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菌显像剂2-脱氧-2-氟山梨醇(2-deoxy-2-[18F]-fluorosorbitol, 18F-FDS)的合成过程、正常小鼠显像并计算内照射剂量,比较小鼠模型中大肠杆菌感染病灶及肿瘤病灶对FDS的摄取情况。方法 18F-FDS由氟多功能模块经"一锅法"由PET常用显像剂2-氟-2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经NaBH4还原制备;实验组感染小鼠及荷瘤鼠尾静脉注射18F-FDS后60min进行microPET显像,通过Inveron Research软件测量病灶靶/本底比值;对照组注射18F-FDG,同样方法测量病灶靶/本底比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F-FDS放化收率为80%±5%(n=8,未进行时间衰减校正),合成时间25min,放化纯度>99%。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18F-FDS后microPET显像提示示踪剂从泌尿系统排泄;背景组织肺及脑内的非特异性放射性摄取较低;大肠杆菌感染小鼠microPET显像,感染灶有较高的感染灶/肌肉比值,荷瘤鼠显像示18F-FDS肿瘤组织靶/本底比值明显低于18F-FDG。结论 18F-FDS放化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细菌感染灶有特异性摄取,在分辨感染和肿瘤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正电子显像剂2-18F-氟丙酸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的显像性能和体内分布情况。方法 于4只乳腺癌小鼠尾静脉注射7.4~11.1 MBq的2-18F-氟丙酸,分别在注射药物后60、120 min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动物显像。采用Inveon Research软件将乳腺癌病灶的单位体积放射性(Bq/ml)转化为每克组织注射剂量百分率(%ID/g),分析4只乳腺癌小鼠体内2-18F-氟丙酸的分布情况,并用同样的动物模型与18F-FDG进行对照。结果 注射2-18F-氟丙酸后60、120 min,放射性主要浓聚于小鼠的膀胱、肠道和肝脏。右侧腋下乳腺癌病灶摄取明显,在注射显像剂后60、120 min的生物分布分别为(13.74±1.97)%ID/g和(14.84±1.06)%ID/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肌肉、背部的棕色脂肪对放射性摄取不明显。注射18F-FDG后60 min,小鼠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分布是(10.27±2.34)%ID/g,背部棕色脂肪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结论 正电子显像剂2-18F-氟丙酸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癌,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乳腺癌的全身无创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F-FDG microPET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6只/组);A组:无禁食、室温(20 ~22)℃、无麻醉(注射18F-FDG后60 min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F-FDG;B组:禁食(6~8)h、加温(30~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C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E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F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F-FDG。注射18F-FDG约1 h后,行microPET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max)。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组、C组、F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组摄取最高(8.03±1.29),B组摄取降低71.98%(P=0.000)。颈部肌肉:A组摄取最高(16.07±5.20),B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组分别升高6.50倍、1.29倍、4.76倍(P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次microPET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64)。第2次microPET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F-FDG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F-FDG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18F-氟化钠(18F-NaF)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18F-NaF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骨骼显像技术已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骼病变等多种骨骼疾病中得到应用,与其他显像方式相比具有诊断效能高、检查时间短、靶/背景比(T/B)高等优点,可从代谢和解剖等方面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本文简要综述18F-NaF PET/CT在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其在骨骼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5.
陈红  韩丽  李飞  刘功传 《安徽医学》2016,37(1):83-84
目的 探讨99TcmO4-甲状腺显像及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显影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甲状腺显像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共69例,观察残余甲状腺及转移灶的显示情况。结果 其中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前34例显像者中,残余右叶显影9例(9/34),残余左叶显影5例(5/34),锥形叶显影6例(6/34),残余右叶及锥形叶显影3例(3/34),残余左叶及锥形叶显影3例(3/34),残余左叶、右叶显影5例(5/34),残余左叶、右叶及锥形叶显影3例(3/34)。颈部未见摄锝组织显影35例(35/69),且均为清甲治疗后患者。其中有1例患者可见右侧髂骨翼放射性分布增高,1例患者可见全身多发放射性摄取增高,结合融合CT影像上述病灶均可见较明显骨质破坏;另1例患者可见左侧下颈部软组织包块,放射性分布增高,后经病理证实上述病灶均为转移灶。结论 99TcmO4-甲状腺显像简单、方便,不仅可以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情况,同时可以判断清甲治疗效果,亦可以用来明确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99m锝-葡糖二酸(99mTc-Glucarate)和小动物SPECT/CT评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1 d后尾静脉注射99mTc-Glucarate,注射30 min后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分析99m锝-葡糖二酸标记的心肌组织的位置和范围,并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标记的缺血坏死心肌比较。