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溃疡平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溃疡平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慢性乙酸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疡平高、中、低剂量(5.6、2.8、1.4g/kg)组,盐酸雷尼替丁(28.3mg/kg)组。给药治疗1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VEGF和Flt-1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溃疡平中、高剂量组的VEGF2-ΔΔCT值明显增高,表明溃疡平中、高剂量组的VEGF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01);溃疡平高剂量组的Flt-12-ΔΔCT值明显增高,表明溃疡平高剂量组的Flt-1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溃疡平可促进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VEGF和Flt-1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Wu H  Li Y  Zhu G  Zhang L  Zhang X  He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708-711
目的 试图揭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肿瘤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 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Flt 1的mRNA和蛋白表达特性。结果 乳腺癌细胞高表达VEGFmRNA和蛋白 ,阳性率分别为 75 %、70 8% ,而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表达受体Flt 1mRNA和蛋白 ,阳性血管数分别为 2 6个 / 0 72mm2 ± 12个 / 0 72mm2 、2 4个 / 0 72mm2 ± 12个 / 0 72mm2 ,而少数癌细胞有少量表达 ;VEGF和Flt 1高表达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VEGF和Flt 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VEGF以旁分泌途径促进乳腺癌血管形成 ,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过程 ,检测VEGF和Flt 1表达可做为判定乳腺癌血管生成、恶性度以及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恒牙牙髓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Flk-1)表达的组织学特征及其在人恒牙牙根发育成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人健康前磨牙(无畸形中央尖、牙隐裂、过度磨耗等)分为根尖开放的年轻恒牙和根尖闭合的成熟恒牙,每组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lt-1、Flk-1蛋白的表达与定位并进行图像采集,应用Image-ProPlus 6.0和SPSS 13.0对年轻恒牙和成熟恒牙牙髓组织Flt-1、Flk-1的阳性表达进行图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Flt-1、Flk-1在牙髓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反应阳性;年轻恒牙牙髓VEGF、Flk-1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OD)高于成熟恒牙(P〈0.05),而Flt-1的表达低于成熟恒牙(P〈0.05);Flt-1、Flk-1呈显著负相关性表达(P〈0.01)。结论年轻恒牙和成熟恒牙牙髓组织Flt-1、Flk-1呈现不同特征表达,提示Flt-1、Flk-1参与了牙根的发育过程,成熟恒牙牙髓防御修复能力下降可能与Flk-1表达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VEGF、Fit-1表达和MVD计数.结果: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4%,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VEGF均为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Fit-1表达均为阳性,两者无显著差异.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MVD值8.00±3.28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4.83±1.83.VEGF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VEGF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Flt-1表达与MVD计数无相关性;前列腺体积与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无相关性.结论: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明显加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良性前列腺增生,而Flt-1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受体2(KDR)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139例胃正常黏膜组织VEGF、Flt-1、KDR表达和计数MVD。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KDR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组织(P<0.01);胃癌组MVD比胃正常黏膜组度高[(26.19±16.23)/mm2vs(16.02±09.88)个/mm2,P<0.01]。VEGF、Flt-1、KDR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VEGF高表达的区域,Flt-1和KDR的表达亦增强,三者呈正相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MVD之间也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KDR在胃癌中广泛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微血管生成关系密切。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受体Flt-1、KDR的表达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VEGF、Flt-1、KDR在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肿瘤血管形成、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HIF-1α阳性细胞为肿瘤细胞核染色、部分胞浆染色,HIF-1α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HIF-1α二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s=0.946,P<0.001).结论 HIF-1α的高表达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的浸润、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70例人体黑色素瘤中线形程序性坏死(LPPCN)、血管生成拟态(VM)阳性病例中的LPPCN、VM周围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Flt-1)和VEGFR2(Flk-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法判断70例人黑色素瘤中的LPPCN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CD31/PAS双染法判断70例人黑色素瘤中VM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Flt-1和Flk-1在LPPCN及VM周围肿瘤细胞1~3层、4~6层及7~9层中的表达,对LPPCN周边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LPPCN阳性病例共38例,VM阳性病例共33例。VEGF及Flk-1在LPPCN周边肿瘤细胞中1~3层的表达强于4~6层和7~9层中的表达(P〈0.01),而Flt-1在LPPCN周围肿瘤细胞1~3层、4~6层和7~9层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Flt-1和Flk-1在VM周围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法比较显示在LPPCN周边VEGF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LPPCN周边VEGF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CN周边VEGF阳性组中,VM的阳性率高于LPPCN周边VEGF阴性组中VM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lk-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VM形成的早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月病程组(M1)、3月病程组(M3)和5月病程组(M5)。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微血管。视网膜消化铺片后行VEGF和SDF-1α/CXCR-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VEGF,SDF-1α和CXCR-4 mRNA和蛋白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血管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未见异常改变,M1开始出现异常改变,M5最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免疫组织化学示视网膜中VEGF,SDF-1α和CXCR-4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M1就有明显增高,M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示VEGF,SDF-1α和CXCR-4 mRNA的表达造模后M1就有明显增高,M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示VEGF,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造模后M1无明显改变,M3升高(P<0.05),M5时升高最明显(P<0.05)。 结论:DR时VEGF,SDF-1α和CXCR-4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逐步增高,是D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于大鼠尾壳核注射自体尾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动态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出血后VE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于24h开始明显升高。48h达高峰并持续到72h,与病灶对侧及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脑内VEGF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增多。以24h,48h,72h最为显著,7d时呈现血管样结构。