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的积聚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科、材料: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来源于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本实验所用细胞株为第36代。阿魏酸钠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纯度〉98.0%,由成都亨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时终浓度分别125,250,500μmol/L。兔抗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武汉博士德产品;ELISA试剂盒为上海森雄公司产品;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R&D公司产品:DNA Engine Opdcon^T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为MJ Research产品。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NRK52E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阿魏酸钠低、中、高浓度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转化生长因子β1和125,250,500μmol/L的阿魏酸钠。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相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胶原Ⅲ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结果:①NRK52E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细胞在培养3d后,细胞株NRK52E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阿魏酸钠3个浓度组细胞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刺激而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②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 5ng/L诱导6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较空白对照组上升,在72h达高峰;经过不同剂量阿魏酸钠干预72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显著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③细胞外基质变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 5ng/L诱导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过不同剂量的阿魏酸钠干预后,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1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增多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β1可以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刺激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升高。阿魏酸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所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虹  周懿    国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1):8261-8268
背景: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各种细胞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介导,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目的:验证Notch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否有效阻断、部分逆转或者完全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为观察对象,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部分延迟加入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延迟加入组。分别于12,24,48,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干预后在12,24,48,7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和mR 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逐渐减少(P〈0.05)。2转化生长因子β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的表达各时间段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部分延迟加入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的表达在12 h增加(P〈0.05),之后其表达逐渐减少(P〈0.05),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在24 h开始减少(P〈0.05),之后逐渐增加,E-钙粘连素mR NA各时间段都与空白对照组相接近,72 h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E-钙粘连素的蛋白及mR NA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延迟加入组各时间点的α-平滑肌肌动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实验拟进一步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大黄素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实验室完成。⑴实验材料及分组: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观察对象,按如下分组分别添加不同处理因素:①对照组:仅加入体积分数为0.05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②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③SB431542阻断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SB431542终浓度为10μmol/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④白细胞介素1β 大黄素组:同时加分别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大黄素终浓度为25m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⑵实验评估:培养48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部分细胞由卵圆形转变为梭形,且肌酸激酶表达减弱(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强(P<0.01)。②SB431542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后,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受抑,同时肌酸激酶表达增强(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减弱(P<0.01),但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却无明显变化。③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及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431542的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介导了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并参与了大黄素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所含罗格列酮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4组,(1)仅使用DMEM组(对照组);(2)DMEM+5μmol/L罗格列酮组(R1组);(3)DMEM+10μmol/L罗格列酮组(R2组);(4)DMEM+15μmol/L罗格列酮组(R3组),每组均培养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mRNA的相对表达量(2^△△O法)。结果: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的表达,且R1、R2、R3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R1组(浓度5μmol/L)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9.6%,R2组(浓度10μmol/L)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8.8%,R3组(浓度15μmol/L)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9.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有下调hUAT mRNA表达的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已知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拟进一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转化生长因子β 1由cytolab公司提供.②实验分组: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实验组:又分为在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μ g/L)下,培养6,12,24 h;在不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5,10 μ g/L)下,培养24 h.③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 μ g/L)干预不同时间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ting以检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不同转化生长冈子β1浓度干预下培养24 h后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培养12,24h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比0h增高(P<0.05);24h时表达略高于12h(P>0.05).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到达一_甲台期,24h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②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证实,2 μ g/L转化生长因子β 1干预24 h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增大,表达呈下降趋势,10 μ g/L时表达低于2 μ g/L时的表达(P<0.05).