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多见。常见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难和遗尿等。正确诊断是成功有效治疗的基础。尿动力学检查的普及显著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已经成为诊断排尿障碍的常用工具。小儿首选无创尿动力学检查包括排尿日记、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及排尿方式观察等。有创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尿道置管测压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引起排尿异常的常见病有排尿功能发育延迟、泌尿系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症(OAB)、遗尿症等。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理解发病机制和分类从而科学制定治疗方案。排尿功能障碍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外,常引起逼尿肌和上尿路继发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重视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小儿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指不明原因引起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排泄功能异常,常见于进行排尿训练前解剖和神经系统正常儿童。此前,国内外有关这一综合征的名称描述不同,包括排泄功能不良综合征(DES)和膀胱肠道综合征(BBS)等。2013年,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建议统称为BBD。认识BBD的重要性在于同时治疗排便功能障碍,能提高排尿异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儿童排尿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很常见,传统的保守治疗在一部分排尿功能障碍患儿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儿存在顽固性的排尿功能障碍,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根本就没有效果.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保守治疗失败的排尿功能障碍患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儿童排尿功能障碍临床多见, 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延迟、尿失禁和遗尿症等。可仅有一种症状, 也可多种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且与排便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除影响生活质量外, 常引起肾脏功能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应重视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cter dysfunction,NBSD)多见,其病因、下尿路解剖、功能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于成人NBSD。常伴有脊柱发育畸形和脊髓发育障碍;小儿NBSD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两个不同类型障碍阶段间无显著界限;正常小儿随着年龄增长和发育成熟,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也发生持续变化;目前缺乏正常小儿尿动力学参数,尤其是较小年龄组,影响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国际小儿排尿节制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小儿排尿节制学会 (Interna tionalchildrencontinencesociety ,ICCS)于 2 0 0 1年 4月 2 6~ 2 9日在丹麦奥胡斯市 (Aarhus)召开了第三届学术会议 ,会上第 12届欧洲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ESPU)也同时进行 ,我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代表有幸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ICCS主要从事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其中临床上最主要的是有关遗尿、输尿管反流、小儿膀胱功能障碍和小儿尿流动力学等的研究。现将有关内容简介如下。一、小儿遗尿1.有关小儿遗尿的流行病学 CKYeun…  相似文献   

7.
国际小儿排尿节制学会(InternationalChildrenContinenceSociety,ICCS)于1999年8月22~24日在美国丹佛召开了第二届学术会议(首届于1997年巴黎举行)。会上还有第29届国际排尿节制会(ICS)及24届国际泌尿科学会(IUGA)同时进行。我国内地儿科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共6名医师参加ICCS。ICCS主要从事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其中临床最主要的是有关遗尿问题。今将有关遗尿问题的主要内容简介于下。一、有关小儿遗尿的流行病学Bakoula(希腊)报告对1983年出生的小儿…  相似文献   

