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肿瘤靶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共获得173组CBCT摆位误差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73 ±1.85)、(3.19±2.71)和(2.35±1.71)mm.摆位误差对患者GTV的剂量学影响不明显,但误差却使患者95% PTV( D95%)接受的剂量与标准计划相比降低3.38 Gy,PTV最小剂量(Dmin)和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下降9.83和0.65 Gy,摆位误差的修正提高了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标准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74±0.10)和(1.07±0.02),模拟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69±0.08)和(1.1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和-3.91,P<0.05);摆位误差对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双肺和心脏等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均值为(42.20±4.97)Gy,标准计划为(41.37±2.75) Gy,摆位误差使部分患者脊髓最大剂量超过45 Gy,其中1例最大值达到52.8 Gy.结论 kV-CBCT图像引导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可减小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PTV的受照剂量和治疗精度,摆位误差对双肺、脊髓和心脏受照剂量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8~65(43.7±6.9)岁。放疗前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分别于食管病灶的上界和下界行钛夹植入术,在钛夹植入前后均行CT扫描定位和靶区勾画,比较钛夹植入前后的大体肿瘤体积(GTV)长度、GTV、肿瘤临床体积(CTV)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将36例患者按照GTV上界和下界的误差分为精确组(误差<1 cm)和误差组(误差≥1 cm),分析影响食管靶区勾画的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χ2检验对精确组和误差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靶区精确勾画的危险因素。 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植入钛夹,4例(11.1%)出现上界钛夹脱落;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2.8%(19/36)。钛夹植入前患者GTV长度为(4.74±1.02) cm,大于钛夹植入后的(3.98±0.79) 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2,P<0.05)。钛夹植入前患者的GTV和CTV分别为(28.87±3.21) cm3和(72.46±6.37) cm3,均大于钛夹植入后的(24.59±2.67) cm3和(56.37±4.52)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6、7.696,均P<0.05)。钛夹植入前的双肺V10、V20(接受10、20 Gy照射剂量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均高于钛夹植入后[(21.64±1.57)%对(17.32±0.96)%、(14.87±2.32)%对(11.69±1.84)%、(28.87±3.21) Gy对(24.59±2.6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7.64、−2.43,均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饮酒史、GTV长度与GTV的勾画精确度存在相关性(χ2=5.64、11.57、13.33、8.23,均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 [相对危险度(RR)=0.296,95%置信区间:0.137~0.586,P<0.001]和GTV长度(RR=2.313,95%置信区间:1.280~4.875,P<0.01)是影响GTV精确勾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钛夹植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引导CT定位下靶区勾画的范围并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下段食管癌放疗中5野调强计划与7野调强计划的差异,寻找布野最佳方案.方法 分别为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1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设计5野调强计划与7野调强计划,计划设计中要求95%的计划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在每个病例中,分别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数据、剂量均匀指数、剂量适形指数.结果 两种方案中,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较好(t=2.681,P<0.05);两种方案的剂量均匀指数、脊髓受照剂量、心脏受照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野调强计划的双肺V5、V10、V15较低(t=-7.938、-12.055和4.859,P均<0.05).结论 在中下段食管癌放疗中,与7野调强计划相比,5野调强计划可以减少肺部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提供可以接受的计划靶体积适形度,有助于减少肺部辐射损伤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合理方案。方法 对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2种放疗计划:PTV60计划的PTV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PTV70计划的PTV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对PTV获得70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并进行剂量学的对比研究。结果 PTV70计划接受60Gy剂量的靶区体积明显高于PTV60计划,两组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相似。PTV70计划的肺V20较PTV60计划平均下降(1.69±0.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7,P=0.002);肺V5平均下降(1.29±1.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设计中,PTV70计划优于PTV60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上胸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淋巴结意外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方式在上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例典型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不包含所有淋巴结,而将淋巴结单独勾画作为正常组织。对这20例患者分别制定两套计划,即VMAT与5F-IMRT,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肺的Dmean、V5、V20、V30,心脏的Dmean、V25,脊髓的Dmax,机器调数(MU)。