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HBeAg和HBsAg滴度与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为84.48%,HBV DNA阴转率为70.69%,HBeAg阴转率为50.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3.10%。与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相比,基线ALT〉5×ULN的患者HBeAg转换率显著增高(P〈0.05);与HBeAg≤100(S/CO)组相比,基线HBeAg〉200 S/CO的患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HBV DNA≤6 log拷贝/ml组相比,HBV DNA〉7 log拷贝/ml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下降显著(P〈0.05);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线HBsAg滴度对以上疗效指标无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HBeAg滴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LdT能有效恢复肝功能,抑制HBV复制和提高HBeAg血清转换;基线HBeAg滴度可预测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5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107例,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48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pg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MedCalc1 5.1统计学软件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48周末,27例(25.2%)患者不应答,另80例(74.8%)患者获得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完全或部分)应答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6.1±1.0)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2±1.2) lg copies/mL,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为(0.7±0.2),显著高于不应答组【(0.6±0.1),P<0.05】,血清HBeAg阳性率为41.3%,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0.4%,P<0.05),血清HBV pgRNA水平为(5.3±0.8)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6.5±1.1)lg copies/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V DNA载量、HBeAg状态和血清HBV pgRNA水平均为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因素(OR=2.793、OR=3.827、OR=4.035,P均<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患者不应答的最佳截断点为5.89 lgcopies/mL,AUC值为0.865(95%CI:0.816~0.905),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4.1%(20/27),特异度为88.8%(71/80)。结论 监测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检测结果稳定,不失为一种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发生持续或间歇性低病毒血症(LLV)可能的相关人群特征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对接受NAs治疗≥(48±2)周的门诊CH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48±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进行研究分组:LLV组(20 IU/ml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肝内HBV载量的变化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该类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HB 46例,经血清学及影像学确诊、手术获得的肝硬化标本17例。采用实时荧光载量系统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并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肝硬化组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CHB组(P〈0.01)、高于HBeAg阴性CHB组(P〈0.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CHB组(P〈0.001、P〈0.01);HBeAg阳性及阴性CHB组的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P〈0.05、P〈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血清(P〈0.001)。(2)CHB、肝硬化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较血清HBV DNA载量更能准确反映肝内HBV复制水平、肝组织损伤程度以及CHB、CHB肝硬化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基线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使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9例HBeAg阴性CHB患者根据基线HBV DNA分为低病毒载量组(A组,HBV DNA〈10。拷贝/ml)26例及高病毒载量组(B组,HBV DNA≥10^6拷贝/ml)23例,均采用ADV治疗,每12周复查HBV DNA、HBV标志物及ALT,选取治疗12、24、48周的检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2、24、48周A组HBV DNA下降幅度(1g值)分别是2.8±1.1、3.1±0.7、3.3±0.6,B组下降幅度则分别是3.8±1.4、4.3±1.4、4.7±1.1,各阶段B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A组各阶段完全病毒学应答率(〈100拷贝/ml)65.4%、76.9%、92.3%、B组分别为34.8%、39.1%、65.2%,A组均优于B组(P〈0.05)。生物化学应答率A组分别是57.7%、69.2%、92.3%,B组为60.9%、65.2%、87.0%,各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病毒栽量较高的病例使用ADV治疗,虽然其HBV DNA下降较明显,但完全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基线病毒载量可作为疗效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达到治疗终点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14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NAs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达到相关指南治疗停药标准后停药。将性别、年龄、HBV感染家族史、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TBil、基线ALT水平、基线AST水平、病毒学应答时间、HBeAg消失时间、开始用药至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总疗程、延长疗程、停药时HBsAg水平、药物种类共15个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平均疗程(37.36±12.67)个月,延长疗程7.0(2.0~13.0)个月,48个月的复发率为56.7%。