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舌骨下肌皮瓣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舌骨下肌皮瓣的经验周晓,彭大文,翟吉保,陈杰,李赞舌骨下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材料之一,我院1084年8月至1992年12月完成带动静脉蒂舌骨下肌皮瓣16例。几93年3月开始设计吻合静脉的舌骨下肌皮瓣2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从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早期口底癌术后口底缺损的临床价值. 方法 从1993年3月至2009年6月,以甲状腺上动、静脉及颈袢神经为蒂,用颈前舌骨下皮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上腹组成的舌骨下肌皮瓣(最大面积8 cm×3 cm)修复早期口底癌术后口底缺损11例. 结果 保护甲状腺上动脉颈阔肌支的7例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底均获成功,未保护甲状腺上动脉颈阔肌支的4例中2例出现表层坏死.随访24~195个月,1例出现Ⅰ区淋巴结肿瘤复发,经挽救性手术后至今生存,其余10例均无瘤生存至今.11例患者术后无吞咽困难,无发音障碍和无伸舌受限. 结论 舌骨下肌皮瓣是修复早期口底癌术后口底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上,下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20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发现主要是由于上蒂术式切断了该肌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仅靠腹避暑上、下动脉之间微薄的螺旋微动脉的吻合支供血,以致术后产生脂肪液化、边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腹壁下动、静脉是中、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直接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即下蒂优于上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对20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主要是由于上蒂术式切断了该肌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仅靠腹壁上、下动脉之间微薄的螺旋微动脉的吻合支供血,以致术后产生脂肪液化、边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腹壁下动、静脉是中、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直接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即下蒂优于上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对20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主要是由于上蒂术式切断了该肌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仅靠腹壁上、下动脉之间微薄的螺旋微动脉的吻合支供血,以致术后产生脂肪液化、边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腹壁下动、静脉是中、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直接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即下蒂优于上蒂。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移植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4月~1992年9月,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85例,其中肩胛皮瓣58例,背阔肌皮瓣7例,足背皮瓣4例,拇趾甲和足背联合皮瓣1例,下腹部皮瓣1例,肩胛骨皮瓣9例,髂骨骨皮瓣5例。皮瓣成活78例,失败7例。文章着重讨论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手术适应症,并对皮瓣移植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骨折行简单内固定,然后行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术前做动脉造影检查,了解血管的走向情况。切取背阔肌皮瓣于腋皱纹下缘、背阔肌范围内按需要设计一梭形肌皮瓣。手术时沿切口标线的外下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背阔肌的深面逐渐向上解剖,在近腋窝处即可见胸背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神经。完全游离背阔肌皮瓣。受区准备:上肢部位要解剖正中神经、尺动脉、头静脉;下肢解剖出胫前动静脉、大隐静脉备用。按照先吻接动脉后吻接静脉的原则用10-0的无损伤缝针作端端吻合,上肢以尺动脉与胸背动脉做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胸背静脉与头静脉吻接,下肢胫前动脉与胸背动脉吻接,胫前静脉或大隐静脉与胸背静脉吻接。前臂前侧合并有肌腱缺损者,将游离的背阔肌卷成条状,两端与屈指肌腱吻合。合并神经损伤者,将正中神经和胸背神经在手术显微镜下作外膜缝合。切取皮瓣的面积范围16em×8cm~22cm×13cm。结果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处理后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而愈。6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肌皮瓣修整术。1例屈指肌腱缺损以游离背阔肌重建患者肌力从1级恢复到3级。其余病例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且外形满意。结论在动脉造影的指导下,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根据缺损的不同部位、范围和性质,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5年8月-2002年8月,应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移植术,修复组织缺损并化脓性感染创面53例,其中皮瓣38例,肌皮瓣15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16例,带血管蒂岛状移植37例。结果 创口一期愈合44例,其中15例肌皮瓣移植者均一期愈合;二期愈合8例,皮瓣坏死l例。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4月至2001年7月,采用单侧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23例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发生吻合口瘘,更换敷料后愈合,术后随访6-136个月,2例术后4个月和6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别经扩张和再次手术修复治愈;所有病人均能正常经口进普食。纤维食管镜检查示肌皮瓣无糜烂,溃疡及癌变。结论 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具有创伤小,转移就近,方便,能一期完成手术,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 以健侧腹直肌为肌蒂、患侧腹壁下动、静脉穿支为吻合血管蒂形成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侧胸背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03年以来,于临床应用17例,所有皮瓣皆成活,随访3~12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提供组织量丰富、塑形自由度大、供区损伤较小等优点,尤适宜需要移植体积多以及胸廓内血管受损的乳房再造患者。  相似文献   

11.
