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non-IRA-CTO),择期介入开通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急诊PCI的患者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STEMI合并non-IRA-CTO的共115例患者,择期non-IRA-CTO开通组39(33.9%)例患者,未开通组(包括介入失败及未介入手术)76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及化验检查结果等,收集并阅读介入治疗光盘及手术记录等资料,电话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及脑卒中。结果:开通组患者术后1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改善[(53.29±7.24)vs.(57.55±7.89)%,P0.05]。开通组1年内MACE事件发生3例(7.7%),未开通组为30例(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开通组无心源性死亡患者,后组为7例(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MACE事件(47.8%vs.35.8%,P=0.209)及心源性死亡(4.3%vs.11.3%,P=0.430)在介入开通失败组和未行介入开通手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元Cox回归分析证实,择期CTO开通(HR=0.219,95%CI 0.066~0.731,P0.05)是患者1年无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择期介入开通non-IRA-CTO可以增加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1个月的射血分数,减少患者1年的MACE事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治,策略是迅速、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迅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获益显著.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的策略也不断更新.本文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10例老年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患者(CTO组,n=30)与非梗死相关血管无CTO患者(无CTO组,n=180)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TO组院内死亡率、术后1年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无CTO组(16.67%比6.11%,P=0.03;20.00%比8.39%,P=0.0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源性休克、左前降支血管梗死是老年STEMI患者院内死亡和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预示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佳或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慢性闭塞病变(CTO)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注册研究中接受急诊PCI的2 271例急性NSTEMI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CTO组和非合并CTO组,主要研究终点为在院期间和术后2年病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探讨2支冠状动脉同时急性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治要点。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连续诊治的3例前降支和右冠同时急性闭塞患者的诊治经过,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造影特点和急诊PCI手术策略与预后关系。第1例患者先处理右冠,后处理前降支,前降支支架后出现致死性无复流;第2例患者先处理右冠,出现致死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第3例患者先处理前降支,后处理右冠,没有出现并发症,1年随访无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前降支和右冠同时急性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避免先处理更容易出现严重再灌注损伤反应的右冠,有可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急诊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表明急性STEMI 患者非梗死相关血 管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2%~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CTOPCI) 长期预后是已知的,但是何时开通STEMI 患者的CTO 血管,目前仍未知。文章通过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讨 论STEMI 合并治疗CTO 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314例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4例,病死率3.3%;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5.3±4.6)h;43.8%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其中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例患者植入支架44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1±0.8)枚。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6.8%,其次为心脏破裂占20.5%,15.9%死于血管并发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穿孔、夹层)。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院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76.00%、≥75%的严重狭窄率为53.00%,侧支循环率为36.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10.00%,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9.
许晓明  李超  程康  韩雅玲 《心脏杂志》2018,30(4):477-48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心血管急重症之一,致残、致死率高。40%~65%的STEMI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与单支病变相比,并发MVD的STEMI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在不考虑外科干预的情况下,针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有3种:即仅对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即罪犯血管(culprit vessel)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culprit-PCI)、同时对IRA及至少1支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nfarct-related artery,non-IRA)行急诊PCI(MV-PCI)、对IRA行急诊PCI后择期对至少1支non-IRA行PCI(staged-PCI)。由于STEMI多支病变患者non-IRA病理生理状态相对特殊,因此,国内外对non-IRA的处理策略及处理时机存在争议。同时,随着临床新技术及新型口服药物不断发展,STEMI多支病变处理策略也不断完善。本文就STEMI多支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1-2]。约10%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非梗死相关慢性完全闭塞病变(noninfarct-related artery,chronic total occlusion,non-IRACTO)[3-4]。有研究提示多支病变合并non-IRA-CTO是STEMI患者早期和晚期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5-7]。  相似文献   

11.
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应只是为获得TIMI 3级血流,而应是良好的心肌灌注。可通过上游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个体化正确使用血栓抽吸装置,必要时延迟支架植入等手段,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NSTEMI与STEMI病人入院后1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P〈0.05)。结论 NSTEMI的多支病率高于STEMI,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1例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疗组);53例来诊时已超出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常规保守治疗7~10天后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因STEMI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患者743例。比较男性患者(558例)和女性患者(185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1年后亡的预测因素。结果与男性组患者相比,女性组患者年龄更大,更多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更多患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再灌注时间更长,女性组患者入院心功能更差(P<0.05),女性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的使用率低于男性组。女性组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不良事件(MACE)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pPCI术后1年女性组MACE发生及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多支病变、再灌注治疗延迟、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的使用率为影响接受pPCI治疗STEMI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高血压和入院时心功能未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接受pPCI治疗的STEMI女性患者近期及1年的预后比男性患者差,穿刺部位并发症多。这与女性患者高龄、合并症多、心功能差、再灌注治疗延迟、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的使用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紧急转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外院行静脉溶栓后经绿色通道直接送至我院心导管室行紧急PCI术,观察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术后即刻疗效及出院后短期随访效果。结果:溶栓后立即转诊至我院并紧急PCI的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住院期间未见再发缺血事件,也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短期随访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具备抢救设备及医护人员陪同的条件下,外院STEMI患者溶栓后立即转诊实施紧急PCI术是安全的,且对患者有益,手术时间应在溶栓3h之后,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改变状况与冠脉病变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录入9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开展实验,同时录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对比,记录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三支病变例数来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患者三支病变例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三支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罪犯血管对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行分期PCI完全血运重建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急性STEMI患者163例,根据罪犯血管不同将其分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组64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32例和右冠状动脉(RCA)组67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PCI后2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Kaplan-Meier估计的MACE,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 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AD组低于RCA组(P<0.05)。3组患者2年预期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49),其中LAD组患者2年预期MACE发生率高于RCA组(Log-rank P=0.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罪犯血管、主动脉球囊反搏、LVEF及胸痛发作时间均为行分期PCI完全血运重建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急性STEMI患者PCI后2...  相似文献   

19.
马娜  顾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35(12):1119-1123
目的:探讨接受介入治疗的高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07-2017-12在我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39例高龄(≥75岁)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用药以及术后预后情况,并对介入治疗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接受介入治疗的高龄急性STEMI患者大多数具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合并症,分别占总数的66.9%(93例)和93.5%(130例)。临床用药数据表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较少,只占总数的30.2%(42例)。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占总数的92.1%(128例)。1年随访表明,介入治疗预后良好的患者占61.2%(65例)。年龄85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心率75次/min的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OR=2.503,95%CI:1.014~6.179,P=0.047)及高心率(OR=2.928,95%CI:1.379~6.216,P=0.005)是影响介入后高龄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是保护因素(OR=0.365,95%CI:0.174~0.769,P=0.008)。结论:高龄、低LVEF、高心率是高龄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入院空腹三酰甘油(FTG)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就诊于我院的1 125例PCI术后STEMI患者,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8个月,收集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9例)与存活组(994例),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心源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住院天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Killip分级、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FTG、空腹血糖(FBG)在死亡组与生存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年龄与FTG水平是STEMI患者18个月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FTG水平患者间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异。结论:FTG水平与就诊年龄是急性STEMI患者18个月心源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