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正常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干预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参与了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对体外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揭示ADPN对高糖环境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可能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培养基中,在高糖环境中加入脂联素,分别培育48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TGF—β1在高糖组表达较高,加入中等浓度(ADPN浓度为10.0,15.0,20.0ug/mL)TGF—β1的表达减少,和高糖组相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等浓度ADPN可以抑制TGF—β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向颖  李军  贾茜  阳宏  李孝生 《中国临床康复》2012,(40):7533-7538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阻抑p38MARK信号通路、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一般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促进纤维化发生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下游效应介质,siRNA靶向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目的:观察川芎嗪及化学合成的siRNA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从3条siRNA转化生长因子β1中筛选一条有效的基因沉默片段,然后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共同转染培养24h的细胞作为转染组,并设计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川芎嗪组、联合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下调(P〈0.05)。在转染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均降低(P〈0.05)。结果表明,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能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川芎嗪也能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但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提示川芎嗪抗肝纤维化可能是多种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密度是影响细胞分化状态的因素之一,对于细胞密度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HaCaT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观察细胞密度对转化生长因子61诱导HaCaT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别以低密度10^3/cm^2和高密度10^5/cm^2接种于六孔板,使用2u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48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和波形蛋白、神经型钙黏蛋白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低密度组的HaCaT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B1处理48h后细胞间隙变大,细胞形态由多角形变为长梭形,高密度组的细胞间隙变大,但形态变化不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组上皮细胞标志物上皮型钙黏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的转录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但高密度组没有低密度组下调明显(P〈0.05),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型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转录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而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esf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上述上皮型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变化。说明高接种密度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HaCaT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化镉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肾损伤分子-1(KI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液传代培养。根据培养液氯化镉浓度分组(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培养24 h后进行形态观察及生存率检测,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 mRNA的表达。结果氯化镉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细胞形态破坏,细胞存活率降低。20μmol/L、40μmol/L浓度氯化镉可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 mRNA的表达。结论氯化镉可引起人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 mRNA表达,预示KIM-1可作为镉致肾小管损伤效应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及时地干预肝纤维化的病程能够减少肝硬化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目的:采用舒肝颗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其是否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有影响,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8-06/2009-02在泸州医学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肝星状细胞株HSC-T6购自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舒肝颗粒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物研究所提供,批号:20071120.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02,0.04,0.08 g/L)舒肝颗粒对HSC-T6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选择对细胞增殖无影响的剂量(0.01 g/L).再将HSC-T6细胞种板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其他处理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培养液中加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液.舒肝颗粒组培养液中加入前面选择的0.01 g/L舒肝颗粒药液;联合用药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舒肝颗粒药液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液,剂量同上.主要观察指标:①肝星状细胞的形态.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星状细胞表达Smad3和Smad7.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结果.结果: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细胞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且伸展更明显,联合用药组,细胞形态更接近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各组均未见核固缩或凋亡现象.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测Smad3和Smad7在对照组分别表达较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能轻度上调Smad3和Smad7的表达(P<0.05):而舒肝颗粒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Smad7表达上调更为显著,为对照组的1.99倍(P<0.01).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肝颗粒组上调Smad7mRNA表达(P<0.05),而Smad3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5μg/L)作用后,Smad3和Smad7表达均上调(P < 0.05).联合组作用的影响是Smad7上升1.01倍(P < 0.05),但Smad3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① 转化生长因子β能刺激smad3和smad7的基因表达,使R-Smads/I-Smads之间的反馈调节机制重新达到平衡.②舒肝颗粒可能通过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③舒肝颗粒可能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早期受损的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容易产生去分化,表型不稳,常需添加一定的生长因子。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成年兔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 方法: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成兔创伤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无菌条件下片状切取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用消化培养法培养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因子的DMEM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0 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细胞活性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成功培养出早期创伤性关节炎兔软骨细胞,细胞多数为小细胞,形态有小梭形、小圆形及小多边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MTT实验证实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大于对照组 (P 〈 0.01)。结果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促进早期创伤性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白蛋白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上调F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CTD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体外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筛选出对HK-2细胞无明显损伤的NCTD适合浓度。将HK-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640培基组),白蛋白组(1640+白蛋白5g/L),各浓度NCTD组(1640+白蛋白5g/L+NCTD 0.5,1,2.5mg/L)。