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某校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检测,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21株检出I类整合子(42.0%),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扩增得到5种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在730~2 550 bp,片段包含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腺苷酰基转移酶的aadB、aadA6、aadA2基因盒,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乙酰基转移酶的aac-6Ⅱ基因盒,编码PSE-1蛋白PSE-1基因,编码二氢叶酸还原酶的dfrA1基因。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I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表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及整合子的流行现状。方法:对2008年-2009年从闵行区腹泻病患者大便标本分离的63株志贺菌,用KB法测定其对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PCR筛查整合子种类;长片段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结果:63株志贺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达90%以上。宋内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达85%以上。92.1%(58/63)的志贺菌中检出II类整合子,未检出I类整合子。58株II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的标本,可变区扩增亦全部阳性,大小约3 kb~4 kb之间。测序结果显示耐药菌株含有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结论: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在志贺菌中广泛存在;耐药志贺菌携带II类整合子,II类整合子与耐药表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刘渠  林琳  张茂棠  刘衡川  方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41-2043,2060
目的:研究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与整合子携带的基因盒种类及其与耐药性之间关系.方法:PCR检测Ⅰ类整合子,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整合子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15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3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集中在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基因(dfr)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dA).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细菌耐药谱和其整合子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整合子流行现状,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18株临床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整合子筛查和分类,用PCR法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联合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分析本地区基因盒的种类。结果 18株临床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均检出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100%;对整合子阳性菌株整合子进行测序分析,发现18株均为Ⅰ类整合子,对基因盒阳性菌株测序分析显示,基因盒排列为dfr A1+orf C。结论医院感染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中的整合子主要为Ⅰ类整合子,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整合子主要携带的是二氢叶酸还原酶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可变区中基因盒的类型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336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第1、2类整合子进行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可变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采用WHONET5.6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6株临床菌株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共有42株,阳性率为12.5%;没有筛选到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4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3株可变区基因盒为aadA6△-orfd,10株可变区基因盒为aadA6△-ISPa21-aadA6△-orfd,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其余9株可变区未整合基因盒;整合基因盒aadA6△-orfd菌株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未整合基因盒菌株组(P0.05);而整合基因盒aadA6△-ISPa21-aadA6△-orfd菌株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介于上述两组之间;4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7.1%、73.8%、85.7%、80.9%、95.2%、83.3%和88.1%,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的携带率相对较低,可变区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主要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基因盒与菌株的耐药性呈高度相关,整合子可能还存在着其他机制参与耐药表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的表达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8-10月某院临床分离的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及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78.43%(40/51),均为 Ⅰ 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39株(97.50%)扩增出可变区,检出5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分别为aacA4(14株)、aacA4+catB8(22株)、arr 3+aacA4 (1株)、dfrA15 (1株)和arr 3(1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可能与Ⅰ类整合子表达有关。Ⅰ类整合子主要携带aacA4、aacA4+catB8、arr 3+aacA4、dfrA15和arr 3 基因盒。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的分布。方法运用PCR扩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Ⅰ、Ⅱ、Ⅲ类整合子,然后进行整合子可变区序列测定。结果 2007年1-12月共分离到非重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33株,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1.9%,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成功扩增出8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的可变区,其中32株携带的基因盒顺序为aacA4-catB8-aadA1,44株为同时含有aacA4-catB8-aadA1和aacC1-orfP-orfQ-aadA1,3株为aacC1-orfP-orfQ-aadA1。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的分布,分析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可变区基因盒种类及可变区启动子类型.结果 10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大肠埃希菌中有60株占56.0%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共检测出5种不同长度的可变区片段:8株750 bp片段不含基因盒,2株1500 bp片段为aadA2,34株2200 bp片段为dfrA 17-aadA5,4株2500 bp片段为dfrA 12-orfF-aa dA2,2株2800 bp片段为aacA4-cmlA1,其中1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扩增出2200、2500 bp的可变区片段,有11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未扩增出可变区;可变区启动子大多为相对较弱的启动子PcH1、PcW;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在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与细菌耐药性关系密切,所携带的整合子具有较强的捕获外源性耐药基因盒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大肠埃希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PCR检测细菌总DNA中1、2、3类整合酶基因,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50株大肠杆菌中19株携带1类整合子,2株携带2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基因盒,各种基因盒组合中最常见的是dfr17-aadA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单个菌株的耐药谱与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缺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志贺菌属(Shigella)频繁出现耐药菌株,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的疗效.近年研究发现整合子-耐药基因盒与志贺菌属的耐药性有关[1],为探索志贺菌属多重耐药株携带整合子的序列结构特点,本研究对多重耐药志贺菌株的1类和2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Ⅰ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结构及其在介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对其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4种抗生素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结果:在其中38株肺炎克雷伯菌DNA上检测到I类整合,阳性率43.2%。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绝大多数为aadA2和dfr17,整合子阳性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目前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强,并广泛存在I类整合子。菌株携带基因盒和耐药表型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因盒介导了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盒是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鸡肠道内共生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携带状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从甘肃、湖北、北京、四川地区养殖场鸡粪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WHONET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筛选出的ESBLs菌株进行整合子的PCR检测和基因测序. 