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ⅠA2~ⅠB2及部分ⅠB3~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较,RH切除更多的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宫旁组织及阴道上段,术后易引起膀胱、肠道及性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年以上的子宫颈癌患者(RH组)13例,采用POP定量分度(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法对各指示点进行测量并对脱垂程度进行分期,并与同期12例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放疗的子宫颈癌患者(radiotherapy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 RH+RT组)和11例接受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total hysterectomy, TH组)进行比较。结果 TH组、RH组、RH+RT组的阴道总长度(total vaginal length, TVL)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5.0cm(4.5 cm,6.0 cm)、4.0 cm(3.2 cm,5.0 cm)和3.0 cm(2.6 cm,3.5 c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组患者C点的位置较RH组和RH+RT组均高(P 0.05)。RH组患者Aa点的位置较RH+RT组低[-2.5cm(-2.9 cm,-2.0 cm)和-3.0 cm(-3.0 cm,-2.7 cm),P=0.013],Ba点的位置较RH+RT组低[-2.5 cm(-2.9 cm,-2.0 cm)和-3.0 cm(-3.0 cm,-2.7 cm),P=0.012]。RH组较RH+RT组更容易发生阴道前壁脱垂(6/13和0/12,P=0.015),TH组较RH+RT组更容易发生阴道前壁脱垂(5/11和0/12,P=0.014)。结论与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不显著增加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放疗可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悬吊式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20例(腹腔镜组)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22例(经阴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子宫重量及术后病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子宫重量及术后病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显著小于经阴组(P均〈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切除子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Lu YX  Shen WJ  Liu X  Liu JX  Zhang YH  Zhao Y  Zhang L  Hu ML  Ge J  Ke N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797-801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US)治疗子宫脱垂的解剖生理基础、适应证、手术技巧、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经阴道HUS悬吊阴道穹隆、重建耻骨宫颈筋膜及直肠阴道筋膜,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50例。患者平均年龄60.1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4~51个月)。同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法对子宫脱垂程度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以术后C点值≤POP-QⅠ度计算成功率。结果术中50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宫骶韧带均可在后腹膜坐骨棘内后侧、经长组织钳钳夹牵拉、清楚触及和辨认,并均成功对阴道穹隆进行了悬吊和筋膜重建。术中应根据对输尿管解剖部位和相邻关系的准确认识、术中触摸、掌握缝合进针深度及方向、膀胱镜检查并确认输尿管开口位置等方法避免输尿管损伤。50例中,无一例输尿管损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POP-Q法C点值由术前1.5cm降为术后的-7.5cm;主、客观成功率均达100%。结论经阴道HUS悬吊并重建阴道穹隆、耻骨宫颈筋膜、直肠阴道筋膜是利用自身组织作为悬吊点治疗子宫脱垂,符合恢复解剖生理、保留功能及微创原则,主、客观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阴道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阴道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 45例患者行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 ,均在子宫峡部上方 1~ 2cm处向下楔行切除宫体。并选择 2 0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病例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结果 :平均术中出血量 ,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肠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快 (9.2小时vs 30小时 ,P <0 .0 1) ;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 4天较对照组短 (8天 ) (P <0 .0 1) ;术后病率研究组 8%,对照组 15 %(P<0 .0 1)。结论 :经阴道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 ,有助于改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大子宫切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7例,纳入的患者均为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且无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子宫体积均大于孕12周(子宫底高度高于耻骨联合上2cm),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垂体后叶素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术中给予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53例;对照组术中未用药,共34例。两组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继发性贫血,进一步分为贫血组及无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循环指标、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输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发生波动,用药后5min观察组SBP及DBP高于用药前,HR低于用药前(P<0.05),其余时刻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术后输血治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可提高止血效果,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对照组给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阴道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窦卵泡计数分别为8.89±1.03个和6.19±1.33个,都明显低于术前11.39±2.98个和11.33±2.10个(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次全子宫切除术对AFC的影响更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0例POP—QHI~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并将其分为重建组(35例)和传统组(35例)。重建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其中14例患者因年纪较大,无保留子宫需求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传统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随访,以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I)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评价手术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 ±2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2.3±72.9)ml,平均保留导尿管时间(3.8±1.