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我院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与23例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或切开复位)的患者进行随访,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再手术率及术后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股骨头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显著差异,但股骨头置换组X线暴露次数、术后负重时间、再手术率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显著。结论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60.3岁;左髋16例,右髋13例.内固定距关节置换时间3~48个月,平均23.3个月.结果:29例患者中,直接生物杯固定20例,植骨修复缺损后生物杯固定7例,植骨修复缺损钛网杯固定后骨水泥臼杯固定2例;股骨柄生物型柄13例,骨水泥柄16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15±38) min,术中出血量(420±175) ml,术后引流量(240±119) ml,术中输血量(200±220) ml,术中补液量(2 200±400) ml,术后输血量(300±200)ml,术后早期脱位1例.术后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7个月,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脱位等现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1±7.5提高到末次随访88.5±6.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损之一。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其发病的平均年龄更高、患全身状况更差,因此预后也较差。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经历了从非手术治疗到内固定手术治疗,再到现在颇有争议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的选择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当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取代保守治疗已成为广大医生的共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采用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但对两术式及植入物具体选择仍存在争议。该文回顾近期相关研究进展,比较了内固定与人工关节、不同动态加压内固定与锁定板、全髋关节假体与半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半髋单极假体与双极假体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各自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天津市第三医院(300250)崔海洲,刘春红,冯燕茹,李志鹏,贾林,孔维东1986年5月~1992年6月,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48例,随访2年以上者3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6例中男21例,...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 对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新鲜股骨颈骨折进行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 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为A组,35例行内固定治疗病例为B组.再将两组患者分别以65岁为界限分为两个亚组,65及65岁以上为A1(22例)和B1(6例),65岁以下者为A2(9例)和B2(29例).对其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年.随访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时间、并发症、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及功能评价.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并同国内外其他作者的报告进行对比.结果 66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占59%.3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占71%(22例),其中27例无病废患者平均Harris评分90.4分;35例内固定术后优良率49%(17例),其中20例无病废患者平均Harris评分91.6分.15例严重病废患者中股骨头坏死7例(占20%),骨折不愈合6例(占17.1%),因其他原因导致失败2例(5.7%).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生在65岁以下组(24~58岁),占B2组21.7%,而B1组仅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不愈合率B1组为33.3%(2例)、B2组为13.8%(4例).结论 ①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假体置换的适应证,且应规范手术操作,不宜简单仅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年龄来划分,对于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同样可以首选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②内固定术应遵循:急诊手术(8 h以内)、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尽量保护血运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0年5月~2000年5月,共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89例,其中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29例,随访2年3个月~8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随机抽取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无偏瘫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随访2年3个月~8年6个月,平均4年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和患者的行走功能;比较偏瘫组中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手术后11个月~5年内偏瘫组5例死亡,死亡率为17.2%,非偏瘫组2例死亡,死亡率为6.7%。偏瘫组早期并发症与非偏瘫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偏瘫组中全髋关节置换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早期并发症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发生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后,人工关节置换是积极而可靠的治疗措施,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患者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偏瘫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且患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及最佳适应证。方法 将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为牵引组、空心螺纹钉治疗组、人工关节治疗组,其中牵引组6例,空心螺纹钉组16例、人工关节组12例。结果 随访3个月。5年。牵引组优良率83.3%,空心螺纹钉组81.3%,人工关节组91.7%。结论 严格掌握各自的适应证,是提高治疗优良率的关键。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后患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由于行走不灵活,平衡功能差,易摔倒跌伤造成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老年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3月随访34例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69~87岁,平均78.6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6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7例、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内固定术7例,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术14例,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25个月,平均16.3个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PFNA内固定组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DHS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外翻愈合伴退钉,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余内固定组患者无钢板断裂、松动、断钉现象,骨折均于术后12~30周愈合,平均18.5周。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1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2.4%。[结论]对于老年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病人,应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属于股骨颈骨折,同时又是囊外骨折,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由于发生率低故相关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分析高龄(7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方法:1995年9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26例;年龄70-91岁,平均79.4岁;全部患者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16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一组,另22例选择内固定术为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1年运用Harris评分中部分项目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结合术后1年髋部正侧位X线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1年后生活自理、髋部疼痛及行走距离等方面较内固定组优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年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而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近期效果较理想,具有以下优点:(1)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2)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几率;(3)近期感觉及功能优于内固定。但同时股骨颈基底型骨折作为囊外骨折血供较好,骨折愈合率高,对于预期生存时间超过5年、骨质量较好的老年患者考虑行内固定治疗,可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后期的磨损、松动及下沉。  相似文献   

13.
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48例75岁以上老年多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经专科医师会诊,改善全身状况后,在严密监护、C型臂X线透视下,行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6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35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A组)治疗,30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B组)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均可;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1年7月~2014年4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57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7例,男20例,女37例,年龄80~94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25例,Ⅴ型4例。患者均合并有内科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因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治疗组服用碳酸钙、骨化三醇、阿仑磷酸钠,对照组只服用碳酸钙、骨化三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6个月和12个月行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测量,并观察术后血钙、磷值的变化、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60例患者57例获得12个月完整随访,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钙、血磷、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ROI 1区和ROI 7区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ROI 1区、ROI 2区、ROI 6区和ROI 7区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使用阿仑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有效增加骨密度,预防再次骨折从而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2003年9月,我院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46例,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左侧22例,右侧24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27例,Ⅳ型9例。均为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3.7(1~17)d。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4月~2011年3月,我们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21例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75~93岁。受伤至此次就诊时间为6~10个月。入院全面评估后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由于其解剖特殊性,同时并存骨质疏松,常规的内固定植入物很难达到有效的固定效果,临床治疗相当棘手。为探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和股骨远端逆行髓内钉(GSH)内固定植入物治疗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现对2003年5月-2007年6月笔者收治的36例中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