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建萍  杨华姿 《广东医学》2001,22(9):840-841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高血糖症与疾病危重程度及酸碱平衡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32例危重患儿高血糖症及其血pH的变化。结果 危重患儿危重期血糖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但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7例危重患儿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血糖>15mmol/L患儿血pH显著低于血糖≤15nmol/L者。结论 血糖可作为判断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危重患儿要注意监测血糖、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晓玲  华祯  马素丽 《实用全科医学》2009,7(5):483-483,511
目的探讨极化液治疗危重患儿高糖性高渗血症的疗效。方法将高糖性高渗血症患儿35例随机分为极化液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极化液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入院8~12h、第2,3天血糖。同时应用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结果入院时、入院8—12h、第2天血糖值,治疗组血糖下降较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两组血糖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治疗组转安率78%,对照组转安率41%,两组转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两组转安率分别为100%、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极化液治疗危重患儿高糖性高渗血症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3.
本组27例危重患儿于入院后测血糖均升高(15.62±8.72mmol/L),观察结果表明在危重应激状态下,患儿年龄越小血糖越高;血糖值与疾病危重程度成正比,严重的高血糖死亡危险增加,血糖>15mmol/L病死率高达64.5%,血糖升高与病后日数及恢复时间无关系,血糖恢复速度与是否应用胰岛素无关,应激状态下高血糖现象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治疗过程中糖的浓度并慎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泽群  柯斌 《广东医学》2005,26(7):950-951
目的对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病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法检测血糖,血糖>6.7mmol/L视为高血糖,依血糖值不同分为A,B,C3组,A组血糖6.7~10.0mmol/L,B组血糖10.0~15.0mmol/L,C组血糖>15.0mmol/L。结果本组资料表明,在原发病基础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数量越多,其血糖值越高,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C组与A,B组之间病死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0.64和6.22,P<0.05),说明血糖>15.0mmol/L时表示病情凶险和预后不良。结论高血糖是危重患儿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重症患儿血糖虽高,但不能被组织细胞充分利用,造成细胞外高血糖和细胞内能量缺乏,甚至发生高渗血症和组织细胞损伤。动态监测血糖对于掌握病情和预后十分重要,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应严格限制外源性葡萄糖的摄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02例危重患儿和70例轻症患儿血糖进行测定。结果血糖>6.67mmol/L者65例(占63.7%),单器官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组血糖浓度分别为(9.17±3.55)mmol/L、(14.26±6.59)mmol/L,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10mmol/L组,病死率8%,血糖10~15mmol/L组,病死率23.81%,血糖>15mmol/L组,病死率73.68%,3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危重患儿血糖浓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危重儿高血糖症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危重儿童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采用德国ACCU-CHEKⅢ型微量血糖测定仪,对28例危重在入院后开始治疗前进行血糖测定。结果;22例血糖升高,高血糖发生率为78.6%;年龄越小,血糖越高,血糖升高程度与疾病危重程度一致,随血糖升高,死亡危险性增加,提示,危重儿高血糖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血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危重患儿高渗血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静 《四川医学》2005,26(12):1465-1466
高渗血症(HBS)是指血浆渗透浓度超过290mmol/L,在儿科为一常见而危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危重儿肾功衰、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更易发生。因此,HBS是危重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1998-2005年收治高渗血症10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生儿危重症较多,如严重感染、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烫伤等都易导致中枢性尿崩,应激性高血糖而发生高糖性高渗血症。另外由于新生儿肾脏调节功能差,使用甘露醇或利尿剂不当都宜造成失水多于失钠而致高钠性高渗血症。为了提高对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的认识和警惕,采用积极合理  相似文献   

9.
李湘梅  刘艳普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51-351,362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高渗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病情转归。方法:对4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经高钠性高渗血症处理、高糖性高渗血症治疗、严重高乳酸中毒处理和高渗血症时脑水肿处理,部分患儿口渴、高热、肢体震颤等症状缓解和消失并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儿抢救无效。结论: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的治疗在准确测定和计算血浆渗透压的同时必须同步测定电解质、血糖、血BUN,并要严格鉴别高糖性高渗血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高渗性脱水对循环容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黄栋 《海南医学》2004,15(12):78-78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合理输液。方法采用OneTouch仪在不同时段分别测定危重患儿血糖以把握治疗的合理。结果35例危重患儿血糖值在>6.7mmol/L觸42mmol/L之间,针对其含量采取不同治疗措施,使60%患儿得以治愈,其病死率为40%。结论危重患儿常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血糖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按血糖高低实时调整输液成份,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高渗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病情转归.方法对4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经高钠性高渗血症处理、高糖性高渗血症治疗、严重高乳酸中毒处理和高渗血症时脑水肿处理,部分患儿口渴、高热、肢体震颤等症状缓解和消失并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儿抢救无效.结论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的治疗在准确测定和计算血浆渗透压的同时必须同步测定电解质、血糖、血BUN,并要严格鉴别高糖性高渗血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高渗性脱水对循环容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张飞 《华夏医学》2005,18(4):587-588
目的:了解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血糖的变化。方法:测定SIRS组与非SIRS组血糖值,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SIRS组血糖(8.73±4.56)mmol/L,显著高于非SIRS组血糖(6.52±2.17)mmol/L(t=2.54,P<0.05)。结论:SIRS有应激性高血糖出现。血糖升高可作为SIRS应激状态和代谢紊乱的早期干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胡检生  徐南平 《黑龙江医学》2011,(12):886-888,891
目的 探讨高渗血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防治MODS提供有价值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8-01~2011-07间,我院PICU收治的165例MODS患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值变化,按照血浆渗透压计算值将MODS患儿的分为高渗组与非高渗组,比较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15.
应用激素继发高渗性高血糖昏迷误诊一例董守华患儿,男性,10个月,住院号26048。病史:近三个月反复发作性抽搐,呈点头屈躯状,日达三十余次,且自发病以来,智力明显低下,不认人,不会笑.查体:智力低,表情谈,四肢肌力差,但有不自主的活动,颈软,心肺腹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抢救配合及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将42例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鼻饲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鼻饲组予以静脉补液联合胃肠道补液,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补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72h内,鼻饲组22例中19例血浆渗透压降至320mmol/L以下,对照组20例中11例血浆渗透压降至320mmol/L以下,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及时鼻饲联合静脉补液扩容及小剂量胰岛素应用是抢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成功的关键,而全面、细微、精心的的护理是成功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我院儿科于2002年4月-2003年6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82例,全部患儿于入院即刻测定末梢血糖,末梢血糖≥7.0mmol/L为高血糖症。高血糖症患儿每4h监测血糖1次,至正常后每12h监测血糖1次。其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易发生高血糖症,其增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脑病程度呈正相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文清 《医学文选》2005,24(2):215-216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HONK)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加之接诊医生如非专科,极易造成误诊,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92~2003年共收治此类患者8例,其中6例误诊漏诊,现举例如下。1监床资料例1:女  相似文献   

19.
非酮性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临床上并不少见,70年代文献报告占糖尿病人的5%~10%[1],NHHDC是糖尿病(DM)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贻误诊断.特别是既往无DM病史,以NHHDC为首发者更易误诊.现对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14例NHHDC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51岁。因上腹不适1 d,呕咖啡渣样物伴意识障碍6+h入院。10年前,因呕血诊断乙型肝炎。2年前,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既往无糖尿病等病史。饮酒20余年,白酒500 ml/天,折合酒精量200 g/d,已戒10年。查体:T 36.4℃,P 120次/min,R 20次/min,BP 144/92 mm Hgo嗜睡状,慢性肝病面容。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