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1±1.5)d,传统组分别为(127.0±18.5)m_in、(251.4±56.2)rnl、(5.8±0.7)d和(9.O±2.4)d。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两组均无失访病例。重建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0(0/35),传统组为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IQ评分分别为(79.2±20.6)分和(3.9±5.2)分,传统组分别为(80.6±18.9)分和(20.4±12.8)分;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DI评分分别为(73.7±17.1)分和(4.2±4.2)分,传统组分别为(78.2±19.1)分和(15.O±9.5)分,两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重建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O.05)。④重建组术前13例患者有性生活,其术前PISQ评分[(65.7±8.1)分]与术后2年[(64.7±7.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传统组11例患者术前有性生活,术后9例患者由于手术原因拒绝性生活。结论与传统阴式手术比较,全盆底重建术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对性生活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本文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省博爱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采用胆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87例,用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79例。两组均排除术前腰骶部疼痛及排便异常者。两组在年龄、产次、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及附件保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同期施行的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00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1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6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阴道出血、阴道残端息肉)等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出血,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较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略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残端有小宫颈宴体,无息肉形成,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有9例残端息肉形成。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取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手术创面小,手术难度降低,不破坏盆底结构,减少术后残端出血及残端肉芽的发生,并且由于切除了宫颈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术式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顾虑。因此,在良性子宫疾病需切除子宫时该术式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1.
三种子宫切除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比分析开腹子宫切除术(TAH)、经阴道子宫切除术(VH)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TAH54例、VH45例和TLH51例的临床病历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结果 TLH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AH和VH,分别为130min、70min和75min。术后住院日TAH明显长于TLH和VH,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LH和VH各有1例中转开腹。TLH中,有1例术后出现膀胱阴道瘘。结论 VH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术后恢复快和价格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髂耻韧带固定术中切除子宫与保留子宫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因中盆腔POP-Q≥Ⅱ度行腹腔镜下髂耻韧带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保留子宫者(保留子宫组)23例;同时行阴式全子宫切除者(阴式切除组)39例;同时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者(腹腔镜切除组)34例,比较三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解剖复位及术后生活质量、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保留子宫组与阴式切除组、腹腔镜切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3.57±21.02) min、(143.95±17.48) min和145 min (135 min, 161.5 min),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 mL (15 mL, 30 mL)、50 mL(30 mL, 80 mL)和50 mL (20 mL, 50 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保留子宫组网片暴露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0 vs 4%(10.26%), 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需行宫颈残端切除的原因,宫颈残端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行宫颈残端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为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复发,2例为宫颈残端鳞癌,另外2例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肉瘤,2例为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内膜腺癌。主要表现为腹胀、尿潴留、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流液和接触性出血、盆腔包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补充放疗、化疗。结论:严格掌握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指征,术前、术中不漏诊子宫、宫颈恶性肿瘤,术后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宫颈残端病变。  相似文献   

14.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9):618-618
目的:对比经腹腔镜子官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开腹组),对比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效果(经阴道组)。设计:两项平行的多中心的随机试验。参与者:28个英国中心和2个南非中心。共1380例女性患者参加,其中1346例接受了手术;937例随诊1年。主要终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开腹组中,经腹腔镜子官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1.1%比6.2%,P=0.02;差值4.9%,95%可信区间0.9%-9.1%),因损伤需要治疗者20例。经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手术时间也较长(84min比50min),但疼痛减轻(疼痛可视等级为3.51比3.88,P=0.01),因此术后留院时间短(3d比4d)。术后6周,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疼痛轻,生活质量高(SF-2,疼痛等级评分和性活动问卷)。  相似文献   

15.