同时评估各个淋巴结的等效均衡剂量(EUD)与接受40 Gy照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5F-IMRT计划在V95%上具有较高的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t=-9.4,P<0.05),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t=-5.3,P<0.05);5F-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平均肺V510.9%(t=-7.8,P<0.05),降低平均脊髓Dmax 9%(t=-10.2,P<0.05);VMAT计划较5F-IMRT计划降低平均MU 18.6%(t=-6.2,P<0.05);5F-IMRT计划在所有上胸段淋巴结区域的平均EUD值为32.3~61.5 Gy,较VMAT计划(32.5~61.1 Gy)提高4.7%,平均V40提高2.4%。各个上胸段淋巴结区域除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外的意外照射剂量,与PTV的体积大小充分相关(R=0.716~0.933,P<0.05)。结论5F-IMRT的放射治疗计划在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意外照射中更具剂量学优势,且肿瘤靶区较大的患者淋巴结区域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食管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比较研究食管癌的不同照射方法,评价常规三野等中心照射(RT)、三维适形(3D~C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保护方面的不同。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3种放射治疗计划,分别为RT,3 D—CRT,IMRT,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通过治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差异。结果RT,3 D—CRT,IMRT的95%计划靶体积(PTV)及95%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剂量有统计学意义,3 D—CRT和IMRT优于RT;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PTV剂量变异度指数、处方剂量覆盖GTV百分比均以IMRT计划为最好,3D—CRT、IMRT减少了双肺受照20 Gu体积百分比(V20),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计划的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心脏1/3体积的所受剂量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IMRT为最小,P〉0.05。结论3 D—CRT、IMRT在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剂量上均优于RT,能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且能降低周围敏感器官的所受剂量,正常组织所受剂量均能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束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 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 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mm。结论 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放疗布野方式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中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调强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CT定位,并由主治医师画出各自靶区,然后设计GTV和PTV,并设计三组布野方案(A组:0°、72°、144°、216°、288°;B组:0°、57°、144°、216°、303°;C组:0°、42°、144°、216°、318°),分别模拟三维适型调强计划,给予相同的单次剂量、治疗次数及优化条件,最后以95%PTV体积获得60 Gy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利用等剂量曲线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对以上三组计划进行下列参数的两两比较:心脏受量为20 Gy、30 Gy、40 Gy、50 Gy时的体积值;左右侧肺分别受量为5 Gy、10 Gy、20 Gy、25 Gy、30 Gy、35 Gy、40 Gy时的体积值;脊髓最大点受量。结果 C组与A、B组相比,患者肺低剂量受照射体积(V5、V10)明显减小(P≤0.003),C组V20较A组有提高,高剂量受照射体积V25、V30及V35较A、B两组有一定的提高(P<0.05),但均在临床可评价的安全范围内;脊髓最高点及心脏受量比较提示:C组脊髓最大点受量较A组增加,C组心脏V20较其他两组有增加(P<0.05),但也均在临床可评价的安全范围内。结论三维适型调强计划中,在5野均分的基础上适当减小两前斜野与零度野之间的夹角(C组),可以在基本不增加心脏和脊髓受量的同时有效地减少肺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但有提高肺高剂量区受照射体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自主呼吸控制(ABC)、自由呼吸(FB)状态下慢速CT扫描(SS)和常规轴位扫描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确放疗中减小放射性肺损伤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 10例周围型NSCLC患者在适形放疗定位时分别采集3种CT图像:1FB时常规轴位扫描;2ABC螺旋CT快速扫描;3FB时慢速CT扫描。将3套图像传输至计划系统,分别制定3个适形放疗计划,比较3个计划的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受照剂量>20 Gy的正常肺组织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及全肺平均受照剂量(Dmean)。结果 3个计划的GTV、CTV体积以慢速扫描似乎最大,ABC计划似乎最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3,P=0.238;F=1.376,P=0.270);FB常规轴位计划的PTV体积最大,且分别与另2个计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48,P=0.000);V20、Dmean在FB常规轴位计划均最大,且FB计划和另2个计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3,P=0.002;F=18.217,P=0.000)。结论 相对于FB状态,使用ABC或慢速CT扫描可有效减少周围型NSCLC精确放疗中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剂量,减小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传统常规照射在临床剂量学方而的差异.方法 选取术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Ⅱ-Ⅲa期NSCLC患者30例,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和传统常规照射计划设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优劣.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TCI)、靶区均匀性(TH)及临床靶区(CTV)最小剂量(Dmin)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照射计划(P<0.01),心脏30%等剂量线包绕的计划靶体积(U30)、V40及脊髓CTV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均明显低于传统常规照射计划(P<0.01),两肺V20、V30及食管V45、V50.