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点,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患者的病理特点,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10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位于胃部48例(43.64%),直肠8例(7.27%),胰腺36例(32.73%),壶腹部6例(5.45%),食道6例(5.45%),结肠4例(3.64%),回盲部2例(1.82%);病理分类NET占30.00%、NEC占66.36%、MANEC占3.64%;行手术切除术者占90.91%,13.64%的患者有远处转移;T3/T4期者明显高于T1/T2期者,病理分级G3级明显高于G1/G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胃部,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T分期、病理分类、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贤翔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1):3613-3615+3619
目的:探讨SSTR亚型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GEP-NENs 62例,经病理或活检确诊,探寻SSTR2、SSTR5与GEP-NENs病理特征的关系。患者均随访至2022年12月,随访时间24~60个月,记录患者肿瘤死亡情况。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GEP-NENs肿瘤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SSTR2、SSTR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否脉管神经侵犯、是否远处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TR2阳性率在肿瘤直径>2cm、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中的占比低于肿瘤直径≤2cm、高及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TNM分期中Ⅰ+Ⅱ期患者(P<0.05),SSTR5阳性率在肿瘤直径>2cm、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中的占比低于肿瘤直径≤2cm、高及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TNM分期中Ⅰ+Ⅱ期患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cm、低分化及SSTR2、SSTR5的阳性...  相似文献   

3.
徐国宏  钟晓刚 《四川医学》2011,32(12):1891-1893
目的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因素等。结果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0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G1)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男女比例:0.88:1,平均诊断年龄50.41岁;多位于直肠(80.4%),其次为胃(9.8%)、十二指肠(4.3%)、阑尾(4.3%)等;肿瘤直径:0~1cm者占76.1%,1~2cm者14.1%,大于2cm者约9.8%;浸润深度:黏膜、黏膜下层者占82.6%,肌层、外膜者17.4%;转移情况:有7.6%伴转移,92.4%无转移;治疗:共有47.8%经内镜下治疗,52.2%经外科手术治疗;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是95%、94%、94%。结论:GI-NENs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病变较少浸润至肌层及以下,较少转移;不同病理分级在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转移、预后等方面的分布不同,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佳;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肿瘤的发病部位、肿瘤分级、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22例经病理诊断为GEP-NET的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GEP-NET的CT影像特征(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坏死囊变、周围侵犯、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GEP-NET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SK 3β)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GEP NEN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GEP NENs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GSK 3β在GEP NENs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选取10例GEP NENs的正常组织(取自癌旁10cm以外)为对照组,并分析GSK 3β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9例GEP NENs患者组织中,GSK 3β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6)。晚期(Ⅲ+Ⅳ期)患者的GSK 3β表达强度高于Ⅰ+Ⅱ期(P=0020); GSK 3β在G3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1+G2患者(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GEP NENs患者组织中GSK 3β表达强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22)。69例GEP NENs患者mOS为45个月,总生存率为667%。其中,GSK 3β低中表达者(37例,536%,未达到)的预后明显优于GSK 3β高表达者(32例,464%,24.7个月)(P=0013)。GSK 3β低中表达者中,G1+G2者(27例,73%,未达到)的预后明显优于G3者(10例,27%,35个月)(P=0004)。结论 GSK 3β在GEP NENs组织中过表达;病理分级对GSK 3β低中表达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因素等。结果:40例患者中,有11例选择了内镜切除、2例补行外科手术、25例直接外科手术、1例患者放弃手术。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症恢复良好,通过内镜治疗有1例复发;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不良,复发率和转移率都比较高。结论:针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应该以外科治疗为主要手段,可选择内镜治疗,但是手术前必须通过内镜超声或者CT影像做充分的评估。鉴于神经内分泌癌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高,而且预后差,应加强多学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9例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与肿瘤直径(P=0.019)相关。患者5年生存率与年龄(P=0.014)、组织学分级(P<0.001)、肿瘤直径(P<0.001)、是否复发(P<0.001)、是否手术(P<0.001)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32)、组织学分级(P=0.002)、是否手术(P=0.00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措施,患者预后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否复发、是否接受手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例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表现;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49例为男性,4例为女...  相似文献   

10.
