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缺血后处理(IPO)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其在肾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结扎右侧肾蒂,夹闭左侧肾蒂60 min、再灌注24 h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8只.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并切取左肾.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HSP27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Cr和BUN浓度显著升高,组织损伤明显,肾组织中HSP27表达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较高(P〈0.05);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显著降低,组织损伤较轻,HSP27表达进一步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较低(P〈0.05).结论 肾缺血后处理能上调肾组织中HSP27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继而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6和MCP-1的表达,研究肾IR I的炎症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Spras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摘除右肾,夹闭左肾蒂60 min的方法建立肾I/R大鼠模型。Sham组大鼠摘除右肾后未夹闭左肾蒂,组内分为I/R后24 h、48 h及72 h 3个时间点,分别在上述时间点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大鼠肾功能BUN和Scr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肾组织MCP-1蛋白的变化。结果肾IRI诱导血清BUN、Scr、TNF-α及IL-6水平显著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于再灌注后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sham组大鼠24 h、48 h及72 h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肾IRI后存在炎症过程,且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化为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肾1号冲剂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各24只.治疗组给予延肾1号冲剂,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灌胃相应量的自来水.检测大鼠肾缺血1 h,再灌注24、48 h后肾功能(BUN、Cr)的变化及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微量TNF-α、ICAM-1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TNF-α、ICAM-1分子表达增强,在肾缺血再灌注24、48 h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ICAM-1分子表达下调,肾缺血1 h无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24、48 h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延肾1号冲剂能够保护肾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肾功能并抑制其肾组织中TNF-α、ICAM-1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研究组,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前6 h模型组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使用苦味酸速率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使用酶学速率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尿氮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病理切片检查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分析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肾脏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S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血清中的S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研究组肾脏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弱于模型组,仅有少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少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管腔正常,模型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评分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肾脏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研究组小鼠肾脏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肾缺血再灌注有明显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体凋亡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药多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药多糖预处理组,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1周,山药多糖预处理组每日予以山药多糖(200mg·kg^-1)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予以生理盐水(10mL·kg^-1)灌胃,再灌注6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含量,Western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HIF-1α蛋白及mRNA、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山药多糖预处理组BUN、Scr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肾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H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山药多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肾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进而诱导H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0只。姜黄素组术前连续3天腹腔注射姜黄素200mg/kg,1天1次;缺血再灌注组术前3天则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天1次,假手术组模拟手术操作过程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另二组均予夹闭左肾动脉,并切除右肾。左肾夹闭45min后松开动脉夹,2h后切除左肾置10%中性甲醛液固定,进行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组织HIF-1α表达水平;取左肾后立即通过下腔静脉采血,检测Scr、BUN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姜黄素组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血Scr、BUN水平及HIF-1α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肾小球、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细胞内玻璃样变及脂肪变性,肾小管腔内蛋白管型明显;姜黄素组仅个别标本存在蛋白管型,水肿减轻。结论:姜黄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HIF-1α因子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z-VAD-FM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DMSO组)、给药组(z-VAD-FMK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动脉45 min后再恢复血流的方法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模型完成前15 min尾静脉给药;假手术组只切除右肾.模型成功后24 h收集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肾细胞凋亡;ELISA检测TNF-α、IL-10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Scr与BUN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TNF-α、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z-VAD-FM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共6只;对照组:采用双肾蒂阻断,缺血时间为35 min,再灌注30 min、90 min、24 h、48 h,每时点6只小鼠;Wortmannin药物组:缺血前4 h腹腔注射Wortmannin,其余同对照组.