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类器官是指由干细胞衍生的体外三维细胞培养物,具有多种器官特异性细胞类型,可在体外稳定扩增培养以模拟相应组织器官的空间结构及生理功能。类器官作为新一代生物学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疾病建模、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与内分泌疾病相关的类器官的构建过程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人体肠道组织结构复杂,体外模拟肠道结构和功能是研究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新型体外三维培养肠类器官可以成功模拟肠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为肠道的发育和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此文就类器官培养技术在肠道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肝失代偿的治疗相当困难,体外肝支持装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原位肝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用多能干细胞诱导肝细胞和肝类器官不仅可以研究肝细胞的命运决定、肝发育、肝再生机制和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而且也可用于筛选药物,并为未来的移植治疗提供稳定...  相似文献   

4.
刘文明  鄢和新 《肝脏》2023,(6):637-639
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的负担逐年增加,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受限于供体短缺。再生医学因强调替代治疗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旨在采用正常的功能肝细胞替换受损的肝组织,而优质的种子细胞是其广泛应用的前提。肝脏类器官不仅是模拟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最佳细胞模型,同时也是再生医学和转化应用的重要细胞来源。在这里,我们讨论现今肝脏三维类器官培养的各方面进展,以及它如何在体内、外重构肝胆系统,如何成为全球性新兴肝脏再生医学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肝细胞、胆管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类器官系统,并讨论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肝脏再生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类器官是应用体外3D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器官的小型组织,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近年来,肿瘤类器官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模型,在肿瘤发生机制、药物筛选、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讨论类器官在胰腺癌研究中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类器官(organoid)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模型能够稳定保持肿瘤多细胞团的异质性特征,高度还原原位肿瘤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既能适用于高通量的临床药物筛选,提供个性化治疗的策略;又能构建病理模型,作为研究肿瘤发生、多个阶段发展和转移机制的有力工具。目前,食管、胃、肠、肝、胰、前列腺和乳腺等结构的类器官和相应的肿瘤类器官已有报道,开拓了体外培养的新平台。肿瘤类器官模型具有易操作、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以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应用等明显优势,有望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肝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传统细胞系培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作为模拟人类肝癌发生的常用工具, 加深了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机制的认识, 但并不能反映癌细胞真实状态、肿瘤微环境以及肝癌的空间结构特征等。近年来, 体外环境下建立的更具生理性的肝脏类器官已被应用于肝癌研究。肝脏类器官模型在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个性化药物筛选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免疫治疗及再生医学应用等领域中实现了突破性进步。文章主要对肝脏类器官在肝癌研究中的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人胚胎干细胞H9诱导心脏类器官方法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从碱性磷酸酶以及干细胞干性标志物鉴定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的全能性.然后,采用U型孔诱导H9向中胚层(mesoderm,MES)分化,进而继续诱导向心脏类器官分化.在分化过程中,我们观察不同时间点的...  相似文献   

9.
RANTES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cell es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趋化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到达胰腺组织,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研究发现,RANTES在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内皮表面表达增加,其与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后,可激活白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诱导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食管癌类器官来源的仿生单层中空复合水凝胶微纤维类器官芯片。方法 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生物复合水凝胶,通过体外共培养,建立一种可负载食管癌类器官来源单细胞悬液的新型3D单层中空食管仿生类器官。结果 中空微纤维具有完整的中空结构,内层为食管癌细胞,外层为血管内皮细胞,且食管癌细胞的生长与常规液体培养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食管癌仿生类器官模型可较好地还原食管癌的病理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食管癌发病机制、疗效检测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类猩红热合并多器官损害42例临床分析徐开泰,尹洪波,姜琦自1990年冬末始,江苏省南通、海安、东台等地于每年冬末春初出现猩红热样疾病爆发流行,迄今病例数已逾万。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病例达307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与经典的猩红热颇为相似,从多数患者咽拭子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培养血管类器官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体外培养hiPSC,先诱导hiPSC形成拟胚体,再诱导分化中胚层和血管祖细胞后,在Ⅰ型胶原蛋白-基质胶介质中分化形成血管网,分离单个血管网,形成血管类器官;倒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拟胚体,血管网及血管类器官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类器官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D31,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β)蛋白表达。结果 构建血管类器官3D细胞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31阳性,α-SMA阳性,PDGF-β阳性,与人体血管组织结构特征相似。结论 初步构建了血管类器官3D细胞模型,将为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研究显示,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危险性分别下降63%、54%和60%。尽管如此,强化治疗并不能完全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且其代价是低血糖症发生率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筛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甲皱襞毛细血管镜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在体显微成像技术,能发现早期的皮肤微血管病变。甲皱襞毛细血管镜下的皮肤微血管改变随着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而变化,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随访。但目前对甲皱襞毛细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多器官免疫损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而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导致高血糖的重要原因。多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高血糖的糖毒性进行的,近年来又提出了脂毒性的概念。然而,许多医生都会在临床上遇到难以理解的矛盾,即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依旧出现。一方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过于复杂;而另一方面,研究方向和治疗理念也值得深思。目前的糖尿病分型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帮助不大,而对其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和理解还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求。应该承认,对免疫损伤在慢性并发症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7.
胰岛细胞移植(ICT)受到供体来源和免疫抑制的限制, 未广泛应用于临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作为胰岛细胞替代来源有望解决ICT供源短缺和免疫抑制的问题, 已经开展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胰岛素分泌细胞(IPC)植入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文重点论述iPSC来源的胰岛类器官涉及的有关问题和未来需要解决的困难, 并提出最优化的诱导方案, 旨在为iPSC诱导提供参考。此外, 该文还阐述iPSC诱导的IPC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试验现状。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是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现将其近年来的治疗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与颈椎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血糖控制方面所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的作用;更加早期干预的影响;特定种类的降糖药在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保持胰岛β细胞功能上的潜在的附加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