8.
小儿排尿性晕厥临床少见,本文报道5例,年龄6~14岁,均为男性,因排尿时或排尿后突然晕厥就诊。其中发生于夜间者1例次,中午1例次,清晨4例次;多出现于排尿结束时,偶于排尿过程中。主要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因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的研究热点.小儿MODS与成人MODS相似却又不同.因患儿具有特殊年龄相关生理特点,较成人更加难于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使得小儿MODS诊断及治疗只能参照成人MODS诊治指南而获得.该文就小儿MODS的流行病学现状、临床评分体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儿排尿异常与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如何提高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的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于临床上出现排尿异常症状的216例患儿作了226次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结果;206例一次造影成功,10例二次造影成功;195例下尿路有异常,21例无异常。结论;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排尿异常患儿必作的检查;保持一定姿势和诱发排尿是造影成功的关键;造影有可能引起VUR及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1.
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的超声、CT 及 MRI 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的超声、CT及MRI诊断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110003)李正正常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它受神经系统控制,肛门周围肌群_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对维持正常排便功能有重要意义。小儿排便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群...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2岁。86年某日清晨起床排尿终了时突然头晕摔倒,意识丧失,约2分钟后自醒。醒后感周身酸软、头昏,面部皮肤轻度擦伤,余皆如常。一年后晨起排尿时又出现类似发作1次。查体:血压正常,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电图、脑电图未见异常。 讨论:排尿性晕厥是指发生于排尿过程中或排尿后突然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本病首先由Gastaut1956年发现。国内1964年首次有人报告7例。本病最常发生午夜醒来小便时,清晨或午睡起床小便时也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下尿路功能障碍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小儿分2组,患儿组54例,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儿,男30例,女24例,年龄4~18岁,平均(10.7±3.6)岁;对照组15例,为下尿路正常的患儿(因上尿路异常作下尿路检查者),男11例,女4例,年龄3~17岁,平均(9.9±3.7)岁。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同步耻骨上、会阴部和直肠B超观察膀胱壁厚度、膀胱颈口形态、膀胱充盈和排尿后尿道形态等。结果患儿组尿动力学异常表现有残余尿量增多、膀胱顺应性降低、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和逼尿肌瘫痪等,B超影像检查异常表现有膀胱壁增厚、毛糙,颈口抬高,后尿道扩张,排尿期尿道开放不完全等,其中2例后尿道瓣膜患儿发现膀胱憩室。对照组B超影像检查显示充盈期膀胱壁光滑,厚度(2±1)mm,均小于3mm;膀胱颈口关闭,无抬高;排尿期膀胱颈口、后尿道充分开放,残余尿量小于10ml。结论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将膀胱的功能性改变和形态学信息相结合,能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和了解下尿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小儿功能性排尿异常(dysfunctional voiding)和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研究进展[1,2],相关术语已不能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统一和规范有关术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参考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报告[3]就规范小儿功能性排尿异常和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相关标准术语进行综述,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的生物反馈疗法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沈阳,110003)王维林随着小儿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于许多先天性畸形的治疗,不仅仅满足于畸形的矫正,提高存活率,而且更加着眼于术后的功能重建及生命质量(qualityoflif...  相似文献   

16.
X线检查在小儿排便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孙国强王燕霞目前对小儿便秘的诊断方法,有多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直肠测压检查法:是研究无神经节细胞的普查技术。根据肛门直肠松弛反射的存在、不存在、强弱来判断肛门...  相似文献   

17.
肌电图在小儿排便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110003)于明排便控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包括感觉与运动神经功能、肛门内外括约肌控制、直肠肛管角、直肠容量和顺应性等,且受心理、社会及环境等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直肠肛管测压在小儿排便功能障碍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肛管测压在小儿排便功能障碍诊治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00092)施诚仁肛门直肠测压法是诊断小儿肛直肠疾病及功能评估的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诊断率高的技术,而且也是研究肛直肠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方法,自1965年后已...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胃膀胱扩大成形术,用于小儿下尿路再建以保护上尿路,控制尿失禁并评价其疗效。3例女性患儿(平均年龄9岁)行带血管蒂胃组织片膀胱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年。3例患儿膀胱容量从术前20~30ml增至250~300ml,2例排尿控制满意,1例能部分控制排尿。上尿路功能改善2例,稳定1例。血浆电解质成分无改变。胃组织的解剖及代谢特点使胃膀胱扩大成形术不失为小儿下尿路再建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注意提高排便功能障碍患儿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它受神经系统控制。肛门周围肌群对维持正常排便功能有重要意义。小儿排便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群,主要表现为便秘和便失禁。引起排便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肛门直肠本身及肛周肌群的解剖生理异常、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肛周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排便功能障碍,特别是污粪和便失禁,对患儿的身体发育、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心理方面都可造成不良影响,可明显地影响生活质量。由于持续污粪、便失禁,使患儿不能正常上学、工作、参加文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