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解决由股深动脉分支供血的股薄肌肌皮瓣因血管蒂在股薄肌中上1/3处,致使向骨盆会阴带蒂转移时距离受限的问题,探索该肌皮瓣由闭孔起始部为旋转点向骨盆会阴区域转移的方法。方法 根据闭孔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深动脉分支之间存在良好吻合支,设计以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转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切断股深动脉分支,使股薄肌肌皮瓣能够更松弛地转移至骨盆、外阴、耻骨、联合、腹股沟等区域。结果修复骨盆会阴区的畸形和缺损9例,所有肌皮瓣均全部成活,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诊,效果均满意。结论 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可以作为常规的肌皮瓣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先形成蒂在颌缘下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待口腔肿瘤切除后,将肌皮瓣经口底隧道引入口腔修复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7例,肌皮瓣均无血运障碍,100%存活,其中有2例发生口面痿,经换药后痿口完全闭合。结论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有助于肌皮瓣血循环的改善和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实用的重度肌性斜颈修复术。方法以蹼状挛缩突出的胸锁乳突肌为轴,两端分别为胸锁乳突肌的乳突起点和下端锁骨头点,设计3瓣在内下、2瓣在外上的五瓣,每瓣臂跃大致为轴长的一半。局部麻醉下切开皮瓣至颈阔肌下层,直视下锐性分离各肌皮瓣,慎勿使颈阔肌与皮肤脱离,松解蹼状皮肤,即可见已经变细且纤维化的胸锁乳突肌及挛缩的颈鞘、颈浅静脉。于肌肉中点完全切断胸锁乳突肌,两断端回缩,切断并结扎颈浅静脉,松解挛缩的颈鞘,显露出短缩的颈动脉、神经,将头尽量摆正,在注意保护动脉、神经的前提下,松解其周围牵拉的筋膜组织,止血后将肌皮瓣对位缝合覆盖外露的动脉、神经、肌肉组织,放置橡皮引流条包扎固定。结果5例中有1例达到良,4例为中度。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颈阔肌肌皮瓣五瓣Z成形术,可良好地纠正同侧肌性斜颈畸形,用颈阔肌覆盖外露的神经、血管,就地取材,既能防止术后肌皮瓣区粘连、局部凹陷畸形,又能确保皮瓣的血供。  相似文献   

14.
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髓炎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目的:对治疗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伴骨髓炎方法的探讨与评价。方法:自1985年以来,应用6种不同部位的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对23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修复。患者年龄19~58岁,创面未愈合时间5个月~30年,皮瓣肌皮瓣面积6cm×5cm-32cm×12cm。结果:23例中20例,术后创面Ⅰ期愈合,3例经术后2个月、3个月及半年换药愈合。经术后9个月~10年随访,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不同部位及面积,选择合适的皮瓣或肌皮瓣,可一次性修复久治不愈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伴骨髓炎。将小腿内侧皮瓣中的隐神经与腓肠神经吻合,可解决皮瓣转移修复足跟术后的感觉丧失。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的颈阔肌肌皮瓣存活情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54例不同类型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口内组织缺损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2例应用横向型颈阔肌肌皮瓣,42例为纵向型颈阔肌肌皮瓣;42例纵向型颈阔肌肌皮瓣中26例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16例未保留,比较各类型肌皮瓣的存活情况。结果12例横向型颈阔肌肌皮瓣中10例完全存活,2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26例纵向型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中23例完全存活,3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16例未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的纵向型颈阔肌肌皮瓣中10例完全存活,4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结论纵向型未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存活率较低,临床应用时应慎重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严重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科1976年4月至2007年6月外科治疗171例食管严重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7例Ⅱb度烧伤患者1个月内采用食管腔内置管预防瘢痕狭窄;108例已形成瘢痕狭窄者采用胃或结肠重建食管80例,胃重建28例;颈部食管局限性烧伤狭窄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者29例,采用颈阔肌皮瓣修复。结果37例食管腔内置管者中32例痊愈;结肠重建80例,术后死亡6例,颈部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重建28例,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颈阔肌皮瓣修复29例,无术后死亡,肌皮瓣全部存活,能正常进食。结论食管腔内置管是食管烧伤早期预防狭窄的有效方法;广泛食管瘢痕狭窄可旷置食管行结肠重建,狭窄食管位于主动脉弓以下者可切除狭窄食管用胃重建;局限性颈部食管狭窄或吻合口狭窄颈阔肌皮瓣修复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下肢广泛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然后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6例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成活。14例患者创面I期愈合,2例皮瓣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其中,随访12例患者1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血管蒂长、口径粗、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对无法采用局部带蒂肌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舌骨下肌皮瓣在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舌骨下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意义和技术要领。方法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15例,其中前口底缺损3例、侧口底缺损2例、半舌缺损7例、下咽缺损3例,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恢复和近期原发灶控制情况;以同期单纯半舌切除病例7例为对照,对比舌骨下肌皮瓣半舌缺损修复和单纯半舌切除术后近期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皮瓣全部成活14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后瘢痕愈合。口底缺损和下咽缺损修复后无吞咽障碍。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术后近期口腔功能优于单纯半舌切除。结论舌骨下肌皮瓣可用于口底缺损、半舌缺损、小范围下咽缺损的修复。半舌缺损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可改善口腔功能。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进行4例乳房再造,其中2例为皮瓣带蒂转移,于乳癌根治切除术后即刻完成乳房再造;2例为血管吻合肌皮瓣游离移植,分别于根治术后2个月和5年进行乳房再造。术后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带蒂皮瓣分别于术后2 ̄3周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痊愈。4例乳房外形基本满意。随访10个月 ̄18个月,2例游离移植未见异常,1例带蒂转移二术后1年出现腹壁薄弱膨隆,另1例失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用于肩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肩部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 女性4例, 平均年龄41.7岁(范围:29~56岁)。滑膜肉瘤2例, 叶状细胞肉瘤2例, 脂肪肉瘤1例, 纤维肉瘤1例。患者病程6~24个月, 此次术前已接受肿瘤切除术1~5次。患者术中全部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 同时重建三角肌功能。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肌皮瓣状态、并发症情况、上肢外观和功能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 6例患者平均随访21.6个月(范围:12~36个月), 术后所有肌皮瓣均存活, 未见严重并发症, 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重建肩部轮廓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 确认股外侧肌的神经再支配功能均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 3例患者肩关节功能为轻度受限, 2例为中度受限, 1例为重度受限。所有患者自诉肩部不适感较术前明显改善, 均对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