在各组HK-2细胞中加入相应干预液孵育24h后,采用细胞增殖法(MTT法)检测NCTD对白蛋白刺激HK-2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FN的蛋白含量;RT-PCR法半定量分析HK-2细胞中FN mRNA的表达。结果①比较对照组及NCTD(0.5,1.0,2.5 mg/L)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白蛋白组MTT值(0.438±0.073)明显高于对照组(0.330±0.060)(P〈0.05),而NCTD(2.5 mg/L)组MTT值(0.327±0.080)较白蛋白组降低(P〈0.05);③与白蛋白组比较,NCTD(2.5mg/L)组HK-2细胞上清中FN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D(1mg/L和2.5mg/L)组细胞上清中FN mRNA的表达较白蛋白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蛋白(5g/L)诱导HK-2细胞增殖及FN过表达,一定浓度去甲斑蝥素可抑制白蛋白对HK-2细胞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一定浓度的锶对人体健康有益,锶对人体多种细胞的增殖和酶活性有影响。目的:用不同浓度的锶矿泉水配制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Na+-K+-ATP酶的活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用普通DMEM液体培养基(高糖)培养24h后,分别用含锶质量浓度2,4,6,8mg/L的矿泉水和双蒸水的条件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于48,72,96和110h行MTT法观察HK-2细胞的增殖情况。培养110h的细胞以比色法测无机磷的量来判断Na+-K+-ATP酶的活性。结果与结论:MTT结果表明:质量浓度2mg/L锶矿泉水对HK-2细胞增殖无影响;细胞培养至110h,双蒸水组出现生长抑制时,质量浓度4,6,8mg/L锶矿泉水组却依然能保持旺盛的增殖状态(P<0.05),生长周期延长,尤以质量浓度4mg/L锶矿泉水组的效果最突出(P<0.05)。Na+-K+-ATP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双蒸水组比较,锶矿泉水组Na+-K+-ATP酶活性更高(P<0.05),其中质量浓度6mg/L锶矿泉水组的酶活性最强(P<0.05)。结果证实,锶矿泉水可延长肾小管细胞的增殖周期,可促进肾小管细胞的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多由动物获得,不适合人类临床移植治疗。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同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经水囊引产的孕8-16周人胚胎纹状体,体外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形成神经球后进行传代,并应用含体积分数1O%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生长迅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r。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克隆形成率为6.0%-7.0%;BrdU掺入实验显示细胞增殖率为37.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Ⅲ型B微管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但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可见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保持其生物学特点,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经胎牛血清诱导后可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大鼠颌下腺的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糖原代谢改变,分泌功能减弱。关于肥大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颌下腺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与形态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四氧嘧啶成模后的4,8,12周测量体质量和血糖,并与对照组大鼠-同取下颌下腺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并计数肥大细胞,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棕黄色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肥大细胞在正常鼠及糖尿病鼠颌下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数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数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颗粒曲管及纹状管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颗粒位于胞浆内,糖尿病时,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果可见糖尿病大鼠颌下腺中肥大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小鼠的下颌下腺是研究唾液腺的发育的良好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是器官发育和疾病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但是在下颌下腺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表达以及作用机制至今并不明确。目的:观察胚胎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小鼠涎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胚胎期第14.5天的标本,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抗体,对小鼠的下颌下腺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取新生小鼠标本,大体观察下颌下腺,并且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与结论:①小鼠出生时,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导管和闰管细胞也已经分化完成。②在胚胎期第14.5天,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在腺泡上皮和导管上皮内高表达,而腺体上皮细胞外的间充质没有表达。③p-ERK1/2主要也是表达在下颌下腺的上皮细胞中,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在下颌下腺中的表达基本一致。说明在小鼠下颌下腺的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可能通过与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ERK信号通路来调节涎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研究来看,尿酸性结石与紧密连接蛋白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仍未明确。目的:观察尿酸钠结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配制单钠尿酸钠晶体。将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尿酸钠结晶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尿酸钠结晶进行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24,48,72h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尿酸钠结晶于不同时相刺激NRK-52E细胞后,紧密连接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72h时下降显著(P〈0.01),蛋白表达出现重新分布现象。说明尿酸钠结晶可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导致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Ⅰ型胶原蛋白改性多孔硫酸钙生物支架在体内的降解过程尚不明确,其降解产物对人成骨细胞的影响国内外也缺少相关研究。目的:观察人成骨细胞与硫酸钙/胶原膜复合型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第2代人成骨细胞分别置于硫酸钙/胶原膜复合型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浸提液及含体积分数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第1,3,5,7天以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曲线,联合会推荐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氏亮蓝微板法测定总蛋白。结果与结论:在硫酸钙/胶原膜复合型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浸提液中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增殖速度略高于在含体积分数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总蛋白合成及碱性磷酸酶/总蛋白都随时间递增而增加,两组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硫酸钙/胶原膜复合型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既不影响人成骨细胞的增殖生长,也不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力学信号与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修复重建和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静水压力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①短期实验: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正常DMEM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或含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U0126的DMEM培养基中,利用自制压力加载系统对其施加0,40,80kPa的静水压强1,4h。②长期实验: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正常DMEM培养基或成骨诱导培养基,施加40kPa的静水压强4hid,持续14d,以不施加静水压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反转录PCR结果显示,经成骨诱导或40kPa静水压刺激4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mRNA表达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v2和脂肪酶mRNA表达降低,80kPa静水压刺激没有出现这一规律;40kPa静水压的成骨诱导作用可被U0126部分拮抗。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0kPa静水压刺激7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和活性均增加;持续刺激14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v2和脂肪酶mRNA表达增加。说明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静水压刺激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其作用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