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反复带下量增多7年,发现宫颈恶性病变1月半”入院。患者1月半前外院宫颈液基细胞提示轻度炎症,不典型鳞状细胞。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提示宫颈组织3、6、9、12点均为慢性宫颈炎,局灶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Ⅱ级)伴HPV感染。行宫颈锥切术,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残端癌1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子宫颈发生癌性病变,称为子宫颈残端癌。本文根据我院临床病例资料就子宫颈残端癌的生物学行为作一分析,并基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出预防及临床处理意见。1临床资料我院妇科1970~1994年间收治子宫颈癌4634例,其中子宫颈残端癌... 相似文献
3.
4.
子宫颈微小浸润癌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宫颈锥切确诊为MIC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结果 31例MIC患者中,24例有宫颈细胞学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阴道镜活检结果,其中1例(3.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17例(54.8%)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13例(41.9%)怀疑早期浸润癌.根据锥切病理,23例被确诊为I a,期宫颈浸润癌(I a,期宫颈癌组).8例为I a2期宫颈浸润癌(Ia2期宫颈癌组),I a.期宫颈癌组中,3例(13.0%)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3%)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9例(82.6%)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接受了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I a2,期宫颈癌组的8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随诊中除1例保留子宫的患者细胞学提示异常、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外,其余患者未见病变复发,保留子宫的4例随诊期间共发生3例次妊娠.结论 阴道镜活检对于MIC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但MIC的确诊必须通过宫颈锥切病理.MIC的锥切后处理主要基于锥切病理,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透明细胞癌24例临床分析马绍康,张宏图,孙建衡子宫颈透明细胞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首例由Meyer(1903年)报道 ̄[1,2]。虽然近几十年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但与同期其它宫颈腺癌相比较,仍是十分少见的肿瘤。我院自1959年~1993年共收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子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HGNECC)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新思路。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HG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72例HGNEC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5岁(24~71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为主(86.1%,62/72),免疫组化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CD56)81.9%(59/72)、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87.5%(63/72)、突触素(Syn)79.2%(57/72)、嗜铬粒蛋白A(CgA)52.8%(38/72),Ki-67阳性率为100%,其中Ki-67≥55%者占76.4%(55/72);(2)生存及复发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1~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42个月(2~11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8例,复发或转移者27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9%和51.4%;(3)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灶中单纯HGNECC癌成分、宫旁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CgA阳性及Ki-67≥55%是影响HGNE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及CgA阳性是影响HGNE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而FIGO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及Ki-67≥55%是影响HGNE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HGNE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接触性出血,易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较差。FIGO分期≥ⅠB3期及淋巴结阳性是影响HGNE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gA及Ki-67是HGNECC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或可成为HGNECC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9.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黏液样肿瘤,本文以其来源于间叶组织,属于软组织黏液样肿瘤的新视角,重新认识和解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易复发"、"好发盆腔-会阴-外生殖器"、"黏液质"、"漩涡或分层状"的临床、病理及辅助检查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Ⅰ期38例(Ⅰb1期24例、Ⅰ b2期14例),Ⅱ期32例(Ⅱa期10例、Ⅱb期22例),Ⅲ期18例(Ⅲa期1例、Ⅲb期17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28% (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Ⅰ b1期宫颈管型腺癌,1例为Ⅰ b1期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Ⅰ 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经宫腔镜下大块组织切除活检确诊.88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6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式与预后有关(P值分别为0.046、0.007、0.007、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13).11例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中Ⅱb~Ⅲb期占7/11,而5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中Ⅱb~Ⅲb期仅1例.88例患者总体HPV感染率为65%(57/88),不同病理类型宫颈黏液腺癌的HPV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诊断性锥切及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病例摘要
患者35岁,主因"停经2个月余,下腹痛、发热1个月余,病理诊断子宫颈癌10d"于2013年8月19日收入院。患者每年参加单位妇科体检未见异常,半月前"以闭经2个月,下腹痛、发热7d"于外院就诊。TCT结果未见异常;B超示宫腔内有积液;行分段诊刮术。病理报告:子宫颈、宫颈管及子宫腔内均可见高分化腺癌,不除外微偏腺癌可能。免疫组化:子宫颈管:CK(+),Vimentin部分阳性。子宫颈:CEA(+),p16个别腺体阳性,ER(-),Ki-67(+)20%。子宫腔:CEA部分阳性,ER(-)。特殊染色AB-PAS(+)。就诊期间发热、下腹痛, 相似文献
12.