观察缺血后肾功能和肾脏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27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PI3K抑制剂Wortmannin可加重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升高,加重肾小管的损伤程度;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水平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加;Wortmannin可抑制p27水平和肾小管细胞增殖.结论 Wortmannin可加重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和肾组织的损伤,抑制肾小管细胞增殖,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肾早期组织学及IKKβ、NF-κB、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为供受体,并随机分为以下三组:假手术组(A),剖腹探查后关腹;普通移植组(B),同种原位肾移植;缺血预适应组(C),供肾15 min缺血10 min灌注预处理肾移植.移植术后24 h,检测各组Scr、BUN水平及移植肾组织损伤程度,RT-PCR技术分别检测TNF-α, I κB激酶β(IKKβ)及NF-κB P65亚基的转录水平.结果:肾移植后24 h,与B组相比,C组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指数P<0.05),TNF-αmRNA表达亦明显减弱(P<0.05);但B、C两组IKKβ及P65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B、C两组Scr、BUN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未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5 min/10 min缺血预适应能够明显减轻大鼠移植肾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TNF-α表达抑制,TNF-α/IKKβ/NF-κB P65正反馈信号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脂联素(APN)介导 APPL1/AMPK 信号通路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 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组(IRI 组)、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APN 组(APN/IRI 组)和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IRI 组),每组各12只。 APN/IRI 组在术前15 min、术后每24 h 分别经腹腔注射 APN 蛋白球状片段5μg/g,共3次;NS/IRI 组在相应时点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IRI 组均行双侧夹闭肾蒂30 min 后开放肾灌注,Sham 组分离肾蒂但不夹闭。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 d 随机各取6只小鼠,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 PAS 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肾脏组织 APPL1蛋白表达和 AMPK 磷酸化水平。术后14 d 每组取剩余6只小鼠肾脏标本,天狼星红苦味酸(Sirus red)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PCR 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 mRNA 表达。结果术后2 d,与 Sham 组相比,IRI组、APN/IRI 组和 NS/IRI 组小鼠肾组织小管间质损害加重,血 BUN、Scr 升高(P <0.05),APPL1蛋白表达和AMPK 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 <0.05);与 IRI 组相比,APN/IRI 组小鼠肾小管损害明显减轻,血 BUN、Scr 明显降低(P <0.05),APPL1蛋白表达和 AMPK 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 <0.05)。术后14 d,与 Sham 组相比,IRI 组、APN/IRI 组和 NS/IRI 组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α-SMA 和 TGF -β1的 mRNA 的表达明显增多(P <0.05);与 IRI 组相比,APN/IRI 组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α-SMA 和 TGF -β1的 mRNA 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 <0.05)。结论APN 介导 APPL1/AMPK 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ham)6 h、24 h组;缺血再灌模型(IR)6 h2、4 h组和L-精氨酸(L-arg)6 h2、4 h组。IR组和L-arg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的方法制备RIRI模型,L-arg组于夹闭前和再灌前15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L-arg 0.2 mL(100 mg/kg),于再灌后6 h和24 h测定血清肌酐(Scr)、一氧化氮(NO)及尿NAG酶(UNAG)含量,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肾皮质HSP70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6 h和24 h,大鼠肾功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受损,Scr和UNAG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血清NO及肾皮质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尾静脉注射L-arg可明显改善RIRI大鼠肾功能,减轻肾损伤,并明显增加血清NO及肾皮质细胞HSP70表达(P〈0.05)。结论:L-arg可通过增加体内NO水平,提高肾小管上皮细胞HSP70表达,对大鼠R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及顺铂诱导两种方式建立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的最适条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顺铂诱导组;根据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0 min(sham,假手术)[30 min、40 min、45 min]及顺铂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 mg/kg(control,对照)[12.5 mg/kg、15 mg/kg、20 mg/kg单次及10 mg/kg两次]分不同亚组,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根据肾小管坏死程度进行评分(ATN评分);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建模24 h后血Scr、BUN和ATN评分明显升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凋亡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肾组织损伤程度加重,45 min组部分肾小管坏死.顺铂诱导组建模后24 h Scr、BUN和ATN评分逐渐升高,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顺铂浓度的升高,Scr、BUN上升幅度相对较小,10 mg/kg两次注射组凋亡阳性细胞数相对较多,ATN评分显示肾小管中度损伤.结论 小鼠肾缺血30~40 min是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较为理想的缺血时间;10 mg/kg两次注射是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较适宜剂量,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损伤程度重于顺铂诱导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他克莫司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对Bcl-2蛋白、TNF-a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只。在到达设定的不同再灌注时间点取血及肾脏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B细胞淋巴瘤(Bcl-2);采用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cr、BUN在相应再灌注各时间点的值均高于假手术组;缺血45 min,再灌注2、6 h和24 h时,实验组血清scr、BUN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缺血45 min,再灌注0.5、2、6 h及24 h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清TNF-a含量明显升高;在再灌注的各时间点,实验组的血清TNF-a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均有Bcl-2表达,主要在肾的远曲小管、近曲小管表达,但免疫反应强度不同。