结果 小动物SPECT/CT结果显示手术组心肌坏死部位的99m锝-葡糖二酸的放射性摄取率(心肝比值 1.90±0.33)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 0.05),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定位的缺血坏死心肌范围和TTC染色法的测量结果呈线性相关(R2=0.964)。结论 通过99m锝-葡糖二酸可以特异性地标记急性缺血坏死心肌,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可以无创性地分析急性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减少已报道凋亡显像剂ML-10侧链的长度提高分子的脂溶性,探索其放化标记的自动化合成过程及对显像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国产PET-MF-2V-IT-I合成模块,通过亲核、碱水解两步简单的反应,即可得到18F-ML-8,产物可以依次通过ICH-Al2O3-C18柱的达到纯化的目的,对氟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做了正交实验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且还进行了相应的生物学实验初步评价。结果18F离子计算合成18F-ML-8需要25min,放化收率为55%±4%(n=10),结果未经衰变矫正,18F-ML-8注射液的放化纯度不小于99%,比活度为38.5±11.2GBq/μmol(n=10)。结论 使用多功能合成模块完成“一锅法”自动化合成18F-ML-8,操作简便,质控符合相关放药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可以满足临床显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患者因肺占位病变行PET/CT 检查。CT 发现膀胱左侧后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呈缺损改变。随
后口服呋塞米40 mg,30 min 后憋尿下再次盆腔显像,PET 示膀胱左后壁软组织结节区,18FDG摄取增高。随访病理证实为膀胱
移行上皮癌。膀胱肿瘤原发灶摄取18FDG应较高,只是由于18F-FDG 通过尿液排泄,造成膀胱积聚大量放射性,影响膀胱癌及其
临近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因此常规行PET/CT 影像检查时,应尽量充盈膀胱,及时采用呋塞米促排,准确判断膀胱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ApoE-/-小鼠血脂及主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6周龄ApoE-/-雄性小鼠经普通饲料饲养4周,髙脂饲料饲养12周后,随机分为ApoE-/-模型组及芍药苷60 mg/kg、30 mg/kg剂量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后,检测血脂的变化,并测量主动脉弓部、胸段、腹段斑块面积。[结果]ApoE-/-模型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着高于C57BL/6J组(P<0.01),芍药苷60 mg/kg、30 mg/kg组的血脂水平显着低于ApoE-/-模型组(P>0.05,P<0.01),并且不同程度减小主动脉各段斑块的面积。[结论]芍药苷具有降脂和抑制主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表明芍药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乏氧显像剂18F-硝基咪唑丙醇(18F-FMISO)在肺腺癌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荷肺腺癌T739小鼠经尾静脉注入18F-FMISO后不同时间(30、60、90、120 min)处死,测量18F-FMISO的生物分布,并行PET显像.对照组小鼠在注入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后行PET显像.结果 荷瘤鼠肿瘤PET显像清晰.生物分布研究表明肿瘤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在肾脏和肝脏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肿瘤对血和肌肉的T/NT比值均大于2.结论 肺部恶性肿瘤组织中18F-FMISO摄取高于正常组织,可通过PET清晰显像,为进一步临床应用于肿瘤的乏氧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又名ACCN3)基因敲除ASIC3-/-小鼠、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I(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的生存曲线,为进一步繁殖使用该品系小鼠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05只基因敲除小鼠,其中ASIC3-/-鼠44只,TRPV1-/-鼠61只。观察正常喂养两种小鼠500d以内的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SIC3-/-小鼠与TRPV1-/-小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生存概率降低,经比较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P<0.01),两种小鼠中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学差异。结论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而两种鼠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概率则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柠檬酸(CA)螯合Fe2+活化过碳酸盐体系中投加盐酸羟胺(HAH)对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HAH能有效将Fe3+还原为Fe2+,强化TCE的去除效果。当TCE初始浓度为0.15 mmol/L时,nSPCnFe2+nTCE=5:3:1时,在CA浓度为0.5 mmol/L条件下,HAH最佳投加浓度为1.5 mmol/L,此时TCE去除率为99.6%。·OH对TCE降解的贡献度为79.2%,O2-·的贡献度为21.9%。HAH可减轻HCO3-对TCE降解的抑制效应,中间产物为甲酸、NO2-和NO3-。HAH利于SPC/Fe2+/CA体系降解TCE,该结果可为实际TCE污染地下水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调肝导浊方对apoE-/-小鼠血脂及主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apoE-/-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调肝导浊组并予以高脂饮食12周,C57BL/6L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1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斑块的范围;小动物超声仪检测主动脉的斑块面积及狭窄程度。[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HDL-C、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调肝导浊组与模型组相比,LDL-C水平降低(P<0.05),TC、TG、HDL-C无明显差异。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的斑块范围最大,其次是调肝导浊组,最后是对照组。