性别、年龄、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TBil、基线ALT水平、基线AST水平、病毒学应答时间、巩固治疗时间、总疗程、延长疗程、药物种类对达标停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可以看出,HBV感染家族史[风险比(RR)=1.583,P=0.047)]、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RR=1.205,P=0.015)、停药时HBsAg水平(RR=2.143,P=0.008)是影响停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在12个月以后的复发率高于发生在12个月以内(80.0%vs 48.9%,P0.001)。结论HBV感染家族史、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晚、停药时HBsAg高水平是导致NAs治疗达标停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HBeAg阳性的CHB患者若能获得免疫控制有利于减少NAs停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程健  孙静  周文三  严晓敏  刘勇  许林  吴静  林丽  吴超 《胃肠病学》2009,14(8):483-487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呈持续性高表达。然而关于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细胞表面PD-1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关系的报道较少。目的:动态观察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1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或基线期(T1)、治疗后4~8周(他)和12.16周(T3)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抗病毒治疗早期,CHB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逐渐下调(P〈0.05),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亦逐步降低(P〈0.01);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HBV DNA载量(P〈0.01)和ALT水平(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CHB患者的病毒载量使T细胞表面PD-1表达下调,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序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HBe Ag阳性CHB患者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59例NAs治疗12-36个月HBV DNA检测不到但未发生血清学应答的HBe Ag阳性CHB患者,77例接受序贯联合IFN-α1b治疗48周,82例继续NAs单药治疗48周。基线和治疗期间每12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评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48周,试验组HBe Ag低于检测下限和转换率分别为21.74%和20.29%,对照组HBe Ag低于检测下限和转换率分别为5.63%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8、6.70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HBs Ag清除率分别为7.2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毒学反弹率分别为0%和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9,P〉0.05)。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HBs Ag基线水平高的患者(〉2000 IU/ml)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基线水平低(≤2000 IU/ml)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3、0.147,P〉0.05)。HBs Ag下降幅度与HBe Ag下降幅度具有相关性(r=0.606)。NAs基础治疗时间可能对序贯联合干扰素后的HBe Ag低于检测下限和转换有一定影响,但无论基础治疗时间长短,序贯联合干扰素均可增加HBe Ag应答率。结论序贯联合IFN-α1b有助于提高NAs经治未达满意治疗终点的HBe Ag阳性CHB患者的血清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疗效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前ALT、HBV DNA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规则用药、HBeAg性质及HBV YMDD变异等因素。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失败96例,成功1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ALT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阳性患者治疗中阴转和血清转换率低(P〈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和HBV YMDD变异率高,患者不规则用药(P〈0.0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T、HBV DNA基线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用药规则,HBV YMDD变异及治疗后HBeAg性质改变均是影响拉米夫定治疗CHB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 DNA应答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用Abbott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AXSYM自动酶标检测仪检测血清HBeAg、抗-HBe,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分析不同治疗阶段和随访结束的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1.0×10^5拷贝/ml),HBeAg血清转换率及变化规律和影响病毒学应答和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结果治疗12周和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转换组和非转换组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学应答无论在治疗期还是随访结束时,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之间的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学转换与非转换组之间的HBV DNA载量之间在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与非应答组的HBV DNA载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与HBV D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治疗12、24周和48周获得病毒学应答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8%、21.4%和18.9%。治疗12、24周和48周时病毒学应答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9%、33.3%和27.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72周的HBeAg血清转换与治疗结束时的HBV DNA阴转显著相关(OR=2.15,95.0%CI=1.744-2.664,P〈0.01)。