第5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和命名进行了更新,重新定义了G3。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G3(NET G3)与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NEC)的鉴别诊断是重点也是难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基于最新版WHO和2020版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提出二者的鉴别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病理学教学环节中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现状,开设临床病理讨论选修课,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课题以第二军医大学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5个班学生为观察对象,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选修课,以临床病例讨论课为载体,开展PBL式讨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临床病理讨论选修课模式有利于学生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过程中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引入PBL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临床病理知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杨继华  景丽  郭凤英  秦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6,28(5):381-382,385,F000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CD117、CD34、desmin、S-100、vimentin等蛋白在26例GISTs中的表达。结果肿瘤细胞形态多变和排列方式多样,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6.9%和73.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Desmin、S-100及vimentin阳性率分别是26.9%、11、5%和69.2%。结论CD117、CD34在GIS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较高,可作为确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5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55例RM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儿中,学龄前儿童占76.4%。肿瘤部位:原发于头面部5例,四肢和躯干部12例,生殖泌尿系统24例,胸腹腔14例。病理类型:胚胎型49例,腺泡型5例,多形型1例。头面部、四肢和躯干RMS表现为肿块,就诊时很少有伴发症状。胸、腹、盆腔部位肿瘤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产生占位和侵蚀引起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就诊时恶液质少见。MR I或CT检查的27例,第一诊断准确率为81%(22/27)。结论儿童RMS多发病于学龄前;绝大多数为预后相对较好的胚胎型;胸、腹、盆腔部位RMS多表现非特异性症状;MR I或CT可初步诊断;确诊依靠肿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到2007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的507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29例。详细记录AFPGC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分析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AFPGC占同期胃癌的5.7%,与普通胃癌相比,AFPGC具有较高的淋巴转移率、肝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FP水平偏高,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原发病灶AFP染色强阳性,术后AF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降至正常。生存分析发现产AFP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普通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淋巴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结论产AFP胃癌具有易发生肝转移、淋巴转移且预后差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扬清 《中外医疗》2013,(36):139-140
目的 该研究主要就耳鼻喉门诊患者就诊时的心理以及疾病特征展开分析.方法 选择100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抽查,以此来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并对此类疾病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耳鼻喉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由于患者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SCNEC患者的临床期别、症状、病理特点( 包括肿瘤直径、病理类型、间质浸润、脉管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以及治疗方式. 结果SCNEC 的发病平均年龄41.1岁(31~57岁),Ⅰb期1例,Ⅱa期2例,Ⅱb期3例,均无全身内分泌症状.6例均至少有2种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小而圆,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多见.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结论 SCNEC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辅助放疗、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胃癌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1至12月新辅助治疗胃癌根治术49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胃癌病理完全缓解及预后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的490例患者中41例达到pCR,pCR率为8.3%(41/490)。新辅助放化疗组pCR率为16.0%,新辅助化疗组为6.4%。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OR=4.401,95%CI=2.023~9.574,P<0.001)、术前治疗疗效为部分缓解(OR=40.492,95%CI=5.366~305.572,P<0.001)是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呈低分化(HR=1.809,95%CI=1.104~2.964,P=0.019)、贲门-胃底-胃体部肿瘤(HR=2.025,95%CI=1.497~2.739,P<0.001)、术中清扫淋巴结≤15枚(HR=1.482,95%CI=1.059~2.073,P=0.022)、术后出现并发症(HR=1.625,95%CI=1.156~2.285,P=0.005)是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病理达到完全缓解(HR=0.153,95%CI=0.048~0.484,P=0.001)及术后接受辅助化疗(HR=0.589,95%CI=0.421~0.823,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新辅助治疗后获得pCR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远期生存,并且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于单纯化疗,术前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的pCR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Six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45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的血清Six1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且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Six1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高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 Six1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其侵袭转移具有相关性,其变化在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