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阿片药物全麻组(TO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切皮时(T2)、切除乳腺标本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安静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 < 0.05),但两组之间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O 组术后 2 h、6 h、12 h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GA 组(P < 0.05);TO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GA组(P < 0.05);TO 组患者诱导期咳嗽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P < 0.05)。结论:TTP-PECS阻滞联合羟考酮-丙泊酚减阿片药物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 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Q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各31例。记录术前(D0)、术后24h(D1)及48h(D2)QoR-40评分;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静息与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手术时长;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组患者术后QoR-4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T组患者(P<0.05);Q组患者术后T2、T3、T4、T5时间点静息及运动时疼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P<0.05)。结论 与TAPB比较,QLB-LSAL可以提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ultrasound guided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USG 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肾脏手术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6月行单侧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USG QLB组(QLB组)和对照组(R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半小时QLB组行患侧USG QLB,对照组不行QLB,术后均用自控镇痛。记录术中静脉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前(T1)、侧卧位(T2)、切皮时(T3)、术中30min时(T4)、缝皮时(T5)、拔除喉罩时(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评估患者6、12、24和48h 4个时间段的静息、运动NR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h内的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恢复情况;以术前1天为基线,用PQRS量表比较患者术后 24、48h的恢复质量。结果 QLB组术中静脉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比R组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T1、T2、T3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T4、T5、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低于R组(P<0.05);术后6、12、24h时QLB组比R组的静息、运动NRS低(P<0.05),48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48h内自控镇痛次数、补救性镇痛人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P<0.05),术后下床、首次排气时间减短(P<0.05),术毕至出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天比较,QLB组24h感受伤害性因素、情感因素、日常生活活动因素的恢复率和48h感受伤害性因素、情感因素的恢复率较R组升高(P<0.05),生理性因素和认知因素的恢复率在24h和48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为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提供术中、术后的有效镇痛,有利于降低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恢复质量,为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提供镇痛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24h(T2),术后3天(T3)、5天(T4)、7天(T5)各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0,记录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ALT、MDA、TNF-α和IL-6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观察组AST、ALT和MDA在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在T1、T2、T3和T4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D和IL-10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血清SOD和IL-10浓度于T1、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6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周坤鹏  赵雪  陈慧  何莹  张月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9):173-176,106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2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3%罗哌卡因240ml,运行方案5ml/h。P组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6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运行方案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评估术后1h(T1)、6h(T2)、18h(T3)、24h(T4)、48h(T5)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麻醉前(T0)、术后1h(T1)、6h(T2)、24h(T4)血清IL-6、IL-10含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T1~5时点静息及咳嗽VAS均低于P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增高(P<0.05)。E组血清IL-6含量在T2、T4时点低于P组(P<0.05),血清IL-10含量在T1、T2、T4时点高于P组(P<0.05)。E组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少于P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连续ESPB比PCIA(舒芬太尼2μg/kg)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transmuscula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T-QLB)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患者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Q组和QF组,每组各32例。Q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T-QLB,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QF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T-QLB联合FICB,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记录每6h时间段及术后24h舒芬太尼总量。记录阻滞前(T0)、术后2h(T1)、6h(T2)、12h(T3)、18h(T4)、24h(T5)的静息和被动运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h及48h的QoR-15量表评分、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F组术后24h内及术后6~12h、12~18h期间的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Q组(P<0.05)。QF组术后T3、T5静息时及T2、T3、T4、T5被动运动状态时的NRS评分均低于Q组(P<0.05),QF组术后24h及48h的QoR-15量表评分均高于Q组(P<0.05)。QF组镇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Q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QLB联合FICB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达到弱阿片/去阿片多模式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更为完善,改善高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n=31)、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组,n=31)。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从T2时刻起,对照组HR水平较T0时刻显著升高,MAP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T2、T3、T4时刻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MMSE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PO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喉罩通气下基于驱动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保护效果的研究。方法 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于2020年5月~2021年11月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90例,患者年龄60~75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n=95):小潮气量(VT)6ml/kg(理想体重)+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肺复张手法(RMs);驱动压组(B组,n=95):小VT 6ml/kg(理想体重)+最小驱动压(DP)的个体化PEEP+肺复张手法(RMs)。