结论治疗12周和持续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病毒学应答均与ALT基线水平相关,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础HBV DNA载量无关,但与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I型干扰素受体(IFNAR)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5例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48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采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β干扰素受体(IFNAR-α、IFNAR-β)、辅助性T细胞17(IL-17A)和IL-17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CHB患者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在105例CHB患者中获得完全应答56例(53.3%),未获得完全应答4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获得完全应答与未获得完全应答患者血小板、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FNAR-α和IFNAR-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基线白细胞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HBsAg、IP-10、IL-17A和、IL-17F水平分别为(5.6±1.7)×109/L、(108.6±9.5) U/L、(5.4±0.8) lg copies/ml、(4.6±0.9) lg IU/ml、(324.5±86.9) pg/ml、(3.2±0.6) 平均荧光强度(MFI)、(3.1±0.5) MFI,与未应答组的(6.4±1.9)×109/L、(82.5±10.0)U/L、(6.1±0.9) lg copies/ml、(5.8±1.1) lgIU/ml、(381.4±79.6) pg/ml、(3.8±0.7) MFI、(3.6±0.7) MFI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HBsAg、IP-10、IL-17A和IL-17F水平是影响α-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应答的因素(P<0.05)。结论 除常识性认识到的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外,本研究发现检测血清IP-10和Th-17水平有助于对CHB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反应的预测,或许能为临床做出治疗决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HBsAg、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联合检测对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预测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HBeAg阳性的87例CHB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ETV治疗48周后是否获得完全应答,分为获得组(n=38)和未获得组(n=49)。均采取ETV治疗,疗程48周,观测患者基线及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 cccDNA、HBsAg、HBV pgRNA的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HBsAg、HBV pgRNA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完全应答的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HBV cccDNA、HBsAg、HBV pgRN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完全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相较于未获得组,完全应答获得组患者基线,治疗24、48周时的HBV cccDNA水平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452、-2.518、-2.266,P值均0. 001);基线,治疗12、24及48周时的HBsAg水平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431、-2.750、2.386、2.536,P值均0. 001);治疗12、24、48周时的HBV pgRNA水平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674、-2.503、-2.528,P值均0. 001)。完全应答获得组患者HBV cccDNA在治疗24周时、HBsAg在治疗12周时、HBV pgRNA在治疗12周时的下降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获得组(Z值分别为-2.352、-2.566、-2.389,P值分别为0. 006、0. 001、0. 004)。血清HBsAg、HBV pgRNA与肝组织HBV cccDN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757,P值均0. 001)。治疗24周时HBV cccDNA、治疗12周时HBsAg、治疗12周时HBV pgRNA的水平可作为预测完全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6. 248、5. 452、5. 670,95%CI分别为1574~14262、2. 048~16. 888、1. 201~16. 183,P值均0. 05)。HBV cccDNA、HBsAg、HBV pgRN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45、0741、0. 773,均明显小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 913(Z值分别为-2.411、-2.712、-2.673,P值均0. 001),其临界值小于7时患者治疗48周时可获得完全应答。结论血清HBV cccDNA、HBsAg、HBV pgRNA联合检测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ETV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康健  丁德平  李新宇  孟忠吉  陈悦 《肝脏》2014,19(1):34-35
目的根据基线ALT及HBV DNA水平评价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优化治疗疗效。方法观察不同基线ALT水平患者,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及52周时的HBeAg阴转率,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结果基线ALT〈2 ULN组患者12周和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2.1%和29.27%;基线ALT〉5 ULN组12周和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5%和63.89%。24周治疗结束,单纯ALT≥2 ULN组和ALT≥2 ULN组且HBV DNA〈8log10拷贝/mL组病毒学应答分别为56.88%和73.22%。结论基线ALT水平较高患者抗病毒治疗HBeAg阴转率更高。较低病毒载量时病毒学应答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酯(TDF)对于高病毒载量初治患者的疗效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队列中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65例。入组患者为基线HBV DNA>6 lg拷贝/mL,使用ETV或TDF满48周的CHB初治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统计48周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48周HBV DNA<500拷贝/mL和<100拷贝/mL应答的因素;分层分析比较48周后不同年龄、性别、基线HBV DNA、ALT、一线用药种类、HBeAg状态情况下HBV DNA<500拷贝/mL和<100拷贝/mL的应答率。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48周治疗后85.5%(141/165)的患者HBV DNA<500拷贝/mL,66.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前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据肝组织HBVDNA载量小于等于或大于104fg/cm3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监测其肝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情况.结果(1)肝组织HBV DNA载量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对数值4.081±1.127与3.163±1.010,t=2.218,P<0.05),二者高度相关(r=0.840,t=4.322,P<0.001);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亦呈正相关(r=0.459,t=3.056,P<0.005).(2)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反向关系(x2=3.874,P<0.05).