与传统常规照射计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照射比较,NSCLC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剂量学优势,可减少心脏、脊髓等正常组织的受照量,但对食管、双肺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早期反应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雷新  杨晓霞  王东  胡南  刘岩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965-966,984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治疗结果和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78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8例)和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天);调强放疗先设定7~9个适形野,再设定80~100个调强子野照射,靶区剂量2.2Gy/(次·天)。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平均受照体积,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腮腺)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受照体积调强放疗组分别为(30±4.8)%、(56±6.7)%、(95±8.6)%、(92±8.1)%,常规放疗组分别为(98±9.4)%、(56±10.7)%、(100±9.7)%、(99±9.5)%,调强放疗组腮腺受照体积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Ⅰ、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Ⅱ、Ⅲ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Ⅱ、Ⅲ级。其中口干(腮腺)反应、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Ⅱ、Ⅲ级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另外,调强放疗组的放疗时间为45.0±4.4天,少于常规放疗组的51.0±5.3天。但调强放疗组放疗后鼻咽腔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并能缩短放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5野、7野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剂量分布,以探讨IMRT对直肠癌术前放疗的价值。方法 对10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3D- CRT、5野IMRT、7野IMRT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治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器官受量。结果 适形度指数(CI)7野IMRT计划>5野IMRT>3D- CRT,不均匀性指数(HI)5野IMRT计划>7野IMRT>3D- CRT。5野、7野IMRT计划比3D- CRT均可以减少高剂量照射小肠、膀胱、股骨头体积,7野IMRT计划比5野可以减少高剂量照射的骨髓和膀胱的体积。结论 直肠癌术前放疗中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适形度方面均优于3D- CRT计划,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也存在明显的优势。7野IMRT计划较5野IMRT计划技术有更好的剂量适形度与剂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前列腺癌患者,26例放疗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20例同时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全部采用WDVE-XKY808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照射前列腺靶区,5次/周,2 Gy/次,总剂量DT70~80 Gy。结果30例患者经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分别为70%(21/30)、97%(29/30)、90%(27/30)6个月时病灶缩小最明显。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5.0%、75.1%。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前列腺癌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收录的术前或术后行放疗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间收录的接受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55例T3N0期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新辅助放疗的有486例(新辅助放疗组),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有69例(辅助放疗组)。分析并比较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03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及放疗顺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Wald=10.099、10.562、4.331,P<0.05),其中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及总体死亡风险分别是新辅助放疗组的1.649(95%CI 1.173~2.316,P=0.004)倍、1.402(95%CI 1.020~1.928,P=0.037)倍。1:1倾向性匹配后分析提示,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293,P<0.05)。结论 与术后辅助放疗相比,新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N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前列腺癌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前列腺癌患者,26例放疗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20例同时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全部采用WDVE-XKY808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照射前列腺靶区,5次/周,2 Gy次/,总剂量DT70~80 Gy。结果30例患者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分别为70%(21/30)、98%(29/30),90%(27/30),6个月时病灶缩小最明显。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5.0%,75.1%。