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老年痰证整群抽样临床研究:附1766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天印 《河南中医》1996,16(6):351-353
作者通过对1766例临床资料分析,进行老年痰证的临床研究,认为老年痰证具有老年多痰,肥人多痰,久病多痰,杂病多痰,急病多痰,难症多痰,高脂血症多痰及痰证易虚易瘀,易寒易热等特点,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痰证理论,并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临床参数。  相似文献   

2.
治痰通气法源于《丹溪心法》、“善治痰者,小治痰而先治气”,“痰生百病食生灾”,“百病兼痰”的理论。痰病变化百端,症候复杂,所以丹溪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导致多种病证,故“诸病多因痰而生”。  相似文献   

3.
痰,在很多人观念里,主要是呼吸系统病变的产物。我们感冒、咳嗽,或咽部炎症,或肺部疾患时,咯吐痰液为常见症状,若说肺病多痰,呼吸道感染多痰,大家都会觉得顺理成章,但怪病多痰是怎么回事?循环、消化等其它系统病变若不影响到肺部,一般都不见咯痰,那些稀奇古怪的病变又怎会和痰扯上关系?好像也没听说得怪病的人多会咯痰或痰鸣有声的呀。  相似文献   

4.
痰病治疗十法牛建义(山西省汾阳医院汾阳032200)关键词痰病治法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在它形成之后,又成为致病因素之一。由于其成因复杂,加之痰随气行,无所不至,变症多端,表现不一,故有“痰生百病”、“病多痰”的说法。笔者根据个人多...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痰证、痰病既是常见病、多发病,又包括许多疑难杂症,广泛地涉及临床各科.中医认为痰有两种涵义,即狭义和广义的痰.广义的痰证临床比较复杂,故古代医家有“百病兼痰”、“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认识。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  相似文献   

6.
《内经》不论痰,论水饮、积饮。仲景创“痰饮”证治,列为四饮之一而偏于治饮。巢元方分痰饮侯、痰候、饮候立论,有冷痰候、热痰候之别。宋代因《金匮》重新面世流传,医家遂多痰治之论,临床经验日渐丰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痰饮”门荟萃当时名医治痰之方,形成治痰为主的趋势,痰证论治开始脱离“痰饮”一病范围而拓展到中风等多病种的论治之中。  相似文献   

7.
我们诊断了113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辨证分型主要是:痰热内阻,肺气郁滞;痰浊内阻,心血瘀滞;痰瘀内阻,肝火旺盛;痰瘀内阻,心肺两虚;肺肾亏虚;心肾两虚;痰蒙清窍,心血闭阻。轻者多痰热内阻,肺气郁滞,或心肺两虚;肺肾亏虚;中度者多痰浊内阻,心血瘀滞,重度者多痰瘀内阻,肝火旺盛;或痰瘀内阻,肺肾亏虚;危重者多痰蒙清窍,心血闭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8-119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9.
橘红在痰证中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证”,泛指痰液停留于体内的病证。多因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泄障碍所致,故有“痰生百病”之说,此处的痰是指病因而言。  相似文献   

10.
陈士铎认为“百病多起于痰,无痰则不能成病”。其对于痰证诊疗的重视,在竺曹各部著作中都有所体现。陈氏在痰证诊疗时,每从疾病成因、病理性质、病变部位、发病时间等多方.面入手,以脏腑辨证为主要方法进行论治,所用方剂也多为自创方或将前人方剂加减变化后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11.
痰是肺科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又是之代谢产物,它在肺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肺科痰证辨析方法,指出肺科以寒痰、热痰、燥痰及湿痰证多见,并对此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2.
林玫 《陕西中医》2006,27(2):239-239
脑出血属中医的中风范畴,对“中风”的认识,历代医家立论各异,说法不一。自《内经》开始至唐宋时期,多从“外风”立论,认为脉络空虚,风邪自外而中,至金元时代,对中风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刘元素主火,李东恒主气,朱丹溪主痰,逐步形成了内因学说,如朱丹溪是以“痰”立说,强调”痰”为中风的主要病机,他根据中风患者临床多见痰涎壅盛,认为中风的发生与痰有关,又因患者多痰,故肥胖者易罹患此症。此外,又以气候条件说明中风非“外中风邪”,多是湿郁生痰,痰瘀生热,热盛生风所致,因此他强调“治痰为先”。根据此论点,笔者在单纯中药治疗中风时,多从痰着手,运用化痰通络法治疗脑出血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吐泻导痰法为主治疗癫痫106例李善举,肖洪涛,梁孟玲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洛阳471003)中医治疗癫痫的原则,大抵痫证初发多为阳痫,治以熄风涤痰泻火,病久属阴治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熄风涤痰,泻火通下之“吐泻导痰”这一古老的方法,今人多不常用。笔...  相似文献   

14.
李敬林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导致脾胃呆滞、肝脾气滞、肾失温化使体内变生痰浊,痰浊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消渴不寐。临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童吉平  舒忠民 《光明中医》2008,23(8):1195-1196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医将其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即由呼吸道分泌出来咯吐可见的痰液称“有形之痰”;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难见的形质或伴眩晕、呕恶等痰症表现的称“无形之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痰之为病,无处不到,如痰壅于肺,可见咳喘痰多;痰阻于心,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癫狂;痰浊犯胃,可见呕恶脘闷;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结于咽,  相似文献   

16.
龙一梅 《陕西中医》2004,25(12):1141-1141
“痰”是咳喘患者主要的病理产物,我们常依“痰”的色、质、量来辨咳喘的寒、热及痰、饮。一般来说,色白为寒,色黄为热;稠厚属痰,清稀量多属饮。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燥救肺汤等是我们熟知的临床常用治咳喘的名方,如用之得当,往往有桴鼓之效。然如何把握,又当悉心体会。如能将“痰”与“方”对应起来,则使咳喘的辨证简捷,用方贴切。余据前人经验及导师李遇春教授的体会,辨痰用以上几方治咳喘,每多效验。痰黄,量少易咯者,麻杏石甘汤加减痰黄而量少易咯,为肺热炼液为痰之症,并无痰湿内壅,亦非燥邪入侵,故以麻杏石甘汤清散肺热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古医籍称肥胖为“肉人”、“肥人”。认为肥胖与“湿、痰、虚”有关,因此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由於水湿代谢失常,水谷津液未输布而致痰、水、湿,淤积聚而成,其病的关键在於脾胃虚。临床通过对足阳明胃经梁丘与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的针灸刺激方法,可达到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输布水谷津液,平衡水湿代谢,痰,水、湿、淤之积聚便可自散。  相似文献   

18.
陈筱云  冯俊俐 《光明中医》2011,26(3):448-450
陈家礼教授是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善运用古方验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尤其在痰病的辨治上有独到见解。他强调“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对历代医家痰病论治的理论深入研究,遵古而不泥古,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痰瘀论治慢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日久易合并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笔者治疗多例慢性胃炎病人,发现慢性胃炎多具有“痰瘀”的病因和症状,尊“百病皆由痰作祟”和“久病多瘀”等古训,从“痰瘀”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志英 《中医杂志》2007,48(2):107-108,115
痰是一种致病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更为多见。周仲瑛教授对肺系痰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痰应以化痰、祛痰为大法,痰祛则病之原白绝。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浊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