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龚春萍 《全科护理》2012,10(21):1997-1999
介绍创伤后低温发生的原因,低温对机体的影响,重点阐述低温护理干预措施,为护士早期识别低体温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6-06/2007-06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中,收集了5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全部接受了手术治疗,并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护理预防。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7  
围手术期病人易出现低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介绍了围手术期病人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护士对围手术期低温体温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手术期病人易出现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介绍了围手术期病人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 以提高护士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 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意外性重症创伤的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2003-02~2004—02收治意外性重症创伤的患儿14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5~13岁。其中颅脑外伤2例,开放性腹部损伤2例,肝脾肾损伤5例。四肢损伤5例,全组复合伤1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相似文献   

7.
低体温是外科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0%~70%[1]。人体正常核心温度(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为36.5~37.5℃,临床上常将核心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2]。有研究显示大约50%的手术患者核心体温<36℃,33%患者核心体温<35℃[3]。术中低体温可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低体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3年1月我院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病人100例,根据创伤后体温记录是否出现低温分为低温组33例和无低温组67例。分析两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乳酸、pH、凝血酶原时间、失血量、补液量及24h尿量、体温、血压监测及保暖措施等状况。[结果]两组ISS评分、院内出血量、6h输血量、24h补液量、24h尿量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创伤病人体温监测频次明显低于血压的监测频次;保暖措施中95%病历记录采用了棉被保暖,其中15%合并采用了保温毯保温。[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体温观察缺乏规范,易出现护士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低体温认识不足、监测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处理的情况,而且保暖方式单一,保温效果不理想。加强对护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低温的预防、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敏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71-8272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近年来严重创伤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是现代急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缩短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急救护理新模式,已成为国内综合性医院  相似文献   

10.
我院创伤骨科于2006-08-2009-09在计算机导航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6例,经过系统的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3~54(平均39.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挤压伤2例。3例合并腰椎横突骨折,3例合并尿道损伤,2例合并2型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髋臼骨折。1.2术前准备本组术前等待时间2~7(平均4.9)d。对于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术前均行大重量(约20 kg)股骨髁上骨牵引。除必要的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外,均行术前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骨盆CT额状面、横断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35例创伤病人,从年龄,创伤部位、类型、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1035例中男女比为2.47:1;平均年龄29岁,其中20~39岁652例,占62.00%;损伤部住依次为手、头部、四肢;损伤类型为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创伤病人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1.27%;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或重型颅脑损伤19例,占1.84%,死亡12例,占1.16%。经创伤急救初步处理后,收入院524例,占50.63%,其中抢救93人次,直送手术室抢救9例;转门诊随诊511人,占49.37%。结论:创伤以青壮年为主,以手、头部、四肢的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多见,创伤救治应以骨伤科、脑外科和普外科专业医生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行鼻部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5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53例中治愈222例(87.75%),好转31例(12.25%)。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010-2012年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康复指标(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半流质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口干、烦躁、血容量降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对策。提高胰腺外伤的治愈率。方法对64例胰腺外伤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护理。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治愈60例,治愈率93.7%,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MOF)。1例死于腹腔感染、合并大出血,1例死于合并心胸外伤。结论对胰腺外伤手术治疗采用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暴露疗法在断指再植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断指再植患者31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术后伤口护理实施纱布敷料包扎即为对照组127例,对术后早期(6~8h)拆除再植手指伤口渗血未完全干燥的敷料采用暴露疗法即为实验组183例。两组在断指血液循环、伤口感染、存活率、医疗成本等4方面进行比较,根据结果指导临床。结果实施暴露疗法的183例断指再植患者中在断指血液循环、伤口感染、成活率、医疗成本等方面均优于包扎疗法,并使平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均减少。结论对断指再植术后伤口护理实施暴露疗法,便于观察断指血液循环及伤口感染,较早地预防并发现血管危象,降低其发生率,指导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中小型医院多科室联合模式救治成批创伤伤员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救治106批共1154例创伤伤员。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46批共465例,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救治作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004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60批共计689例,采取多科室联合救治模式救治并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救治时间和救治结果。【结果】不管轻伤还是重伤、单一伤还是多发伤,研究组的确诊时间,到急诊科至首次急诊手术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成批伤员组织救治工作中,动用全院力量采取多科室联合救治的模式,达到了统一指挥,有力协调,合理。分流,降低了成批伤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确诊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运用于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干预护理行为指导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纳入标准随机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5名,采用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干预方法;对照组32名,采用传统方法。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干预护理的认知现状、安全文化态度与行为现状评分及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与结束时鼻咽温与肛温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与结束时鼻咽温与肛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束时鼻咽温与肛温低于麻醉后;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对照组者平稳。结论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的认知现状、安全文化态度与行为现状,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充分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心脏直视手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方法142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应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减少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疾病术后患者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2月施行心脏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12例病例资料。结果7例存活,5例死亡,病死率为41.67%。术后并发急性左心室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再次气管插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气管插管及时与否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患者的正确评估、加强高危患者的监护、严格掌握拔管适应证,同时重视术后镇痛、提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再插管现象,降低患者病死率,利于术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