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展  林春兰 《浙江医学》2000,22(5):288-290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是嘉兴地区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内膜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辅以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将使手术更加彻底有效 ,能减少转移 ,准确分期。本文通过48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清除数的分析 ,对淋巴结数目、转移、准确分期进行探讨。1.一般资料 :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在本院行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共48例 ,年龄39~67岁 ,平均52.9岁。46例中腺癌43例 ,腺棘癌3例 ,腺鳞癌1例 ,癌肉瘤1例。临床分期均以198…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1年~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清扫淋巴结组(32例),未清扫淋巴结组(38例),分析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行淋巴结清扫术与未行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69%及79%,差异无显著性(P>0.1)。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4%及77%,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淋巴结清扫术并不一定提高生存率,但对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原发性子宫内膜癌154例,其中61例行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的同时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发现8例(13.11%)淋巴结阳性,其中深肌层浸润、G3分级、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的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9.41%、100%、42.86%、33.33%。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并探讨其在术前、术中、术后的高危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14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早期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定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子宫颈癌、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腔镜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国内外同类手术及开腹手术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60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0h,平均切除淋巴结的个数22个。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彻底性,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合理的手术范围,盆腔淋巴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对69例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Ⅰa期G1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考虑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Ia期G2、G3和Ib以上分期,应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英 《重庆医学》2001,30(3):262-26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的适当范围.方法对3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1例病检结果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4例(12.9%),其中ⅠA期2例,ⅠB期2例.结论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除ⅠA期可行单纯子宫切除外,其他Ⅰ期宜行广泛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必要时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或淋巴结取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治疗Ⅰ B-Ⅲ期子宫内膜癌。结果 1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至今无死亡。结论 该方法安全可行,疗效确切,适合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治疗IB-III期子宫内膜癌。结果:15例子中内膜癌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至今无死亡,结论:该方法安全可行,疗效确切,适合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对78例经诊断性刮宫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4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26.5%。随着肌层浸润加深、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增加,腺鳞癌、乳头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为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病手术切除的适当范围。方法:以3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1例病检结果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4例(12.9%),其中ⅠA期2例,ⅠB期2例,结论: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式除ⅠA期可行单纯子宫切除外,其他Ⅰ期宜行广泛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必要时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或淋巴结取样。  相似文献   

12.
徐世强  张国楠  余健  谢瑞梦  石宇  樊英  陈毅男 《四川医学》2000,21(12):1049-1050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方法及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83例子宫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中24例(28.9%)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与低分化肿瘤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79.2%、100%、60%、71.4%与60%,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62例临床Ⅰ期中,13例(21%),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为Ⅲc期。结论 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于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嘉文  黄丽珍 《广西医学》2002,24(7):1044-1045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 ,已经由术前的临床分期修定手术病理分期 ,其中将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定为ⅢC期 ,因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成为子宫内膜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于 33例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术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及其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资料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科及协作医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 4 4例 ,均于术前分段诊刮 ,病理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盆腔引流量。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盆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子宫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E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导管留置、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44%,低于对照组的17. 78%(P <0. 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EC患者,能有效降低术中损伤,提高淋巴结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能否用于判断患者淋巴结状态。方法:选取91例1995年1月~2005年1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或次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在组织分型、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类型、肿瘤分级、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绝经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33.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95.8%),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的性质,并探讨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9例,所有淋巴结依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性淋巴结组和反应性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盆腔MRI检查,计算所有淋巴结的ADC值.2组之间大小、ADC值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 反应性淋巴结组大小为(0.7±0.21)cm,小于转移淋巴结组大小(1.3±0.34)cm,2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转移性淋巴结组的ADC值为:(0.79±0.31)×10-3mm2/s,明显低于反应性淋巴结的ADC值:(1.42±0.42)×10-3mm2/s,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1,ADC值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0.86×10-3mm2/ s,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7%.结论 ADC对子宫内膜淋巴结转移有很高诊断价值,MR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肿瘤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8.
Rittenberg  P.  V.  C.  Lotocki  R.  J.  Heywood  M.  S.  Krepart  G.  V.  张丽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45-46
目的:评价无淋巴结转移的Ⅱ期子宵内膜癌患者接受穹降部近程放疗而未行体外照射锍腔放疗(EBRT)的结局。方法:对1995年8月至2001年3月间,就诊于Manitoba癌症护理中心的所有内膜样腺痛型子宫内膜癌Ⅱ期患者进行回顾件分析。49例患者确诊病变局限于子宫,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通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而进行了扩展的手术分期(ESS)。分析这些病例的复发率及发病率。结果:确诊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Ⅱ期患者。3例未进行辅助治疗,12例接受了穹隆部近程放疗,5例行常规EBRT治疗联合穹降部放疗。无复发或死亡病例。平均随访40个月,其问该组未观察到手术并发症及由放疗所致其他疾病。结论:限制对无淋巴结转移的Ⅱ期子宫内膜痛患者的辅助性穹降近程放疗可减少发病率,提高存活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状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肠梗阻、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多,可缩短引流管留置的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 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期子宫内膜癌 1 2 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 ,将其分为两组 ,A组 80例 ,次广泛 (或全子宫 ) +双附件切除术。 B组 48例 ,A组术式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两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A、B两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2 3%、94.87% ( P>0 .0 5 )。随访中 1 2例复发 ,复发率 1 1 .76%。3年内复发 1 0例 ,其中盆腔复发 3例 ,肺转移 6例。两组复发率 ,A组 7.93% ,B组 1 7.94% ( P>0 .0 5 )。结论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可明确分期 ,但不是 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中占相当比例 ,有高危因素时 ,应考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