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喉罩插管后10min(T1)、1h(T2)、2h(T3)和喉罩拔管30min后(T4)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PEEP滴定成功后10min(T1)、1h(T2)、2h(T3)和喉罩拔管30min后(T4)采集桡动脉血气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合指数(OI)、驱动压力(DP)、平台压(Pplat)、PEEP值、肺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比值(VD/VT)及术后3天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1~3 气量比值及术后3 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间点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4时间点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喉罩通气下基于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术中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朴  吴敬医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学》2020,41(11):1309-131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 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 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组、T组,每组36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帕瑞昔布钠40mg,并使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T组在此基础上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并置入导管术后间断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比较两组返回SICU即刻(T1)、术后2h(T2)、6h(T3)、12h(T4)、24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hPCA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PCA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T3、T4、T5时间点T组静息、运动VAS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舒芬太尼用量和PCA药液输注量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PCA自控按压有效次数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例数及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三组: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T4-5椎旁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 20 mL;B组行T5-6或T6-7间隙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射1.4%利多卡因5 mL;C组无特殊处置。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等术中情况;统计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监测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清醒即刻(T4)各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三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用量。结果 A组较C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A、B两组患者T1、T2、T3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3组患者心率都有所下降,手术开始时及清醒即刻三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心率下降更明显,A组次之。A、B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及使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相比,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也会引起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近远期认知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5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硬膜外腔麻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近远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出血量、输液量、输血、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3时MAP、HR、SpO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间的MAP、HR、SpO2有差异(P <0.05);(2)各组的MAP、HR、SpO2比较有差异(P <0.05);(3)各组MAP、HR、SpO2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T4~T6时MMSE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程思  董春山  马祥  孙鹏  周昕怡 《安徽医学》2021,42(2):174-178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TKA的患者80例(年龄54~85岁)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收肌管阻滞组(S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术室后或颈浅丛神经阻滞前(T0-B)、颈浅丛神经阻滞后(T0-L)、诱导后(T1)、切皮时刻(T2)、动脉剥离时刻(T3)、颈动脉阻断时刻(T4)、颈动脉开放时刻(T5)、术后2 h(T6)的血流动力学(有创动脉压及心率)和脑氧饱和度;术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麻组的收缩压在T2、T3时间点较T1时间点升高(P<0.01),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2时间点也均较T1时间点升高(P<0.01).除术侧T4时间点,两组双侧脑氧饱和度在其他时刻均较Y0-B时间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状态,并减少了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8年5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30例,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超声定位后注入0. 5%罗哌卡因15 mL阻滞股神经和0. 375%罗哌卡因5 mL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观察患者神经阻滞前(T_0)、阻滞后5 min(T_1)、10 min(T_2)、15 min(T_3)、30 min(T_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同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T_0、T_1、T_2、T_3、T_4收缩压分别为(144. 67±14. 81)、(141. 53±14. 32)、(141. 67±13. 88)、(142. 00±12. 40)、(145. 00±11. 65) mm Hg,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0、T_1、T_2、T_3、T_4舒张压分别为(79. 73±4. 39)、(77. 90±4. 29)、(79. 87±3. 87)、(78. 77±4. 29)、(79. 17±3. 48) mm Hg,不同时间点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T_3、T_4心率分别为(80.00±4.98)、(78. 90±3. 21)、(78. 33±3. 92)、(79. 33±3. 02)、(78. 07±3. 38)次/分,不同时间点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平均为(6. 77±0. 90) min,持续时间为(339. 90±65. 67) min;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平均为(12. 23±2. 28) min,持续时间为(213. 00±39. 08) min。30例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时间长,术后并发症极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1时刻明显下降(P<0.05),T3~T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合并老年冠心病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SGB组于麻醉诱导前行右侧SGB,对照组在同一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之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全身麻醉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切皮即刻(T2)、术毕(T3)以及术后6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检测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B型尿钠肽(BNP)浓度; 记录两组患者穿刺部位血肿、感染、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术前MAP、HR及血浆E、NE、BNP浓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B组于T1~T4各时间点的MAP和HR以及血浆E和NE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浆BNP浓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GB有助于控制应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阻滞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阻滞组先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5 min(T0)、麻醉诱导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T4)、12 h(T5)、24 h(T6)、48 h(T7)时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T0、T3、T6、T7时检测C反应蛋白、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和呼吸商,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生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者T0、T1、T2、T3时BP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B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0、T1、T2、T3时H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2、T3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4、T5、T6、T7时静息状态下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4、T5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4、T5、T6、T7时咳嗽状态下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4、T5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T0、T3、T6、T7时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物质代谢和静息能量消耗,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