(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前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效果较好;治疗1年时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以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为高(HBeAg转阴率68.4%与36.4%,x2=4.194,P<0.05;抗-HBe阳转率73.7%与40.9%,x2=4.447,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水平较血清HBV DNA、HBeAg水平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且能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及其预测指标。方法采用替比夫定(LdT)600 mg/d治疗78例HBeAg阳性CHB患者48周,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基线、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12周时HBV DNA转阴)为预测因素,分析其对治疗48周疗效的影响。结果性别、年龄与治疗8~48周时HBV DNA转阴无相关性(P〉0.05);5 ULN≤ALT≤10 ULN组治疗24、36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高于2 ULN≤ALT≤5 ULN组(P〈0.05,P〈0.01);HBV DNA 106~105拷贝/ml组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高于HBV DNA〉107拷贝/ml组(P〈0.05);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也高于非应答组(治疗12周时HBV DNA≥500拷贝/ml)(P〈0.05)。结论 ALT、HBV DNA基线、早期病毒学应答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替比夫定抗HBV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其血清HBsAg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就诊的低水平HBsAg 阳性的CH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入组前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Peg-IFNα-2a联合治疗48 w。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基线HBsAg水平预测HBsAg清除的效能。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5±0.3) lg U/ml和(0.1±0.1) lg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lg U/ml和(1.3±0.3) lg U/ml(P<0.05),观察组HBsAg清除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2.5%和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和55.0%(P<0.05);基线HBsAg水平是HBsAg清除的独立相关因素(OR:0.337,95%CI:0.026~0.652, P<0.05);经ROC曲线分析,以基线HBsAg水平等于2.0 lg U/mL为截断点,基线HBsAg水平预测治疗48 w血清HBsAg清除的AUC为0.77,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68,阳性预测值为67.2%,阴性预测值为85.3%,正确性为72.5%。结论 应用peg-IFN-α-2a治疗已经NAs治疗获得低水平HBsAg阳性的CHB患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基线HBsAg水平能预测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清除情况。  相似文献   

18.
蔡伟  谢青  安宝燕  赵国明  王晖  周霞秋  郭清  谷瑞瑛 《肝脏》2009,14(5):360-363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予拉米夫定(LAM)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HBsAg定量水平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3例CHB患者予LAM治疗104周,对出现完全应答持续24周以上的患者停药再随访104周,观察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检测基线、LAM治疗24周、52周、76周、104周的血清HBsAg定量水平和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经LAM治疗104周,5例患者出现完全应答24周以上而停药,其在治疗52周、76周和104周的血清HBsAg与基线相比的下降值显著高于未停药组。LAM治疗52周时血清HBsAg下降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血清HBsAg下降阈值大于2log10IU/ml时,预测治疗104周出现完全应答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6%;同时达到停药标准的患者数显著高于下降值小于2logIU/ml的缓慢下降组(P〈0.05)和血清HBsAg水平高于基线的升高组(P〈0.01),而耐药的发生率低于缓慢下降组和升高组。结论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可作为CHB患者抗HBV疗效考核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 HBV 共价闭合环状 DNA(HBV cccDNA)和HBV前基因组 RNA(HBV pgRNA)水平预测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89例,均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48 w。使用COOBAS TAQMAN和COBAS Amliprep系统和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预测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价值。结果 89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获得病毒学应答85例(95.5%),生化学应答80例(89.9%),血清学应答9例(10.1%);获得完全应答75例(84.3%);完全应答组血清ALT、HBsAg、HBeAg、HBV DNA, 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分别为(228.3±34.9)U/L、(2.5±0.4)lg IU/mL、(18.6±1.9)S/CO、(6.1±0.6)lg IU/mL、(2.2±0.2)cps/mL和(4.5±0.6)cps/mL,与非完全应答组【分别为(69.5±17.1)U/L、(3.7±0.7)lg IU/mL、(163.2±16.3)S/CO、(6.8±0.7)lg IU/mL、(3.9±0.4)cps/mL和(7.0±0.7)cps/mL】比,差异显著(P<0.05);应用血清HBV cccDNA与HBV pgRNA水平联合预测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其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9.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预测疗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秦景桃  陆建春  柳龙根  薛源 《肝脏》2014,(8):591-59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的疗效并分析其预测因素。方法 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于基线、4、12、24和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结果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达95.1%和91.8%,HBsAg定量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与第4周时HBV 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安全、有效;第4周时HBV DNA载量对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