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抽搐电休克对特殊患者群体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病学领域采用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m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或称改良电休克或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因使用了肌肉松弛剂,而减弱了心肌收缩强度,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对于MECT目前仍是一种有争议的治疗方法,在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儿童青少年、妊娠及产后妇女、老年人及伴有高风险躯体疾病等患者的治疗中,使用MECT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现回顾有关文献以了解特殊患者群体采用MECT的可能性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治疗多种精神疾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MECT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且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合并较多躯体问题,MECT的使用往往受到限制。目前关于老年精神患者应用MECT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主要探讨常见老年精神疾病应用MECT疗效的研究和风险评估。通过治疗前评估,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严密监测,可有效减少MECT不良反应。综合来讲,MECT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出现严重的躁狂发作或抑郁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MECT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4例精神疾病患者在MECT前及MECT后5—7天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连线试验A和B、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和临床记忆量表等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①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中,患者完成的总应答数(Ra)在ME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②连线试验A和B中,患者完成时间在ME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③数字广度中,患者在ME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④数字符号中,患者在MECT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临床记忆量表中各项指标,患者在MECT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⑥精神疾病患者在MECT治疗后精神症状得到控制,病情恢复良好。结论MECT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联合急性期MECT及维持期MECT,分别在MECT治疗前、急性期治疗结束、维持治疗3个月末、维持治疗6个月末,测评HAMD、 HAMA量表以评定疗效.用TESS、WMS量表、心电图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急性期MECT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 HAMD、 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2)所有入组患者在维持期MECT 3个月末、6个月末与治疗前比较,HAMD、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3)急性期MECT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MECT治疗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不仅在急性治疗期有效,而且在维持期也可能提供了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疗法对抑郁症患者Quisi的影响。方法对3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前后睡眠脑电记录,监测MECT治疗前后Quisi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患者经过MECT治疗后,Quisi显示睡眠总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时间减少、眼快动睡眠(REM)时间减少、慢波睡眠增加;而REM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MECT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但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编辑先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精神科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应用MECT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都合并药物治疗。药物既可能与MECT产生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MECT疗效,还可能增加与MECT相关的危险性。因此,如何处理患者MECT同时合并用药问题,请专家指教!谢谢!一位年轻的精神科医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过程中抑郁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在MECT前和MECT后第1次、第3次和第5次和最后1次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MECT的疗效。结果:MECT第1次后CRP水平即出现降低,随着MECT次数的增加CRP水平持续降低并伴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抑郁症状缓解者在MECT结束时CRP水平显著降低,女性患者基线CRP水平显著预测MECT的疗效(P0.05)。结论:MECT前后CRP的变化与疗效相关,女性抑郁症患者基线CRP水平能够预测MECT治疗效果,提示MECT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前后老年抑郁症(SD)患者的非匹性负波(MMN)的变化。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仪,对38例SD患者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MMN和P300检测,观察MECT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4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SD患者的MMN潜伏期延迟、波幅下降(P<0.05)。SD患者在MECT治疗后,MMN和P300有所恢复(P<0.05)。结论 MMN和P300联合应用可作为MECT治疗SD的有价值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电休克治疗不合作癔症患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现代电休克治疗(MECT)不合作癔症患者的疗效、可操作性和依从性方法:对15例不合作的癔症患者,首先采用MECT治疗,对治疗有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行MECT治疗2次后症状完全消失,5例治疗3次完全消失,3例治疗4~5次痊愈,1例在治疗6次后痊愈,1例脱落。患者依从性佳,无并发症。结论:MECT治疗癔症具有安全、高效,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MEC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脑诱发电位仪,对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正常者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P300检测,观察MECT治疗前后P300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P300中的靶刺激N2和P3潜伏期延迟(P〈0.01),靶刺激P3波幅降低(P〈0.05)。患者组经过MECT治疗后P300靶刺激N2和P3潜伏期均有所缩短(P〈0.05),靶刺激P3波幅升高(P〈0.01)。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后P300有显著变化,MECT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1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经MECT和40例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GDNF浓度,并与30名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MECT及抗抑郁治疗前,难治性抑郁症组和抑郁症组血清GDNF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难治性抑郁症组中对MECT有效的患者血清GDNF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MECT无效的患者血清GDNF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经抗抑郁药治疗8周,抑郁症组患者血清GDNF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GDNF可能在MECT和抗抑郁药治疗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MECT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本院电子病历数据库调取2016年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患者病历共403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研究MECT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探索其相关因素。