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抑郁症残留症状诊治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治疗往往偏重于急性期药物治疗的疗效,常常忽略了对抑郁症前驱期、充分发展期和残留阶段病情的纵向评估,尤其是忽视了药物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完成后抑郁症残留症状可能普遍存在的事实,对残留症状与抑郁症不良预后的关系更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4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科初诊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有关精神科初诊情况。方法:对4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初次就诊精神科时的病程、主动性、非精神科诊治史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初诊时平均病程(6.4±4.4)个月,仅33.3%患者主动来诊,72.9%曾求治过非精神科。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初诊时病程的因素为躯体症状、起病形式、发病年龄及悲观程度;影响就诊主动性的因素是自知力;非精神科就诊行为主要受躯体症状影响。结论:抑郁症患者多就诊不够及时、主动和恰当,其根本原因是对该病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精神科医生视角,调查我国伴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现状以及目前临床诊疗中未被满足的需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在我国24个省/直辖市的三甲综合医院或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设计电子调查问卷,由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完成问卷设计,采用该问卷收集医生的基本信息、接诊抑郁症患者的构成、接诊的伴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伴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诊疗现况、医生与患者的临床需求和期望。本研究发放问卷317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5.9%。结果 分别有29.2%(61/209)和10.0%(21/209)的医生认为其接诊的抑郁症患者中,>50%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而认为住院抑郁症患者>50%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医生分别占58.4%(122/209)和16.3%(34/209)。46.9%(98/209)的医生认为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会发展出现自杀未遂的比例在10%~30%。医生认为自杀未遂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既往自杀史...  相似文献   

4.
概述:老年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化症状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本病例报告了一例反复住院治疗,伴躯体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在首次住院治疗获得了临床痊愈,但一年后病情复发,经过随访以及神经内科诊治,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这个病例的诊治过程提示我们对于一些反复治疗、疗效欠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尤其对于"躯体化症状"突出的病例,临床医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躯体疾病,仔细寻找器质性病因。而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作为一个特征性的脑器质性疾病标志值得精神科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5.
松果体肿瘤(pinealoma)因其特殊的位置类型, 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 在手术切除的同时需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进行治疗。而分流管堵塞导致分流失败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报道1例联合行松果体肿瘤切除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因分流管堵塞导致梗阻性脑积水(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减退为起始症状, 逐渐出现少吃、少语、少动亚木僵表现而反复就诊精神科且经多种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误诊误用精神科药物的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item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QIDS-SR16)评估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估患者被常见躯体症状所困扰的严重程度,简明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程度,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评估社会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共纳入1503例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733例(48.8%)患者存在残留症状,常见残留症状为注意力/决策力下降(82.4%)、精力不足(79.6%)、兴趣减退(75.2%)、感觉沮丧(72.4%)、睡眠不深(72.3%)和反应迟钝(70.4%)。早发组残留症状中睡眠太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及自杀观念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晚发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感觉沮丧症状发生率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晚发组入睡困难发生率高于早发组(P0.05)。感觉沮丧(β=1.85)、自杀观念(β=1.57)、兴趣减退(β=2.71)、反应迟钝(β=3.00)、坐立不安(β=1.55)与SDS总分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特征不同;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与残留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约为60%[1],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对PSD认识的提高,临床神经内科医师意识到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抑郁在脑血管病治疗中愈来愈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以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执行力障碍等)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行为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伴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时,往往被误诊为AD。本研究分析17例以记忆减退突出表现的抑郁症患者误诊为AD的临床资料。1对象和方法为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由各医疗联合体医院以AD转入本院治疗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17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治疗。2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医生对老年期抑郁症的态度及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应用自行编制的态度和知识问卷对157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应答率77.7%。根据是否接受过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培训,122名社区医生被分成培训组和非培训组,应用老年抑郁症态度和知识问卷,对这两组医生进行有关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结果除了培训组在治疗抑郁症的自信心、更少将没有自杀风险的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明显好于非培训组外(P<0.05,P<0.01),两组医生对老年期抑郁症的态度没有差别。培训组医生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明显好于非培训组医生(P<0.01)。但两组社区医生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认识或态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接受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对老年期抑郁症的态度的某些方面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非培训组医生好,但两组医生在对老年期抑郁症态度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医生进行有关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正>感觉减退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感受减退,即大刺激引起小感受,严重时不引起任何感受,即感觉缺失。