48例阴式扩大性子宫颈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及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7月-2007年5月,选择经环形电切术(LEEP)并活检后病理诊断的宫颈鳞癌Ⅰa1期(除外脉管癌栓)、大面积CINⅢ(阴道镜下病变面积≥3/4)、CINⅢ合并阴道上段上皮内瘤变(VAIN)、CINⅡ-Ⅲ锥切术后或LEEP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且要求保留子宫和(或)生育功能的患者,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顺利实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其中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5例,大面积CINⅢ患者38例(9例累及腺体),CINⅢLEEP术后病变残存2例、切缘阳性2例,CINⅡ锥切术后复发1例。患者年龄27-40岁,中位年龄34岁,平均手术时间60min(30-100min),平均出血量加ml(5-300ml),平均住院天数10d(7-17d)。随访1~39个月,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4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是一种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大面积CINⅢ、CINⅢ合并VAIN以及CINⅡ-Ⅲ锥切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等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癌的临床特点,寻求恰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4例卵巢黏液性癌和108例非黏液性癌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残留病灶、化疗反应率,比较生存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黏液性癌患者FIGO分期早(P=0.001)、肿瘤分级低(P=0.000)。两组患者的年龄没有差异,Ⅲ~Ⅳ期患者的手术满意率无差异(P=0.453)。黏液性癌组与非黏液性癌组初治时对紫杉醇+卡铂的化疗反应率无差异(63.2%vs 85.2%,P=0.212),黏液性癌组的耐药病例似乎与肿瘤分期、手术满意度无关,而且复发后耐药率明显升高至60%。黏液性癌组和非黏液性癌组患者的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2个月vs 17个月,P=0.393)和中位总生存期(OS)(22个月vs 37.5个月,P=0.670)无差异。Ⅰ~Ⅱ期黏液性癌与非黏液性癌两组患者中位PFS(37.5个月vs 44个月,P=0.304)和OS(49个月vs 45个月,P=0.621)亦无差异。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的Ⅲ~Ⅳ期患者,黏液性癌组中位PFS比非黏液性癌组短(12个月vs27个月,P=0.003),中位OS也缩短(18个月vs 45个月,P=0.044);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的Ⅲ~Ⅳ期患者两组中位PFS(7.5个月vs 16个月,P=0.533)和中位OS(18个月vs 33个月,P=0.192)无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肿瘤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手术满意度;而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只有手术满意度。结论:卵巢黏液性癌是上皮癌的一个独立类型,晚期黏液性癌患者比非黏液性癌预后差,化疗耐药可能是预后差的原因,需要筛选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 yxoma,AAM)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仅百余例。本院收治1例阴道AAM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颈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治方法,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12例原发于子宫颈的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37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化疗3例,术后化疗2例,放疗4例,同期放化疗4例,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脉管浸润10例。随访10例中死于复发1例(IB期),出现肝脏转移但存活1例(IB期),无瘤生存8例。结论: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度高,易早期转移,短期复发且复发后对后续治疗可能抵抗,其治疗多采取手术及放化疗联合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成熟方案,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0月辽宁省肿瘤医院20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中位年龄46.0岁,≤40岁组8例,>40岁组12例,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50%、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手术患者中,10例淋巴结转移,5例无淋巴结转移,两者5年生存率分别10.00%和28.75%(P<0.05);浸润深度<1/2肌层者6例,≥1/2肌层者9例,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11.11%(P<0.05)。FIGO分期Ⅰ~ⅡA期15例,5年生存率为20.10%,ⅡB~Ⅳ期5例,5年生存率为8.30%。在单变量分析中FIGO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但多变量分析表明其对预后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分期无关,与年龄、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该病理类型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分解卵巢黏液性癌表面黏液的方法及其对化疗药物泰素作用于人卵巢黏液性癌细胞株OMC685的影响.方法 2007年4月至11月于复旦大学妇产科研究所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OMC685所分泌黏液中粘蛋白的类型,通过查阅文献筛选出适当的黏蛋白分解酶,用EUSA法证明黏液的分解,并于黏液分解后加用泰素,MTT法检测OMC685增殖的变化.选取人卵巢浆液性癌细胞株SKOV3加入含黏蛋白培养液后,再给予泰素,MI-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OMC685表面所包绕黏液成分为黏蛋白2(mucin2).α-N-内切乙酰半乳糖苷酶能够较特异地分解黏液.黏液分解后加用泰素对OMC685细胞增殖的抑制显著增强,而SKOV3加舍粘蛋白的培养液后再加入泰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结论 卵巢黏液性癌细胞分泌的黏液可能起到一定的屏障保护作用,通过使用分解酶分解黏液能够提高化疗药物泰素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0年的8例女性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中7例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6例发生于外阴,2例发生于会阴、阴道及盆底。其中,2例有病灶局部切除史。发病时间长短不一,为5个月至20年不等。治疗以局部肿物切除为主,术后随访3-63个月,除1例复发后访外,无一例复发。7例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阳性反应为波形蛋白(vimentin)者7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7例、8因子(factor8,F8)7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4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3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4例,S-100蛋白及CD68均阴性。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间叶性肿瘤,免疫组化提示其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来源可能性大。主要临床特点有生长缓慢和局部浸润性生长。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虽偶有复发,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cal,SCCC)是一种原发于子宫颈的神经内分泌癌,仅占子宫颈恶性肿瘤的1%~6%,且SCCC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复发率极高,5年存活率仅14%~39%。现将解放军第180医院收治的3例SCCC病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