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有效药物、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有围绝经期症状或月经紊乱的180例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替勃龙组98例,结合型雌激素组82例,分别用替勃龙、结合型雌激素治疗1年。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但是替勃龙组阴道出血率相对少,乳腺腺体密度无明显增加,无乳房胀痛,与结合型雌激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替勃龙和结合型雌孕激素治疗均能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但替勃龙明显优于结合雌激素,可迅速缓解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对子宫内膜和乳房几乎没有不良影响,对心血管系统比较安全,阴遭出血率明显减少,病人依从性高,是当今接近于理想的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症状与激素替代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指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的期间。  相似文献   

3.
绝经期糖尿病患者激素替代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reelacementtherapy,ERT)或联合应用孕激素统称为激素替代治疗(hormorereplacementtherapy,NRT)。绝经期妇女用HRT可改善更年期症状,减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又献报道较多,而有关绝经期糖尿病(menopausaldiabetesmellitus,MDM)患者的HRT报道较少,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应用7-甲基异炔诺酮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顺应性。方法 调查134例围绝经期处方7-甲基异炔诺酮者的用药状况,包括医嘱遵从性、中断比例及其原因以及体得改变、阴道出知、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134例妇女平均55.2岁,绝经6.7年,97.0%因围绝经期症状就诊。结果 90.3%接受处方即开始治疗,治疗时间≤1年者53例,治疗〉1年,≤3年者55例,〉3年、≤5年者10例,,5年者4全  相似文献   

5.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300-300
背景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与卵巢癌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测定激素替代治疗中单用雌激素,单用雌-孕激素或单用雌激素与雌-孕激素是否增加患卵巢癌的危险。设计 在1979—1998年曾参加乳腺癌检测论证项目(BCD-DP,一项全国性乳腺癌筛查计划)妇女进行的一项队列研究。地点 29个美国临床中心。参加者:共计44 241例绝经后妇女(随访开始时平均年龄56.6岁)。主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替代治疗与绝经期妇女的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绝经妇女的雌激素替代治疗或是雌孕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可以降低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风险。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也显示,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然而,近年来,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则发现,HRT并不具有预防CHD的作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替代治疗甚至增加了绝经期妇女发生CHD的风险。如何分析和认识这些研究结果,并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已成为一线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perirnenopausal pedod)指围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起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1年的生命时期。  相似文献   

8.
绝经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表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功能终止,在这一过程中妇女的性腺轴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息肉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病理诊断.约占无症状患者的30%,在更年期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或乳腺癌用他莫昔芬作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徐国萍  葛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6):454-456,46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抑郁障碍的合理治疗方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的水平。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黛力新联合性激素治疗(HT)(64例),对照组单用HT(61例)。观察治疗前后Gr绝经相关症状评分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Gr绝经症状评分:治疗2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无明显差异,但4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各时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随治疗时间推移,差异逐渐显著。SDS抑郁评分:治疗2周末研究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周末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周后无明显改善。并且研究组各时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HT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抑郁障碍,减轻躯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性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 placement therapy,HRT)的应用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自1998年美国进行的心脏与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研究(HERS)发现HRT无益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至2002年美国妇女健康研究(WHI)做出对HRT否定大于肯定性的结论,世界范围内HRT的临床应用问题出现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回顾性分析,目前关于围  相似文献   

12.
血管舒缩症状(VMS)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症状,激素替代治疗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治疗方法,但是激素替代治疗并非适合所有女性。目前已探究出多种对VMS有效的非激素治疗方法,但尚缺乏非激素治疗VMS的较大样本的临床资料证据支持。另外,目前对VMS的改善标准也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神经激肽3受体拮抗剂(MlE-4901)未来有望成为VMS的靶向治疗药物,但仍需更多基础及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妇女性激素补充疗法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围绝经期是指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期 ;而绝经过渡期是指包括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40岁左右 ) ,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至最后一次月经。绝经后期是指最后一次月经以后到生命终止这一整个时期。1 对绝经问题的认识和发展在 6 0年代 ,西方医学界认为“绝经是一种疾病” ,是一种雌激素不足性疾病 ,认为给予雌激素可预防绝经后所有疾病 ,导致一时普遍使用雌激素。 70年代初 ,美国 5 0岁以上妇女有 1/ 3常规使用雌激素 ,随后发现雌激素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同时加用孕激素 ,可对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加心理社会干预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功能性遗尿症门诊患儿耳穴贴压加心理社会干预,系统观察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2%。,结论:耳穴贴压加心理社会干预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简便有效,易于坚持。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低下所致,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既往常采用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行子宫切除。笔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2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的治疗策略介绍了围绝经期的定义、分期,以及与围绝经期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危害,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围绝经期女性应用激素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激素治疗的利弊,包括了国外对此的最新认识。最后,阐述了激素治疗药的药物种类、剂量、方案的选择等。期望该策略可促进临床医师更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激素治疗是一种能缓解或预防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各种症状和疾病的医疗手段,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但由于其长期应用对机体存在的某些副作用及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妇女在使用前仍存诸多顾虑。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有关激素治疗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使用激素治疗的种类、剂量、用药途径、使用时间对女性生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更年期症状及其他器官系统及疾病的影响,为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如何正确选择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围绝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逐渐向老年过渡的一个时期,此阶段间妇女的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部分妇女会引发许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应积极采用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昆山市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昆山市部分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围绝经期症状、MHT作用的认知情况等。结果 医务人员认知最多的围绝经期症状为月经紊乱(92.12%),认知最少的症状为阿尔兹海默综合征(25.33%)。除月经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外,妇产科医生对各类围绝经期症状的了解程度均高于非妇产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对睡眠障碍、性欲下降、性交痛、精神神经症状等围绝经期症状的了解程度高于中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其他症状的了解程度方面,西医虽略高于中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T最为医务人员所熟知的作用是改善围绝经期症状(87.62%),了解最少的作用为降低阿尔兹海默综合征风险(34.33%)。在对MHT各项作用的了解程度上,妇产科医生均高于非妇产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这三项了解程度最高的作用方面,医生与护士、医技及行政管理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