精神科的感觉减退比感觉增强少见,多见于现实人格解体、躯体人格解体、抑郁症和谵妄,少见于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偏头痛和变性脑病[1]。但实际上,临床上进行症状判断时,几乎不使用感觉减退这一术语,因为教科书上所述的感觉减退过于简略。临床医生通常将感觉减退进行分解描述,这样在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我国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个案管理模式,即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和个案管理员共同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如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按照现行的医学模式进行.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12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在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末应用健康状况问卷(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1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在治疗12周末,干预组患者HAMD17总分(14.2±7.7)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17总分(24.9±5.9),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干预组有效率(83.1%)、临床治愈率(27.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9.3%)、临床治愈率(5.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和0.002);干预组SF-12的MCS(41.0±9.6)和PCS(39.3±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CS(30.3±9.9)和PCS(30.5±6.8),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特点.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73例神经科门诊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头痛头晕为本组突出的躯体症状,成为第一主诉者占43.8%.患者均肯定有抑郁表现,各种抑郁症状出现率为67.1%~97.3%,且以兴趣减退者居多.SDS平均总粗分为(5038±8.50)分,HAMD平均(19.50±7.43)分.医院焦虑情绪自评量表(HAD-A)≥9分者明显多于<9分者,前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患者以头痛头晕为第一主诉最多.抑郁常见症状以兴趣减退为常见.多为轻度抑郁,常伴焦虑,伴焦虑者的抑郁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3.
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高达7.4%。情感障碍患者目前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起效时间一般需1~2周。光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措施,在情感障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在精神科的使用较为局限。本文从光照与情感障碍症状的关系出发,分别阐述了光疗法在季节性抑郁症(SAD)、非季节性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器质性疾病抑郁症状及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抑郁症中的应用疗效和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抽取10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组(观察组)和冠心病未合并抑郁症组(对照组),并对比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发生原因,以及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和死亡情况。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4%,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兴趣减退等。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T波段改变等发生率均明显更高(P0.05)。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两年内死亡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概率较高,且多表现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其预后较差,临床上应对该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量子共振检测抑郁症相关症状的可靠性及其在精神科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精神科医生通过精神科检查提供的精神症状与量子共振检测到的精神症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量子共振检测孤僻、无端烦恼、自卑、注意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障碍、自知力缺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达到100%;检测注意减退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100%;检测注意减退及无端烦恼的准确度100%;无端烦恼、自卑、感觉迟钝、思维迟缓、妄想、注意减退、易激惹性、精神运动性抑制、自杀观念、饮食障碍、早醒检测的Kappa值及Youden值均>0.75.结论 量子共振检测仪可以作为抑郁症辅助诊断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对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组急性期治疗结束的抑郁症患者428例,290例完成6个月随访,分为依从性好组(202例)和依从性差组(88例)。使用16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16)、健康问卷躯体化症状群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席汉残疾量表(SDS)等评估急性期治疗结束抑郁症残留症状、生命质量与社会功能对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依从性差组QIDS总分、QIDS-5、QIDS-11、QIDS-13、QIDS-14、PHQ-15总分、GAD-7总分、SDS-03得分高于依从性好组,Q-LES-Q-SF总分低于依从性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末PHQ-15总分及QIDS-11得分与巩固期服药依从性差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越多、生活质量越差,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老年抑郁症患者 4 2例 ,随机平分为氟西汀加认知行为疗法组 (联合治疗组 )和氟西汀治疗组 (药物治疗组 ) ,疗程 8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及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随访半年后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4 % ,药物治疗组为 4 7.6 % ,以前组显著较好 (P <0 .0 5 )。 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好而持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急性期是否达完全缓解对残留症状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在中国13个城市的16家医院开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纳入急性期抗抑郁药治疗8~12周后治疗有效的抑郁症患者,在基线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ite...  相似文献   

19.
双相抑郁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科临床问题,其诊断与治疗对治疗医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通常双相障碍整个病程中抑郁症状发生较多,因而双相障碍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双相障碍中,被批准用于躁狂相的治疗方法不少,但是双相抑郁急性期治疗的药物只有2种,一种是喹硫平,另一种是奥氮平和氟西汀的复合制剂。然而,大多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都使用抗抑郁药物控制双相抑郁,尤其是当患者要求用这类药物来减轻他们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9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常规组行传统健康教育与娱疗活动,认知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疗法,两组各45例,且所有患者均通过盐酸舍曲林药物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7天、15天、45天后认知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随访1、2年后,认知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复发率,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