B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的斑块面积及狭窄程度明显增大(P<0.01);调肝导浊方干预后,斑块面积减小(P<0.05),狭窄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 调肝导浊方可以降低apoE-/-小鼠的血清LDL-C水平,减少主动脉的斑块面积,并改善血管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的离子通道亚型1(HCN1)是否参与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ET)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HCN1敲除(HCN1-/-)及其相对应的野生型(HCN1+/+)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在行为学实验中,长期低剂量饮水口服皮质酮(CORT)使小鼠产生慢性抑郁状态,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ST)中小鼠不动时间来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小鼠随机一次性腹腔注射5 mg/kg KET(KET组,n=7)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组,n=7),并且记录比较4组抑郁小鼠给予注射后30 min,24 h,7 d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另外选取正常HCN1-/-和HCN1+/+小鼠,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后24 h,随机一次性腹腔注射5 mg/kg KET(KET组,n=5)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组,n=5),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4组小鼠海马中BrdU标记的新生神经元的数目。结果 CORT处理前HCN1-/-小鼠的不动时间短于HCN1+/+小鼠(P<0.01),抑郁状态较HCN1+/+小鼠轻;CORT处理后各基因型小鼠的不动时间均较基础值增加(P<0.01),抑郁状态加重。比较30 min内、24 h内及7 d内不动时间的减小幅度, HCN1+/+KET组在任一时间点均大于其余3组(P<0.05),HCN1-/-KET、HCN1+/+ NS组及HCN1-/-NS组在上述任一时间段不动时间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处理后,HCN1-/-小鼠海马中新生神经元数目多于HCN1+/+小鼠(P<0.05);HCN1+/+小鼠给予KET 24 h后,其海马中新生神经元数目较生理盐水组增多(P<0.05),而HCN1-/-小鼠给予KET后,其海马神经元数目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ET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CN1离子通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小鼠肝脏中的细胞角蛋白19 (cytokeratin 19,CK19)阳性(CK19+)细胞是否可分化为成熟肝细胞.方法 利用CK19CreERT小鼠和Rosa26-GFP小鼠杂交得到CK19CreERT/Rosa26-GFP双转基因小鼠,注射他莫昔芬(tamoxifen,TM)后检测小鼠肝脏中CK19+细胞的GFP标记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三甲基吡啶和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脏损伤模型,采用肝脏组织冰冻切片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脏中GFP标记的CK19+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获得CK 19CreERT/Rosa26-GFP双转基因小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K19+细胞可被GFP标记.在DDC肝脏损伤模型小鼠中检测到增生性小胆管内有GFP+细胞,这些GFP+细胞表达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且DDC肝损伤模型小鼠中GFP+胆管细胞比例高于未损伤对照组[(63.5±6.3)% vs (53.6±4.8)%,P<0.05];在CCl4肝损伤模型组小鼠中检测到肝脏实质细胞中有GFP+细胞,这些GFP+细胞表达成熟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ALB),且CCl4肝损伤模型组小鼠肝脏中GFP+细胞比例高于未损伤对照组[(0.15±0.02)%vs (0.008±0.003)%,P<0.01].结论 小鼠肝脏内的CK19+细胞群体中存在具有肝向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可能为真正的肝干细胞的识别鉴定提供一个新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小鼠骨髓Lin-细胞增殖、分化、迁移、黏附关键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骨髓Lin-细胞,采用CD117作为标志进行细胞鉴定。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芯片技术研究汉黄芩素对小鼠骨髓Lin-细胞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Lin-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后CD117的阳性率为93.7%;芯片结果发现汉黄芩素明显上调Lin-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表达;黏附能力测定实验结果可见汉黄芩素增强Lin-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骨髓Lin-细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方法;汉黄芩素可能通过上调小鼠骨髓Lin-细胞Pecam1基因表达,从而增加Lin-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朱伦刚  汪彦  贾超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1):121-125,136
目的 探讨分别由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水平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菌株感染的患者52例,并于感染第1、2、3、5、7、10天同步检测血清PCT。比较在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之间PCT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平均值、变化幅度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PCT峰值水平对诊断及区分不同菌种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有效入选的血流感染患者共52例:G-菌组29例,G+菌组17例及真菌组6例。3组患者PCT峰值水平、平均值和变化幅度以革兰阴性菌患者最高,真菌感染者最低,革兰阳性菌患者介于两者之间。3组PCT峰值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8.52ng/ml、14.23ng/ml、3.14ng/ml,两两比较,G-组峰值高于G+组及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界值为6.93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细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当界值为33.44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65.5%,特异性为82.4%;当界值为7.60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当界值为6.93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100%。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