结果 通过药敏试验从鸡粪中分离的224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的菌株54株,分离率为24.1%.产ESBLs的菌株中I类整合子的携带率为63.0%,I类整合子可变区发现的耐药基因有addA1、aadA2、aadA5、aadA22,dfrA12、dfrA17、dfrI,aar-3,分别介导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以及利福平的耐药性.aadA22是在国内菌株中首次报道.Ⅱ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6%,携带的耐药基因包括sat、ereA、aadA1.Ⅲ类整合子酶阳性的有3株菌,但其可变区未检出任何耐药基因. 结论 I类整合子主要介导氨基精苷类抗生素和甲氧嘧啶的耐药性,在大肠埃希菌ESBLs菌株的多重耐药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养殖动物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以及整合子携带状况的监测,对防止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改善临床抗生素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整合子阳性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的400株常见病原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的耐药表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0株临床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株为112例,阳性率为28%。其中第1、2类及同时阳性菌株分别为17.50%、4.75%和5.75%,没有筛选到第3类整合子;112株阳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可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4,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2、blaOXA-30和dfrA17,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8;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携带基因为afrA12;37株整合子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6株整合子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0株整合子阳性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本地区临床菌株中整合子分离率较高,其中以第1和2类为主,主要分布于革兰阴性菌中,来源于呼吸和重症监护室(ICU)等院感易发科室,整合子的携带与宿主菌的耐药表型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不动杆菌整合子基因及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子系统在不动杆菌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该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6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122株,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细菌耐药表型;多重PCR方法检测整合子基因及类型。结果:43.4%(53/122)的不动杆菌检测出1类整合子,未检出2、3类整合子;携带与不携带1类整合子的菌株在耐药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子阳性菌株更多的表现出多重耐药。结论:不动杆菌中只检出1类整合子,整合子与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整合子及其相关基因盒在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的Ⅰ~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108株菌中有58株(53.70%)含有Ⅰ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及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52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占89.66%;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各种来源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STEC)中I类耐药整合子的分布、特征、所含基因盒的状况以及所表达的耐药信息.方法常规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血清学分型,PCR法鉴定产stx1-2毒素性菌株;纸片扩散法对17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CR法鉴定I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标本中共鉴定出46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其中23株为O157:H7;全部STEC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链霉素耐药率为28.3%,氨苄西林为30.4%,而且有5株对至少>4种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耐药谱为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46株分离株中有11株(23.9%)鉴定出I类整合子,PCR产物测序得知9株携带aadA1基因盒,2株携带aadA2基因盒,均来自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39.3%),传递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论I类整合子存在于各种来源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中,并携带相应的基因盒,决定着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和整合子分布,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医院各种标本5 208份,使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1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协同试验,使用PCR技术检测blaNDM、blaIMP、blaIMI、blaVIM、blaGES、blaKPC、Ⅰ类整合酶及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 1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1.4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及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0%;14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有13株表现为阳性,阳性率92.86%;亚胺培南-EDTA纸条法协同试验检测均表现为阴性;PCR检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KPC-2基因和Ⅰ类整合子;7株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出dfrA12-aadA2基因。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基因和Ⅰ类整合子,耐药机制与KPC-2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感染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分布,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1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医院门诊患者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可变区基因盒种类。结果 11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大肠埃希菌中有50株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共检测出两种不同长度的可变区片段:1 700bp片段(30株)为dfrA17-aadA5,2 100bp片段(5株)为dfrA12-orfF-aadA2,有两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扩增出1 700bp和2 100bp的可变区片段,有17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未扩增出可变区;11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0%,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5.0%;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与医院感染相比,社区感染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受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均较低,同时Ⅰ类整合子中携带的基因盒种类也较单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及敏感株中分布的差异,初步阐明Ⅰ类整合子是否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形成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6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2株敏感株中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并进一步用PCR证实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存在。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中,32株(47.76%)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敏感株中仅1株(1.61%)为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株的Ⅰ类整合子分布显著高于敏感株(χ2=36.02,P〈0.05)。PCR进一步证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盒,而敏感株携带空整合子。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Ⅰ类整合子阳性率,Ⅰ类整合子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菌医院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以便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PCR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2月分离的2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AmpC酶和ESBLs基因检测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检测和分析菌株间同缘性。结果从20株奇异变形菌中均分离出TEM-1和CTX-M-14型耐药基因,10株菌中分离出CMY-2型耐药基因;从19株奇异变形菌中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其中17株奇异变形菌中扩增出带有耐药基因盒的两个可变区,所带基因分别为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另2株奇异变形菌扩增出1个可变区,所带基因盒为dfrA32+ereA+aadA2;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聚类分析20株菌可分为P1~P11的11个PFGE型别,其中P1~P3的12株奇异变形菌为同一克隆株。结论病区流行株的耐药性与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ESBLs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有关,主要耐药基因为TEM-1、CTX-M-14、CMY-2、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应重视由奇异变形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采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