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6周左侧颞顶叶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采用幻听量表(AHR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6周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幻听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AHRS、PANSS的总分和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背外侧前额叶和左侧颞顶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起效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36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组(n1 =12)、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组(n2=14)及对照组(假性刺激)(n3=10),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组、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组分别给予10次1 Hz rTMS真性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纯音听力测试评估副反应.结果 两个真性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假性治疗组,与基线比较,背外侧前额叶组第4次评估、左侧颞顶叶组第7次评估出现统计学差异,两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治疗组、对照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1 Hz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颞顶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均有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欠佳。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许是治疗阴性症状的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但很少有关于不同模式rTMS治疗有效性比较的研究。目标:比较四种不同模式rTMS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96例有明显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四个治疗组:10赫兹,20赫兹,θ波脉冲刺激(TBS),和模拟rTMS治疗(即对照组)。在前三组,采用运行阈值的80%对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刺激,每周五次,持续四周。治疗前后,由对患者分组单盲的评估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估量表(SAN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估。结果:96例患者中3名患者中途退出试验(两个来自对照组和一个来自20赫兹组)。与对照组相比,经rTMS治疗4周后,3个治疗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PANSS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和SANS量表得分较低。TBS组这些量表的减分显著大于10赫兹组和20赫兹组,但10赫兹和20赫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四组之间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且4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我们发现rTMS治疗,特别是TBS刺激模式对于伴有明显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进行大样本的纵向研究,以优化rTMS治疗,并确定刺激模式,持续时间,刺激强度以及治疗时间间隔,从而以最低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90例病程5年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药物维持治疗,后随机分为rTMS组(n=47)和伪刺激组(n=4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对研究对象行阳性和阴性综合量表(PANSS)、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测试,比较两组间各变量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rTMS组PANSS量表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分组主效应方差分析发现rTMS组和伪刺激组在PANSS量表阴性分、总分2项和RBANS量表即刻记忆、视空间结构、语言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及RBANS总分6项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疗效有持续效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连续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c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将124例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2例,完成61例)和对照组(62例,完成59例)。研究组进行4周的cTBS的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4周的伪刺激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和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听幻觉评分量表(AHRS)、持续注意力测试(CPT)和Stroop色词测验(SCWT)评估。结果:①干预4周后研究组PANSS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PANSS总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AHR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干预4周后研究组SCWT中错报数、漏报数和反应时间与基线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④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RTA、RTB、RTC及SIE与基线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TBS模式的rTM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与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具有幻听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药物(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通过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末,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因子显效率(30%)高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在第2周和4周末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可以缩短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起效时间,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0 Hz及10 Hz两种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阴性症状为主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20 Hz组(32例)和10 Hz组(30例)。两组分别给予20 Hz和10 Hz rTMS刺激治疗4周,研究期间抗精神药种类及剂量不变。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进行临床症状评定,治疗结束后第4、8、12周进行随访。应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2、4周进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4周,两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中情感迟钝、情感退缩、情感交流障碍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20 Hz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较10 Hz组下降明显(P<0.05); 20 Hz组有效率高于10 Hz组(χ2=4.993,P=0.02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第4、8、12周两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4周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患者均能耐受;20 Hz组发生率高于10 Hz组(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率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原抗精神病药基础上,研究组予以10 Hz 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疗效,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间PANSS和Y-BO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ANSS总分、PANSS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Y-BOC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Y-BOC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rTMS治疗还可以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70例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真刺激组(n=35)左侧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伪刺激组(n=35)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时及治疗5周的血清BDNF浓度,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N400的潜伏期及波幅;并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及SANS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周末2组(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BDNF水平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在额区N400中同音异形异义波幅和异音异形异义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并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幻听症状突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刺激频率为1Hz,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基线期、2周(治疗10次)、6周(治疗20次)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价精神症状,采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r TMS治疗10次、20次及随访1个月时,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相比,PANSS幻觉、CGI评分、AHRS频率及RBAN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20次及随访1个月时,AHRS总评分、影响、痛苦、RBANS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及注意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1个月时,PANSS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RBANS即刻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阳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研究组)和伪刺激治疗(对照组)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4周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则无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ESS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4周治疗后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即刻记忆分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周后除延时记忆分有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4周治疗后除PANSS分差值、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值两项与即刻记忆分差值呈负相关(P<0.05))外,其余各项认知功能因子分变化与PANSS量表因子分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rTMS可以改善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这种改善与阴性症状的改善无相关性,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是调控眼球运动的关键区域,很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异常探索性眼球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有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刺激大脑的这个区域有可能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目的评估rTMS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者EEM异常的影响,以及EEM变化与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变化之间关系。