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331例次PDAP腹膜透析透出液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193例次,培养阴性138例次,阳性率58.51%,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136株(70.47%),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G-菌)42株(21.7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5株(7.77%)。G+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0.16%、62.50%、38.2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22%、99.15%、98.65%。G-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8.57%、29.03%、25.00%;对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规律腹膜透析的76例患者住院时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及非糖尿病肾病组,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原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钙、磷,钠、钾等临床生化指标,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共有76例患者纳入观察,其中男2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1.5.4±16.8)岁,平均透析龄(35.2±30.1)月,糖尿病患者31例,非糖尿病患者45例,观察期间76例患者共住院136例次,糖尿病腹透患者住院原因主要为腹膜炎,心功能不全、胃肠道疾病及肺部感染,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原因主要为腹膜炎、脑血管疾病及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腹透患者心功能更差,左心室肥厚更为突出,血清白蛋白,血钾及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主要为腹膜炎、心血管疾病及胃肠道疾病。与非糖尿病腹透患者相比,糖尿病腹透患者营养状况差,心血管并发症更严重。对糖尿病腹透患者更应早期关注透析相关并发症,以减少住院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腹膜透析置管后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选择1年内发生腹膜炎≥2次者定义为频发组,1年内仅发生1次腹膜炎者定义为单发组,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数据差异,并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频发组13例,发生感染性腹膜炎30例次,单发组57例,发生感染性腹膜炎57例次。频发组与单发组相比,患者血压和体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未及时治疗者[7例(53.85%)比13例(22.81%)]及抗感染疗程不足者[5例(38.46%)比8例(14.04%)]增多(P0.05),无效拔管率[5例(38.46%)比7例(12.28%)]增加(P0.05),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P0.05)。病原学检查分析频发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33.33%)及真菌感染率(10.00%)均较高,但以革兰阴性菌增加的趋势最明显(P=0.035)。2组间置管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文化程度、腹膜炎诱因、病死率、残余肾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首次腹透液白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严重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白蛋白为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营养不良、体质量指数过高、严重高血压为腹膜透析者频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压、保持标准体质量指数,积极按时规范治疗腹腔内源性感染有助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然而腹膜炎仍然是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透患者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中国腹透相关腹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参照国际腹膜透析学会指南并结合作者所在腹透中心的经验,讨论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2002年度透中心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人(腹膜炎组)的一般状况、基础病和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 2002年度透中心全年度膜炎的发生率为每个月1/30病人(每年0.4次/病人),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因素为糖尿病和操作不规范。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糖尿病和操作不规范有关,加强度透病人,特别是糖尿病病人的培训和再培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要原因,其发生与原发病有密切关系,另外营养状况、家居环境、文化程度都与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性腹膜炎有关.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拔管和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常见 原因。增强患者的腹膜自身防御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加强无菌观念、减少接触感染和及时治疗出口 处感染是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180例327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202例次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61.77%.革兰阳性球菌154例次,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60.89%;革兰阴性杆菌38例次,其中大肠埃希菌11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5.45%;真菌10例次,其中假丝酵母菌7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3.4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3.25%,其次为莫西沙星,为5.19%,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2.99%、35.71%、45.45%,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4.42%.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0.53%,其次为头孢他啶,为23.6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32%、28.21%、36.8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达50.00%.重复感染54例,共114例次,72例次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1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3例次,占87.50%,革兰阴性杆菌9例次,占12.50%,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本中心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接触污染是导致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