结论 脑出血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脑水肿相关,且VEGF可促进血肿周围组织的血管增生,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组织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氯沙坦组、肺纤方大剂量组、肺纤方中剂量组、肺纤方小剂量组7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6组采用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3 mg/kg进行大鼠肺间质纤维化造模;造模第2天各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干预.于第14天及第28天分2批进行取材,HE染色观察肺泡炎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l、VEGFR2mRNA表达.结果 肺纤方大中剂量均能抑制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下调VEGF及VEGFR1、VEGFR2mRNA表达水平(P<0.05).肺纤方中剂量作用更显著.结论 肺纤方通过下调VEGF及VEGFR1、VEGFR2基因表达水平,抑制血管新生,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廖宇  刘金华 《医学综述》2008,14(7):967-969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作为神经细胞的一种辅助成分,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损伤修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视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影响视神经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现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在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方法 收集 2 4例急性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人的治疗及预后资料 ,其中 15例手术治疗 ,9例保守治疗。结果  15例手术病人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其中 9例恢复明显 ,6例视力减退 ,无失明者。保守治疗者 4例视力恢复良好 ,4例视力减退 ,1例失明。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者 ,除伤后视力明显好转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一旦明确有视神经损伤 ,无论原发或继发 ,都应尽早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但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说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原发性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性及眼部因素,眼部因素包括眼压及非眼压因素。眼压虽然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惟一因素,但仍然是青光眼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危险因素。另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最终共同通路,阻断视神经损伤通路和增强视神经存活机制的方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青光眼辅助治疗措施,目前这一领域主要包括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青光眼药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曹文捷  施彩虹 《医学综述》2006,12(5):276-278
视神经损伤常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其有关机制及如何抑制凋亡,从而保护损伤视神经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体内、体外实验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2 d的SD大鼠36只,随机抽取12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24只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视神经钳夹后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和C组(GB治疗组),每组12只。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和银杏内酯B(GB)40 mg/kg,术后继续给药1周,术后1、2周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HE染色光镜检查,并计数术后2周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数。结果:术后1周,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0±4)ms,(19±3)μV]、[(110±6)ms(,11±3)μV]和[(94±4)ms(,18±2)μV],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2±11)ms,(21±3)μV]、[(186±15)ms,(7±2)μV]和[(104±12)ms,(14±3)μV],RGCs数目分别为(281±39)个、(112±20)个、(228±35)个,各指标A、B、C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B能抑制部分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0年6月受理的鉴定案例中轻型脑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案例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相关电生理检查,排除伤前视力下降、伪盲、癔症等,分析受伤机理。结果:18例纳入分析,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14例),单眼受损占15例,双眼3例。头面部着力部位:眶周2例,眉弓2例,额部6例,颞部5例,顶枕3例。损伤当时有11例伴有昏迷。后遗盲目3、4级3眼,低视力12眼,接近正常视力6眼。结论:对于轻型脑伤,由于损伤较轻,其并发视神经损伤及后遗症常难被人所理解;法医鉴定人员应耐心听取伤者的陈述,详细了解受伤和治疗过程,通过全面的眼科检查、影像学及眼电生理检查确诊视神经损伤,明确视力损害程度,排除伪盲、癔症及原有疾病,判明轻型脑伤与视神经损伤的因果关系,客观、准确、公正的作出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视网膜Muller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神经切断后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大鼠视神经完全横断模型,随机分为术后1d、3d、7d、14d4个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n=5);分别用Muller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OX-4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染色,以显示视网膜Muller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视神经切断后,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GS阳性产物立即增粗、深染,并与周围细胞紧密联系在一起,3d达高峰,14d明显减弱;小胶质细胞OX-42的阳性产物表达在视神经切断后7d明显增强,14d达高峰.结论视神经切断后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反应性增生,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但反应高峰晚于Muller细胞,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剂量为4.0 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5 mg/kg)和醒脑静注射液(剂量为2.5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放射照射前、照射后1 d、2周、4周及6周大鼠静脉血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组间差异。于照射后2、4、6周分别取材进行视神经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神经轴索脱髓鞘病变程度,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视神经脱髓鞘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模型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照射后4周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照射2周后实验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2、4、6周模型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比较视神经脱髓鞘率在照射后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6周实验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瘀法预防性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静脉血ET-1、 vWF浓度,减轻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轴索脱髓鞘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视神经夹挫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形态学及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动物分别于损伤后1、3、5、7、9、14、21d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神经组织及RGCs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RGCs数目明显下降,14d内降低速度较快,14d后下降速度减慢;与正常大鼠视网膜相比,GFAP表达明显增加,伤后7d达峰值,14d时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RGCs数量减少是其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之一,视网膜Muller细胞GFAP表达增加是Muller细胞损伤修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号显微血管夹建立视神经中度损伤模型后,取左眼作为治疗组,在即时、1、37、d时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2μl(1μg/μl)CNTF溶液;取右眼作为实验对照组,同治疗组在每个时间点向玻璃体腔内注入2μl双蒸水。于伤后1、3、71、4 d时分别做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果:光镜下观察治疗组细胞形态明显好于实验对照组。TUNEL显示凋亡RGCs数随视神经损伤时间延长而变化(P〈0.05)。伤后1 d,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凋亡RGCs数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7、14 d时治疗组的凋亡RGCs数明显比实验对照组少(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CNTF可以减少RGCs的凋亡,对视神经中度损伤后RGCs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