方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46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参加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研究组,24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22例)。两组均接受标准抗精神病药治疗。rTMS真刺激组每周接受5次rTMS干预,持续4周,应用0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nmlation,iTBS)模式刺激左侧DLPFC。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盲法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进行EEM检查,EEM检查指标包含凝视点数(Rumber of eyefixations score,NEF)、反应探索分(the responsive search score,RSS)和判别值(differentiation seore,D)。结果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完成研究。经rTMS干预4周后,丽组的症状均有明显减轻,但是,接受rTMS辅助治疗患者组的PANSS总分及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周后,rTMS真刺激组的NEF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改善),而rTMS伪刺激组的NEF分未见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前后RSS及D值的变化均不明显。但是,rTMS真刺激组的NEF中位数变化的百分数(+10%),并没有显著性高于rTMS伪刺激组的NEF中位数变化的百分数(-19%)。结论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接受4周r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辅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更轻,异常探索性眼球运动EEM有一成份也有提高。EEM指标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存在高度个体化变异,这表明需要相对较大的样本来判断特殊治疗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治疗组,15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5例),采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每周5次,共干预20次。于基线、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因子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有3例脱落。经rTMS干预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值分别为(4.67±2.47)分和(2.33±1.8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41,P=0.016);SAN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87±8.04)分和(5.92±6.4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8,P=0.038)。根据PANSS阴性因子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6.7%;根据SANS总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阴性症状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轻微的一过性头痛和入睡困难,未见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BS模式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名,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rTMS),对照组31例(单纯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应用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版韦氏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患者的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T、WMS-RC各指标的得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WCST各项评分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性错误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增效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戒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门诊精神分裂症合并烟草依赖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28例)和伪rTMS组(27例),分别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TMS刺激(10Hz,100%运动阈值)和伪刺激,疗程4周。入组时和治疗第1、2、4、8周末进行临床评估,以日均吸烟量、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分、呼气末CO值及戒烟率评定疗效,以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评定安全性。结果:日均吸烟量、FTND评分和呼气末CO值具有组别主效应(F=65.33,F=25.86,F=38.19)和时间主效应(F=24.66;F=29.92;F=18.92)(P0.05或P0.01);日均吸烟量具有交互作用(F=5.11,P0.05);治疗第4周末rTMS组戒烟率(32.1%)高于伪rTMS组(7.4%,P0.05);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及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均吸烟量和尼古丁依赖程度、提高戒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16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根据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s scale,SAPS)中听幻觉条目评分将患者分为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和非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并纳入35名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进行ALFF分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幻听组ALFF振幅降低的脑区是左侧枕叶、左侧颞叶(P0.05,AlphaSim校正),ALFF升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P0.05,AlphaSim校正);非幻听组相比对照组ALFF增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右侧尾状核(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相较于非幻听组ALFF增高的脑区有右侧枕叶(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右侧枕叶的ALFF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r=0.448,P=0.022)及总分(r=0.407,P=0.039)呈正相关;非幻听组右侧枕叶ALFF值与一般病理症状分呈正相关(r=0.630,P=0.001)。结论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侧额叶和右侧尾状核功能增强,左侧枕叶和左侧颞叶功能降低;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枕叶功能存在差异,且与精神症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2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服用齐拉西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每组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SCoR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2%(94/105),高于对照组的79.05%(8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各分量表评分、SCo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NSS各分量表评分、SCo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2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真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假刺激治疗,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血清BDNF浓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血清BDNF浓度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BDNF浓度变化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TMS可显著增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但血清BDNF水平变化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催乳素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43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rTMS组在稳定剂量的利培酮3~6 mg/d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5 d的高频rTMS刺激,对照组采用假rTMS刺激。刺激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血清PRL测定、P300检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刺激前两组PR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PRL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rTMS组P300的P2、P3波幅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P300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rTMS组及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MS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P<0.05)。结论:高频rTMS可使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P2、P3波幅升高,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但同时会使血清PRL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θ短阵快速脉冲(TBS)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为rTMS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rTMS组予以TBS式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伪刺激,连续进行4周,两组干预期间继续使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进行总体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认知功能[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和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的评估。结果 治疗4周末,r TMS组PANSS阴性因子及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SS量表阳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末,r TMS组RBANS评分、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等,均为一过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S模式的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