中等大良性病变子宫经阴全子宫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等大、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87例施行此术式,其中子宫中等大(重200~750g)60例作为研究组,小子宫(<200g)27例作为对照组,部分病例采用子宫分碎术。对两组因手术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59倒成功地经阴道切除子宫,其中21例(35%)采用子宫分碎术,1例转经腹手术,转经腹手术率为1.7%,对照组则全部经阴道完整切除。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子宫重量分别为280.18±100.40g、146.48±35.19g,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3.93±26.26min,长于对照组的55.22±20.55min,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64.92±89.83ml,多于对照组的135.56±111.57m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病率分别为3.33%与3.7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膀胱、直肠损伤,无阴道残端炎症。结论:对具备经阴道手术经验的术者,中等大、良性病变的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部分病例需施行子宫分碎术,减小子宫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方法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切断的方法,对子宫大于12孕周、伴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129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患者全部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术中输血。其中116例患者(89.9%)先前经过1~3次足月阴道分娩;10例患者经过1~2次剖宫产;3例患者是已婚未产妇;9例患者曾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8±9.5)岁;体重指数平均为(27.3±7.9);手术时间平均为(152±28)min;子宫重量平均为(438±170)g(360~1120g);出血量平均(190±85)ml;从切断圆韧带到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的时间平均为(12.8±4.5)min(8~29min)。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为(3.8±2.1)d。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发生。术中发生膀胱损伤3例,经腹腔镜下行修补术,术后7d后治愈,全部患者无术后膀胱和输尿管阴道瘘发生。结论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为子宫大于12孕周,伴有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TLH)与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大子宫(子宫大小≥孕12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TLH组65例,改良LAVH组6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7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改良TLH组2例术中转LAVH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改良TLH组的手术时间[(116.0±30.4)min]、出血量[(98.3±45.8)ml]均显著低于改良LAVH组[(147.0±40.4)min,(133±41.7)ml](P〈0.05)。两组的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微创、安全、有效,改良TLH比改良LAVH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及手术设备和器械因素选择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8.
例1,49岁。2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2月常规随访主诉右下腹偶感隐痛,妇科检查示阴道残端愈合,无异常分泌物,建议门诊随访以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年患者仍偶感右下腹隐痛,且渐有坠胀感,近期加重,遂来院就诊。患者术后无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示阴道粘膜充血,淡黄色分泌物较多,阴道顶端右侧见肉芽组织直径约2cm,盆腔右侧扪及囊肿约4cm。B超示右侧盆腔有一液性区4cm×3cm×3cm,疑为右卵巢。拟诊为1.右附件囊肿;2.阴道残端肉芽。行肉芽摘除术。术时患者感右下腹有剧烈牵拉痛,肉芽摘除后在阴道残端见一小破口,并见未吸…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患者,46岁,1997年因诊断子宫腺肌病于当年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加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检:子宫腺肌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术后1年再次出现痛经、肛门肿胀、性交疼痛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于2003年5月21日入院。妇检:外阴(-),阴道畅,左侧穹隆可及5个黄豆大小硬性结节,宫颈直径4cm,表面光滑,宫口扩张约1.2cm.内见组织隆起不平,宫颈活动度差,宫体缺如,附件(-),左侧宫旁团块样增厚、质硬,右侧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发育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发育畸形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术前经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诊断,33例经MRI诊断,24例同时行二维彩超和MRI检查,分析其诊断子宫发育畸形的准确度。结果 98例患者中,纵隔子宫39例,单角子宫17例,双角子宫16例,双子宫11例,无子宫9例,复杂畸形6例。三维彩超和MRI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89.2%(58/65)和93.9%(31/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罗伯特子宫患者中,三维彩超和MRI术前均未明确诊断;4例子宫畸形合并阴道畸形患者中,仅1例术前确诊。24例患者二维彩超和MR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54.2%(13/24)和91.7%(22/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直肠三维彩超和MRI对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及无子宫或幼稚子宫的诊断率较高,三维彩超可作为子宫畸形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的子宫畸形,二者的诊断准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