结果 MECT治疗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率为25.6%。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年龄65岁(OR=0.433)、不合并心脏病(OR=0.362)、有自杀风险(OR=2.980)、诊断为情感障碍(OR=14.265)和精神分裂症(OR=17.260)的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更倾向于合并使用MECT。MECT组患者住院天数更少(OR=0.882),住院费用高于非MECT组(OR=5.157)。结论 MECT在精神专科医院老年患者中使用率较高,但年龄大、有心脏疾病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视觉P300的变化,探讨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MECT组,单纯药物治疗者80例纳入药物组,另选医院职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进行1次P300检查,MECT组及药物组治疗1、4、8周后再次进行P300检查。结果:治疗前同正常对照组比较,MECT组与药物组均表现出视觉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明显降低(P0.05),MECT组同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组治疗后1周P300潜伏期、波幅、BPRS总分、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及激活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性改善(P0.05)。药物组治疗1周各监测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一些指标才出现差异。治疗8周MECT组与药物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MECT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和83.8%,χ2=1.37,P0.05)。结论:MECT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起效快,并可能对部分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MECT组进行MECT治疗,41名未行MECT的患者为药物组,另选取健康人82名为对照组,三组间性别、年龄均相匹配。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采用PANSS量表测评精神症状。结果 1MECT治疗4次后男性血清CRP浓度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CT组治疗4次后、6次后血清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药物组治疗2周后血清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ECT治疗前后血清IL-1、IL-4、IL-6、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治疗4次后血清CRP浓度高于其他治疗时间点(P<0.05);4MECT组有效率为63.8%,药物组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CT可能不引起细胞因子的显著变化,但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应激性增高,且男性较女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归纳并总结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抑郁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成长,可造成自杀等严重不良后果。使用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然而可用于儿童青少年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较少,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就近十年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试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与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根据性别和年龄相配伍,收集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非MECT组)和联合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MECT组)各24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8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BDNF浓度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MECT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非MECT组(治疗前后均致差分别为20.75和10.10),而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P=0.16).两组治疗有效者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JP<0.05),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均可能通过提高BDNF水平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谵妄中的干预效果,探索MECT后谵妄护理的新方法.方法 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并首次接受MECT治疗的住院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6~12次MECT治疗,共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P300的影响。方法:对31例精神疾病患者分为单纯MECT组及MECT合并精神药物治疗组,在MECT前后进行P300检测。结果:17例单纯MECT组治疗后P3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2波幅显著升高(P<0.05);14例MECT合并低剂量精神药物组治疗后靶刺激N1、P2、N2、P3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均<0.05),P3波幅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在治疗前P300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治疗后合并用药组N2、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较单纯ME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ECT对P300有一定改善,可能表示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TRD患者共60例,MECT前和第2、4、8次MECT后检测血清BDNF浓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结果 (1)病例组第2、4、8次MECT后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MECT前(P0.05);(2)病例组治疗前BDNF水平、治疗前与第8次治疗后BDNF变化值在性别、精神病与非精神病性抑郁、缓解与未缓解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8次MECT后BDNF水平在性别、精神病与非精神病性抑郁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缓解与未缓解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第8次MECT后HAMD评分与BDNF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DNF可能是TRD患者MECT疗效是否缓解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概述:与电抽搐治疗相关的猝死极其罕见。本文报告中一例58岁男性患者在本疗程首次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后1小时内死于心脏骤停。该患者有双相障碍病史20年,既往无心脏疾病病史或指征,本次实施MECT为治疗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复发性躁狂发作。本次MECT并未产生惊厥。治疗结束后病人立即恢复意识、生命体征稳定,但被推入观察室后迅速恶化。我们未能进行尸检,但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MECT前17小时使用了氟哌啶醇,加剧了无抽搐MECT对心脏的影响。该案例强调对准备用MECT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脏检查是必须的(对老年人也许还要检测心肌酶谱),并且需慎重考虑同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M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