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TIL)与患者临床特点及肾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确诊LN的203例患者的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TIL分级与患者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慢性指数(CI)、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 TIL分级与SCr、β2-MG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1),TIL Ⅲ级eGFR水平最低,血肌酐及尿β2-Mg最高;TIL分级与肾脏整体的AI评分、C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LN病理类型之间TI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评分高于Ⅱ、Ⅲ、Ⅴ型。结论 LN患者TIL分级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参数有相关性,联合LN病理分型与TIL分级可较好地判断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共210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检验结果及同时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分为两组:左心室肥厚组(n=89)和左心室正常组(n=121),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LN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LVMI与尿酸、hs-CRP呈正相关(r=0.283、0.327,P<0.05),与血红蛋白,eGFR呈负相关(r=-0.232、-0.18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hs-CRP、血红蛋白与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r=0.235、-0.206,P<0.05)。 结论 炎症状态、贫血是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炎症状态、纠正贫血可能利于减少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肝肾阴虚型狼疮肾炎(LN)患者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36例肝肾阴虚型L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两组均应用甲基泼尼松与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补肾活血方治疗,4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补体C3、C4、24 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血尿素氮(BUN)、CD3+、CD4+、CD8+ 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均明显下降,CD8+ 水平下调,与基础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能够显着改善肝肾阴虚型狼疮肾炎(LN)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维持应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及抗核抗体谱多肽谱对狼疮性肾炎(LN)诊断的有效指标。方法对80例LN组、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LN组及104例非SLE组分别用间接荧光法(IIF—AN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uA—ANA)进行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双链DNA及11项抗核抗体谱多肽谱分析。结果LN组抗核抗体阳性率(〉1:100)为100%(80/80),LN组荧光核型均质型42.5%(34/80)显著高于非IN组21.79%(17/78)与对照组5.77%(6/104),P〈0.05;LN组颗粒核型53.75%(43/80)明显低于非LN组73.08%(57/78),P〈0.05。LN病例核均质型主要表现有抗Hi、Nud、dsDNA抗体,x2为8.26、23.05、26.39(e均〈0.05)。抗核抗体谱多肽谱分析,LJN组仅抗dsDNA抗体55.0I)%(44/80)高于非LN组23.08%(18/78),差异有显著性,P〈0.C15。结论SLE伴狼疮性肾炎的病人ANA荧光核型主要表现为均质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性增高,可视为预测狼疮性肾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59例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互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肾活检中59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特点及关联.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51例,男女比为1:6.3.肾活检时男平均年龄为(28.6±10.6)岁,女平均年龄为(37.3±10.3)岁.本组59例LN肾活检中,以Ⅳ型最多,占55.9%,依次为Ⅲ型(11.9%)、Ⅴ型(10.2%)、Ⅱ型(8.4%)、Ⅳ+Ⅴ型(8.4%)及Ⅲ+Ⅴ型(5.1%).隐匿性肾炎、肾炎综合征型以Ⅱ、Ⅲ型为主;肾病综合征型者以Ⅳ、Ⅴ、Ⅳ+Ⅴ及Ⅲ+Ⅴ型为主;肾功能不全型LN,则以Ⅳ、Ⅳ+Ⅴ为主,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型LN患者血尿发生率较高,而Ⅳ、Ⅳ+Ⅴ型LN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Ⅳ、Ⅴ及Ⅳ+Ⅴ型LN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型及Ⅲ型(P<0.05).Ⅳ型AI评分最高,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学指标中,以血补体C3水平下降、抗dsDNA及ANA阳性发生率较其它免疫学指标高,Ⅳ型LN血补体C3水平降低最为明显,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与临床资料间有一定对应关系,因此根据临床资料有时可以推测病理类型,对于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有一定的指导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抗核抗体( ANA) 与ENA15 项在本实验室的应用情况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上
的价值。方法: ANA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NA15 项采用欧蒙印记法检测。结果: 685 例临床标本中,ANA
阳性数为330 例,阳性率为48.2%( 330 /685) ,核型种类主要是核颗粒型、胞浆型和均质型等,滴度各有不同。685
例标本同时做ENA15 项检测,阳性数为188 例,阳性率为27.4%( 188 /685) 。阳性标本出现较多的是抗SSA、
Ro52、U1RNP /Sm 和AMA-M2等,基本上与荧光法测定ANA 核型的结果相符。只有当ANA 为低滴度( 起始滴
度为1: 100) 时,ENA15 项为阴性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不同荧光核型的ANA 与ENA15 项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
并无绝对的规律可寻,间接免疫荧光和欧蒙印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7.
狼疮肾炎4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近3年来收治的42例狼疮肾炎(LN)的病例临床特征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肾活检病理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结果 42 例中,男4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9;临床类型:单纯血尿或蛋白尿4例占9.5%,肾炎综合征10例占23.8%,肾病综合征22例占52.4%,急进性肾炎综合征4例占9.5%,慢性肾炎2例占4.8%;病理类型中Ⅱ型2例占7.1%,Ⅲ型3例占10.7%,Ⅳ型16例占57.1%,Ⅴ型7例占25.0%.结论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轻断食及利拉鲁肽对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确诊的150例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利拉鲁肽)与试验组,各75例。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身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及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低血糖、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BMI、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t=10.029,P<0.001)、空腹血清胰岛素(t=2.320,P=0.023)、糖化血红蛋白(t=2.329,P=0.033)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为24.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P=0.535)。结论 轻断食及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和体质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与其临床特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在我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0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肾活检病理分型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对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各病理类型比例分别为Ⅰ型6%(6/100),Ⅱ型28%(28/100),Ⅲ型9%(9/100),Ⅳ型42%(42/100),Ⅴ型9%(9/100),Ⅴ+Ⅳ6%(6/100)。②Ⅰ型LN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占66.7%),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分别占75%、66.7%和66.7%),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1.4%和66.7%)。肾功能不全型的发生率为29%,主要见于Ⅳ型LN。③各病理类型组间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主要出现在Ⅳ型(P〈0.05),水肿主要出现在Ⅳ、Ⅴ、Ⅴ+Ⅳ型,余临床表现与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以Ⅳ型最常见;Ⅰ型L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LN较易发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多见于Ⅳ型L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2)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高血糖对直结肠癌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实验组)和60例结直肠癌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情况、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的特点。 【结果】 无糖尿病组伴有高血压者16.7%,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组为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糖尿病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率为21.7%,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组为46.2%,差异有显著性(P=0.02);高血糖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TNM分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较单纯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转移,2型糖尿病增加了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