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前列腺癌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宫颈癌复发病例,比较逆向调强(IMRT)、三维适形(3D-CRT)及超级伽玛刀弧形适形(SGS-CRT)三种照射方式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1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进行IMRT、3D-CRT及SGS-CRT计划设计,以包绕计划靶区(PTV)体积95%的等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分别给予50Gy的处方剂量,分次方案均为2Gy×25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三种照射方式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3D-CRT的95%处方剂量包括靶区体积(99.9%±0.2%)高于IMRT(99.5%±0.5%)及SGS-CRT(99.3%±0.8%,P<0.05);SGS-CRT的靶区剂量梯度(85%±20%)明显高于IMRT(10%±7%)及3D-CRT(8%±5%,P<0.05);IMRT的适形指数(0.9±0.3)优于SGS-CRT(0.8±0.2,P<0.05),且SGS-CRT优于3D-CRT(0.7±0.5,P<0.05)。DVH显示,在10~30Gy之间,SGS-CRT膀胱平均受照体积(27.8%)明显低于IMRT(40.1%)和3D-CRT(57.4%,P<0.05);在5~45Gy之间,直肠平均受照射体积SGS-CRT(25.4%)明显低于IMRT(48.9%)和3D-CRT(73.2%,P<0.05);在小肠剂量分布上,三种照射方式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宫颈癌复发放疗中,SGS-CRT具有一定剂量学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联合常规放疗在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4月— 1997年 9月 7例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 ,其中 2例应用γ 刀立体定向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加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3例应用X 刀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加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2例应用常规放疗加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γ 刀、X 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治疗结束后 4例患者肿瘤消失 ,1例肿瘤明显缩小 ;2例行常规放疗联合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者 ,治疗结束后肿瘤均明显缩小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度恶心呕吐 ,白细胞下降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 1例患者因严重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终止治疗 ,于 5个月后出现脊髓转移。 2例随访 2 6个月 ,1例随访 18个月 ,2例随访 12个月 ,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联合常规放疗能有效控制肿瘤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可能成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Laitinen Stereoadapter 5000 from Sandstroem Trade and Technology was acceptance tested and commissioned for clinical use in a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Program at our facility. The frame was implemented to function as a localization device for target delineation rather than as an immobilization device. The frame is of non-invasive nature utilizing ear plugs and a nasion bridge adapter as the connecting points with the patient’s hea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head fram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external skull reference points was tested. CT and MRI imaging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a patient phantom with the stereoadapter in place. The target was delineated and target coordin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two implanted targets. The phantom was positioned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coordinates on a Siemens MXE Linear Accelerator by aid of the target positioning lasers. Radiographic port film images were taken with the circular fields typically used in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 complete treatment isodose plan was performed and dosimetric accuracy was tested by positioning a small volume ionization chamber at the center of the target volume in the head phantom.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were found to be clinically acceptable.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RT)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WBRT)追加SRT和26例脑转移瘤单纯SRT的结果,分析两者在Karnofsky评分、颅内肿瘤复发率、一年生存率等方面的状况。结果 WBRT+SRT组在颅内肿瘤复发率(13.3%和42.2%)、中位复发时间(10.5个月和4.2个月)、中位生存期(13.0个月和6.5个月)与单纯SR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Karnofsky评分、治疗有效率、一年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BRT+SRT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肿瘤颅内复发率,是脑转移瘤的一种理想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性分析及剂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及对正常肺组织和胸部其他危及器官的保护。方法选择2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回顾性地分析三维适形和调强治疗计划。调强与适形计划都要求使95%的计划靶区接受64Gy的处方剂量,使肺、食管、心脏、脊髓接受大于耐受剂量的体积最小。根据计划靶区的等剂量分布、体积一剂量直方图以及其他的剂量学指标,比较两种不同治疗计划的优劣。结果与适形计划相比,调强治疗计划在临床认可的范围内降低了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但剂量的适形性有显著提高;正常肺组织的V20值减少11%、平均剂量下降2Gy,但肺组织和危及器官的V5、V10值很难进一步改善。结论调强比适形放疗更适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