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综合医院产前诊断系统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前诊断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有效地实施产前诊断管理 ,深圳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模式 :经过严格的科学管理 ,本院系统管理对象围产儿死亡率由 1993~ 1995年的 9.0 8‰下降为 1999~ 2 0 0 1年的 1.32‰ ;新生儿死亡率由 1993~ 1995年的 3.77‰下降为 1999~ 2 0 0 1年的 0 .2 6‰ ;出生缺陷率由 1993~ 1995年的7.0 0‰下降为 1999~ 2 0 0 1年的 3.19‰。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1991至2015年近25年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分析,了解围产儿死亡趋势、原因,总结经验,为探索进一步健全围产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至2015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个案,分析死亡趋势、特征及死因.结果 ①近25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5.97‰,其中户籍人口平均为4.80‰,非户籍人口平均为7.41‰,近2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②近25年围产儿死亡以非户籍为主,占55.45%,其母亲产次为2次以上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8.80%升至40.76%,双胎死亡比例逐年缓慢上升,2010年开始超过10.00%,2015年达最高水平13.00%;③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分别为53.35%、8.33%和38.32%,死产死亡构成和新生儿死亡构成逐年下降.死胎率从1991年的4.35‰下降到2015年的1.85‰(χ2=732.383,P=0.000),死产率从1991年的1.18‰下降到2015年的0.12‰(χ2=879.183,P=0.000),新生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4.90‰下降到2015年的1.18‰(χ2=2 040.316,P=0.000);④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中前四位分别为早产儿、严重畸形、宫内窘迫和原因不明,其中先天畸形比例占死亡总数的12.63%.结论 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上海市近20年的孕产期保健措施密不可分,为了进一步控制围产儿死亡率,需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产妇保健精细化管理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出生缺陷综合措施防治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对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对深圳市罗湖区2002~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围产儿22 912例, 发现出生缺陷308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13 .44‰。前5位缺陷种类依次为: 多指(趾)、唇腭裂、地中海贫血、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分别为: 1. 70‰、1 .48‰、1 .13‰、0 .87‰、0. 79‰。通过实施干预项目, 常住+暂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χ2 =3 .99, P<0 .05 ); 产前确诊率明显提高; 孕期筛查严重缺陷儿全部终止妊娠。结论: 必须大力加强优生遗传咨询指导及孕28周前的产前诊断工作, 采取有利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 降低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杭州市围产儿死亡的流行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杭州市2004-2009年4个省级卫生监测点内发生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1.69‰,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8.71‰、0.40‰,2.59‰,其构成比分别为74.45%、3.42%、22.12%,6年中监测区内围产儿死亡率呈波动下降,死胎在历年死亡中居第一位,出生缺陷居历年死亡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42.61%.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加强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和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7年间深圳市盐田区各医疗单位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10.3‰,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降到6‰以下。13年间围产儿死亡前3位为: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近7年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第1位原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新生儿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漯河市1999~2001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动趋势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 ,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 ,对漯河市 49所监测医院 1999~ 2 0 0 1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逐一筛查。结果 :3875 7例围产儿中 ,出生缺陷儿 2 5 1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 6 .48‰ ;1999、 2 0 0 0、 2 0 0 1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5 .87‰、 6 .2 7‰、 7.39‰ ,呈逐年上升趋势 ;监测的围产儿死亡率 2 0 .5 6‰ ,缺陷儿死亡率 45 8.17‰ ,前 5位出生缺陷是神经管缺陷、总唇裂、先心、脑积水、多指 (趾 )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 (P <0 .0 1) ;母龄 <2 0岁及母龄≥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季节和性别无相关性。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 13.94%和 86 .0 6 %。提示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采取以下措施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 ,开展产前诊断和遗传优生咨询 ,育龄妇女增补叶酸 ,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1993~2002年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禾  沈汝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2):733-73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 ,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由此产生的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北京市 1993~ 2 0 0 2年 60 83 0 6例活产儿中 93 3例因新生儿窒息造成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 1993年的 2 9.0 1‰下降到 2 0 0 2年的 2 3 .73‰ ,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从 1993年的 1.84‰下降到 2 0 0 2年的 1.0 2‰。农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1.81‰ )显著高于城市 (1.2 6‰ ) ;低出生体重儿 (2 5.79‰ )显著高于非低出生体重儿 (0 .82‰ ) ;早产儿 (2 2 .51‰ )明显高于非早产儿 (0 .93‰ ) ;双 (多 )胎新生儿 (16.53‰ )明显高于单胎 (1.41‰ ) ;产妇无系统保健的新生儿 (3 .67‰ )显著高于产妇有系统保健的新生儿 (0 .77‰ ) ;高危因素的产妇的新生儿 (7.71‰ )显著高于无高危因素的产妇的新生儿 (1.14‰ )。结论 :认真做好围产保健 ,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胎儿监护 ,积极处理和预防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孕产妇系统保健、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 ,对盐都县 1991~ 1998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依据盐都县妇幼保健所 1991~ 1998年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统计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凡孕满 2 8周胎儿出生 (体重≥ 10 0 0 g)至 7天内死亡者为围产儿死亡。2 结果与分析2 .1  1991~ 1998年盐都县合计出生 6 542 9人 ,围产儿死亡 1370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2 0 .94‰。其中新生儿死亡 6 70例 ,新生儿死亡率为 10 .2 4‰ ;死胎 334例 ,死产 36 6例。历年围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新生儿死亡率则波动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