实验组在再灌注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并在再灌注的2、6、24 h的Bcl-2免疫反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在光镜下,实验组再灌注的各时间点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仅出现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他克莫司具有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他克莫司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表达水平达到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对肾脏Bcl-2蛋白表达增加,抑制肾细胞的凋亡,达到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HSP70mRNA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不同灌注时间的热休克蛋白70mRNA(HSP70mRNA)的表达。 结果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IPC组均低于IR组(P<0.05),而IPC组和CO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SP70mRNA的表达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并且在再灌注2h和6h时,该三者在IP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P<0.01)。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HSP70的诱导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杜孝文  吴小候  张守建  余晓东  李俊 《重庆医学》2008,37(14):1536-1538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及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组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MMP-2、MMP-9表达的变化,测定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血清肌酐(Scr)水平,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变化。结果MMP-2、MMP-9蛋白在假手术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min再灌注6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12、24、72h呈阳性表达,以24h达高峰(P<0.05),多表达在皮质深层近曲小管及髓质区。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Scr水平和MPO的活性升高,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24h达高峰(P<0.0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与Scr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63和0.874,P<0.01);与MPO活性也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2和0.693,P<0.01)。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MMP-2、MMP-9表达增加,提示MMP-2、MMP-9可能与早期肾缺血再灌注后损伤及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霉酚酸酯(MMF)组、每组30只.获取三组小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48h/72h/7d的肾脏标本,通过TUNEL法分别进行计算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 观察各组大鼠术24h/48h/72h/7d时的Cr,BUN 水平及肾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值水平均高于 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IR+MMF组各时间点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霉酚酸酯 可诱导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HIF-1a的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这可能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到达设定的不同灌注时间点取血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检测肾组织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2)及病理情况。结果在缺血45 min后再灌注2、6和24 h时,实验组的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cl-2免疫反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再灌注的各时间点,实验组的血清TNF-α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光镜下对照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重;实验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假手术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表达水平和增加肾脏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肾解毒汤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RIR组)、益肾解毒汤+肾缺血再灌注组(Drug+RIR组)、姜黄素+肾缺血再灌注组(Cur+RIR组)。术后24、96 h取大鼠目内眦采血,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取术后24 h大鼠肾脏组织,比较各组肾脏损伤评分;比较假手术组、RIR组和Drug+RIR组3组炎症因子NF-κB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RIR组、Drug+RIR组和Cur+RIR组血清Scr、BUN、肾小管损伤评分均升高,Drug+RIR组高于Cur+RIR组,但均明显低于RIR组(P<0.05);且比较术后96 h RIR组、Drug+RIR组2组血清Scr、BUN,Drug+RIR组肾功能指标恢复更快。结论 复方益肾解毒汤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 (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LPS+假手术组、肾IR组和LPS+肾IR组,每组又分为槲皮素(quercetin,200mg/kg)亚组和溶剂对照亚组.采用右肾切除+左肾肾蒂夹闭25 min后再灌注建立肾IR模型,在肾IR前3d腹腔注射LPS(3mg/kg)进行预处理,采用槲皮素(200 mg/kg)灌胃抑制HSP27的表达.再灌注后24 h,各组小鼠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评估肾IR损伤模型,取左肾评估炎症反应程度、HSP27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easpase-3的活性.结果 LPS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肾IR后的血清Cr、BUN水平,并减少肾小管损伤程度,同时能提高肾内HSP27的表达水平(P<0.05);槲皮素能明显抑制肾内HSP27的表达水平,且能明显削弱LPS预处理对肾脏IR的减轻作用,包括升高Cr、BUN水平和造成更严重的炎症反应(P<0.05).另外,LPS能明显降低肾脏IR后肾内caspase-3的活性,但槲皮素能明显削弱这种作用(P<0.05).结论 LPS通过上调HSP27的表达减轻小鼠肾脏IR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在小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组(normal组);②右肾切除+缺血再灌注假手术组(UNX IR-sham组);③UNX IR-24 h组;④UNX IR-7 d组;⑤UNX IR-21 d组。比较各组小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和肾脏病理变化情况;Masson染色、Sirius染色检测UNX IR-7 d组肾脏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SIRT3、纤维化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分裂、线粒体呼吸链相关蛋白水平。结果:UNX IR-24 h组Scr和BUN显著升高(均P<0. 05),UNX IR-7 d组Scr和BUN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UNXIR-7 d组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正常形态缺失;Masson染色和Sirius染色均可见胶原沉积;UNX IR-7 d组FN、α-SMA及DRP-1表达水平上调(均P<0. 05);SIRT3、OPA-1、SDHA及MT-CO1等表达水平下调(均P<0. 05)。结论:SIRT3是参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AKI后早期纤维化的重要分子,SIRT3表达水平下降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AKI早期纤维化相关;SIRT3通过调节线粒体损伤参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AKI早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